【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基础理论(六)——心理咨询概论

2023-05-16

心理咨询概论

文章目录

  • 心理咨询概论
  • 一、概述
    • 简史
    • 基本概念
    •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 二、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 分区观点
    • 结构观点
    • 心理动力观点
    • 发展观点
    • 适应观点
  • 三、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 内隐与外显
    • 靶行为
    • 行为治疗七个步骤
    • 行为治疗技术的特点
  •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 认知心理学原理
    • 认知治疗基本过程
    • 认知疗法的特点
  • 五、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 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 相关人物
    • 对于咨询的贡献
  • 六、心理咨询的任务
  • 七、心理咨询的分类
  • 八、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
  • 九、常用的咨询取向和方法
    • 为什么是取向这个词而不是流派
    • 整合取向
    • 心理动力学取向
    • 行为主义取向
    • 人本主义取向
    • 完形疗法
    • 催眠疗法
  • 十、咨询师的成长
    • 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一些个人特质
    • 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做到
    • 咨询师应做到
    • 中国传统文化VS中国人个性特征
    • 中国不同时代的人群的特点

一、概述

简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概念

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罗杰斯:通过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职责限制: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其他的事不能管
时间限制:一次咨询有时间限制,一次咨询50至60分钟,家庭咨询90分钟,危机干预90分钟,时间太长反而不好
关系限制:咨询结束后,咨询关系也就结束了,不会再往来,不会做朋友
感情限制: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有情感限制,咨询师做的一切事情、判断都要以来访者的福祉为根本,根据来访者的需求来,例如咨询师表达自己情感、共情、自我暴露等,要在来访者能接受的范围内
目标限制:咨询的目标只能在心理的维度上,如改善情绪、行为、想法、态度等,并且以来访者能达到的指标为目标而不能以咨询师自己认为的目标为目标

中立性的态度:例如一个来访者来倾诉他的对象怎么怎么不会,咨询师不能站队,要中立,是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理解他、认同他,而不是认同、赞同他,中立性的态度其实更能走近来访者

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我们要了解到来访者讲述的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僵化的只看到现在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品格: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人,若初心只为了赚钱,就不适合
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遇到一些挫折、听到来访者的遭遇,能够修复自己
善于容纳他人:来访者什么人都有
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来访者负责
自知之明:知道和来访者做什么工作、走到什么程度、不冒进


二、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我们主要学习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区观点

冰山理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意识:你明确能意识到的
前意识:如同做梦,醒来时,你感觉你记得那个梦,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潜意识(无意识):你意识不到,但是能影响你的心理、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影响你活动的大部分都是冰山在水面下的那一巨大的部分

证明有无意识的证据
梦:无意识的需要,愿望、冲突的符号表现
口误、遗忘
催眠后暗示
由自由联想导出的信息
投射技术导出的信息
精神病症状中的象征性内容

结构观点

本我(id)
生物本能欲望,遵循快乐原则,无意识的,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婴儿的人格结构就属于本我
(我想,我要)

自我(ego)
遵循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合乎逻辑,对本我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驶本我的需要
(夹缝里的生存,一声叹息)

超我(superego)
道德原则,从自我中分化出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
(我应该)

这三个“我”协调得好,那么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自我” 比 “本我”、“超我” 强一些那么会发展得很好,若 “自我” 的力量比 “本我”、“超我” 弱,则容易出问题

心理动力观点

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
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它出自先天的本能
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里比多)和营养本能(发展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

发展观点

性心理的发展,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
口欲期(0-1岁)
肛欲期(2-3岁):主题是“控制”,主要是控制大小便,有的认为若过早的进入这个阶段进行控制,则会变得吝啬,若过晚则会失控,自由、不羁,沉迷于自己的心瘾
恋母期及生殖器期(3-5岁)
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岁以后)
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停滞(固着zhuo)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

适应观点

两种基本应对方式:

变相宣泄:
因为主要的心理动力----性本能的活动与发展,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与自我不断周旋中进行的,是在自我的监督、控制中度过的,所以,本我必然练就一套“应对的功夫”,甚至不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

自我防御:
自我保存本能,在个体发展中,随时都要维护个体的安全,他对现实中一切危害生命的危险,必须及时予以反应,以尽自己的职守,这类应对是与人的认识能力有关的。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可以影响反应的强度,制约着应对的方式。在发现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
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方法论上,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以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
特点:严谨、科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1)巴甫洛夫(1849-1936)和桑代克——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狗不仅在食物出现时流唾液,在与食物出现有关的任何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也流唾液

(2)B. Watson华生(1878-1958)
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
将行为和情绪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与变化
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
刺激-反应模式 R=f(S)
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华生还在广告心理学上有卓越的贡献,发现性感的美女能够激发人们买车的欲望

(3)E.C. Tolman托尔曼(1886-1959)
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机体的内部因素
B=f(S、P、H、T、A)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影响因素变复杂了)
B是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

(4)B. Skinner斯金纳(1904-1990)
操作条件反射
R=f(S、A) R是反应,S是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
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
强化作用: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结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
(作出一个行为,然后给予一个奖励、惩罚)

Albert Bandura班杜拉(1925-2021)
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核心观点是认为人一开始什么都不会,需要一个榜样,然后模仿、学习、强化
进一步强调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内力驱动,也不是单纯地被环境所摆布。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它们不但参与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可以参与人格的形成和保持

(1)“替代学习” 或“观察学习”
人们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

(2)“自我奖赏或批判”
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

(3)行为自控
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沃尔普(Wolpe)
也注重在实验室做实验
系统脱敏
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对待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态度,应该就事论事,即在行为治疗中,要治疗的东西就是不良行为本身
它不假设也不探讨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更深层的东西

但是,对行为的直接治疗,并不拒绝承认求助者的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4)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强化”

内隐与外显

思想信念情感(看不见)是内隐的活动,行为(能看见、能测量)是外显的活动

靶行为

行为治疗,在治疗前、中和后,精心分析、评估的对象不是行为背后的东西,而是可观察、可量化的“关键行为”

行为治疗七个步骤

无论哪种行为治疗,一般都包含以下七个步骤:
(1)“靶行为”的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进行分析(看、观察我们要针对的行为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发生的作用是什么?)
(2)“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如反复洗手,观察一天内、一个小时内反复洗多少次)
(3)矫正目标的制定(这个矫正目标一定得是可以实现的,要在合理范围内)
(4)制定方案,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制定方案并实施)
(5)监测、调整计划(根据方案实施同时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6)结束
(7)检(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

缺点:时间久了后,大部分人症状又回到初始水平

行为治疗技术的特点

(1)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2)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3)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伸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4)用尽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
(5)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6)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原理

人们不是由于某些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他们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情绪是认知的产物,心理障碍来源于错误的思维方式,即非逻辑的思维
(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个角度看问题,改变认识,就可以改变事情带来的影响)

认知治疗基本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寻找不良认知:如过分概括化(遇到一个渣男,认为所有男的都是渣男),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绝对化要求(应该、必须、不这样就不行)、糟糕至极(若xxx,我这一辈子都完了)

认知疗法的特点

1.限时、短程
15-24次,1-2次/周,40-60分钟,持续3-4个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定式化会谈(三段式会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根本性的动机
心理障碍的发生源于自我概念的混乱和行为的外部标准(自我潜能无法发挥了,就会出现问题,使得自我概念混乱,我们把影响他发挥的东西去除,使得他重新顺利发展)

咨询师:存在人本主义的信奉者
对求助者“无条件地关注”(无论求助者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尊重他、接纳他、关注他)
咨询关系:自由、平等、关注、温暖、真诚的、无条件关注的

时间: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
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
内容
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相关人物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
马斯洛(A.Maslow)——需求层次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罗杰斯(Carl R. Rogers)——有效治疗的四个条件:
Ø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Ø 共情(empathy)(理解来访者的经历)
Ø 真挚(authentic)(真诚、没有伪装,真实的两个人)
Ø 不要解释,也不要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建议,重诉(reflect)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咨询的贡献

Ø 强调了来访者自己的责任
Ø 强调来访者内部和主观体验
Ø 以关系为中心
Ø 关注于咨询师的态度
Ø 关注于共情、此时此刻,尊重来访者的价值
Ø 重视多文化的影响


六、心理咨询的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认识自己的内心、所处的环境,尽量使得协调一致
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如“必须得这样”、“不这样就不行”、“他就得这样”…
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纠正来访者对自己过高、过低的评价,更客观的认识自己,若来访者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特点,我们就进一步帮助他了解这个特点对他有有利的地方,也有有害的地方

感性反应:心里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马上就反应出来
理性反应:我们去评估这件事,然后用思维、理性来进行反应
悟性反应:顿悟、突然间开窍
我们要有感性反应,也要有理性反应,时不时再来点悟性反应


七、心理咨询的分类

性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展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人做
健康咨询:对心理不健康的人做


八、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九、常用的咨询取向和方法

为什么是取向这个词而不是流派

因为在学术上、专业上,对于流派的使用是有严格的概念限制的,如对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有的心理学家就不认为是一个流派,而更像是一种势力、思潮、方式,而用 “取向” 这个词就可以比较精准的定位为是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治疗)的领域,对于在一线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人而言,采用什么方式更能帮助来访者,就采用什么方式,这个就是取向

整合取向

含义:心理咨询和治疗朝向一种兼容和整合化方向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折衷主义:在以往的各个心理学流派中,有很多的理论假设、概念是相互冲突、矛盾的,折衷主义则是不去介入学术上的争论、差异,而是根据实际临床上怎样能够最有效的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和疗愈,就采用相应的方法

整合取向的意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传统单一流派在关注人的某个部分上,取一个或两三个维度(如行为主义不太关注人内心的想法、情绪、思维,更关注的就是表现出来的行为、言谈举止,通过这个来进行揣测、矫正)
现在整合取向基于人的知、情、意,外在的情境和人的行为统一的、综合的去看待(看到行为的同时看到背后的思维、思想、价值观、情绪、人和环境间的关系)

(2)传统单一流派,特别如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架构经过上百年发展变得非常完整,概论之间勾连的非常紧密,理论模型非常紧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治疗效果并不好(只对神经症有较好效果)
现在整合取向基于折中主义,不去区分理论和技术

(3)传统单一流派更看重标准化模型,将人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框在一个标准的模型当中
现在整合取向更关注人,会考虑人和自己的关系、人和职业的关系、人和情境的关系

(4)传统单一流派将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分开,先有学术研究,再有临床实践,或是先有临床实践,再有学术研究
现在整合取向则是将学术和研究整合在一起

在哪几个层面上进行整合?
1.实践层面的兼容:概念、沟通
2.理论整合:人本主义的态度、行为主义的实操、精神分析动力模型、认知治疗的认知重构等
3.咨询方法整合与标准化(流派内、跨流派、跨学科):中国精神分析(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标准化催眠、结构化团体咨询、身心灵治疗、超个人心理治疗、中医心理治疗等
4.咨询目的整合:治疗性+矫正性+发展性+超越性(预防+保健+治疗),生理性+社会性+精神性等

心理动力学取向

一、动力:对于人的言谈举止、做一些事情,动力就是回答人在内心中是为什么会去做这些事情,如精神分析根据某些事情就认为在潜意识里有创伤、情结,可能是自我、超我、本我之间的平衡关系没有处理好,自我功能太弱等等(动力的本质就是回答我们观察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心灵系统是动态的:人的心灵世界是非常庞大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心灵世界是有限的,并且心灵世界是不断更新的、动态的,心灵系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用一个静态的框架框住是非常困难的、不符合实际的
所以提到心理动力取向的时候,就是要明白动力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看到心理系统的动态性、变化性、可调整性,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也说明了心理是可以被疗愈的,同时也是因为会变化,也会出现问题

三、心理动力和我们的内心世界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意识——内心世界
行为——外显的表现
心理动力——促进意识能够转化为行为的能量

传统的精神分析流派将心理动力理解为两个部分:性本能、营养本能(生存本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得以活下去)

现在对于心理动力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郭念峰教授提出心理动力有三部分:
1.保存延续(这里面就包括了性本能)
2.认识探究(人对世界有天然的好奇心、探索欲望)
3.社会依存(人不能离开社会,需要和他人依存在一起)

四、心理动力取向不等于精神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力取向的范围大于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包含在动力取向中的
动力取向更注重咨询关系,更平等,而精神分析则更像是医患关系,咨询师占主导地位

五、心理动力学取向——主要观点
1.无意识(潜意识)中的动态元素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2.基于心理动力学观点心理治疗称为心理动力学治疗
3.揭露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治疗中

六、心理动力学取向——基本目标
1.了解影响病人有意识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无意识(潜意识)元素
2.确定在当前情境下揭露法和支持法哪个帮助最大
3.最益于病人原则:不论揭露无意识(潜意识)的内容还是支持其心理活动在当前情况是否是最益于病人的(如揭露的时候要讲究火候,当前揭露是否合适,揭露的程度等)

七、心理动力学取向——基本的治疗作用原理
1.使无意识有意识化(让其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发生了什么)
2.支持薄弱的自我功能(强大自我的功能,)
3.使发展再现生机(激活内在的积极的活力)

八、心理动力学取向——常用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维持分析结构
a.动力学取向特别注重在咨询的过程中的一个咨询结构——如: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咨询、每次咨询多长时间、后续的跟进措施、咨询师和来访者交流过程中的规范性、步骤等
b.强调咨询师 “无特点”——不要刻意表现出某项特别强烈的特点如在某项领域分析得特别深刻、有哪些擅长的地方、有哪些特别的学术背景等
c.强调有始有终——咨询师不能随意中断、暂停咨询疗程

2.自由联想
让来访者躺在分析椅上,咨询师坐在来访者后面,让来访者放松(告诉他是保密的,尽可能的放松,营造一种很随意的氛围)、随意地跟随自己的感觉、状态随意地说出他内在出现的一些观念、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隐藏的价值观,我们不去做任何的评判,而且要给予他鼓励
若来访者说出了一些很荒唐的想法,说明咨询过程有了好的进展,发现了潜意识当中的一些内容

3.解释
在做解释之前,咨询师必须先消化一下来访者的资料素材(来访者的特点、经历的一些事件、情境、及理清前后逻辑关系),评估来访者的人格,识别和澄清来访者自己比较混乱的、不能理解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对移情的分析和解释
情结——情结里蕴含了事件、价值观、情绪等扭在一起,有情结必有创伤,没有创伤谈不上情结,在情结当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心理需求、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移情——经常发生,指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情绪转移,如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突然对咨询师有强烈的情绪,这个情绪貌似是对咨询师,但实际可能是诱发了他小时候的某个情结、经验,然后投射到了咨询师身上,并且通常是被投射成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等亲密关系

有移情的发生也代表了咨询过程中有了进展,一般是愤怒的情绪,如指责咨询师能力不行等等,咨询师需要及时察觉,不能卷入、和来访者纠缠,若咨询师情不自禁卷入过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反移情,最好终止本次咨询,并且结束后一定要接受督导(因为不能反移情说明当时过程中一定触及了咨询师的某些情结了,要做好个人处理)

对移情的分析和解释时,首先咨询师需要接受来访者的移情,如询问来访者“有这样的情绪产生的时候,让你想到什么?场景、人?身体、某些部位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不能直接问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总以就是引导他来发现早期的情结(有情结必有创伤),并且情结中一定有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愿望,我们就是要处理这个未完成的期待,进而处理这个情结,抚平创伤(如通过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理论给他解释这是当时他心里的那个感受,留存下来了,但现在长大了,需要把这个感受带入到意识状态里面来等)这样之后,往往来访者心理内在的动力、能力开始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疗愈就开始发生了
(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我们需要意识到心理动力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今天平衡了,明天可能又不平衡了, 若来访者在不平衡当中有能力自我调节再次平衡,则说明是健康的,反之说明是有问题的)

5.对阻抗的分析与解释
当来访者出现对某人如父亲出现厌恶、愤恨的情绪,由于人的潜意识里有压抑机制,会自动压抑下去,出现阻抗(因为人的超我告诉自己父亲养育自己这么多年,不能憎恨父亲等观念),咨询师就需要对来访者解释、说明、澄清(如告诉来访者这是保密的,可以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出现阻抗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通俗地说就是在想别人面前每时每刻展现的都是理想的自己、别人认可的自己、完美的自己,可是内在又不是这种情况,于是就会隐藏一部分

对于阻抗的分析咨询师需要从来访者各个方面找到线索、找到内心的动力,然后用理论知识解释,让来访者了解人都有个防御机制,帮助他放松,慢慢地减弱阻抗

6.释梦
释梦也是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取向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应用在认知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等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们的梦境是内在愿望的表达,内在的愿望即人们共通的需求(爱、安全、尊重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在梦境里展现出来
**梦的象征和隐喻:**梦通常是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展现的,如一个人有一个非常憎恨父亲的情绪,那么按理说就会梦到打父亲,但是可能由于价值观的影响(不能打父亲),这个观念从小就被加固,于是演变成了自己变成警擦去打小偷,警擦是正义的,这时心里就能接受了,这就是梦的象征和隐喻,又如梦到校长,但是和校长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是校长代表了一种权威,那么可能就是象征父亲的权威,或是希望自己以后也成为有权威的人
**显性和隐性:**如对小时候的某个事件有了情结,在梦中直接再现了当时的情境,这就是显性,若假设现在已经成年了,但是在梦中还是再现了小时候的那个情境,那么可能就是隐性了,因为很有可能还关联了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经历过的很多其他事件、创伤,可能和成长过程中很多创伤都有关系

梦的作用:宣泄情绪、生理修复、记忆管理、自我疗愈、灵性延展

九、心理动力学取向——对咨询师的要求
角色上
要求咨询师做一个空白屏幕,不要做太多的判断、干预,保持中立,少自我暴露,促动来访者向咨询师投射
主要目标
让来访者获得自由、爱,能够选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其他目标
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真诚有效的关系,加强来访者 ”自我“ 的意识,引导他到现实生活中处理焦虑、控制冲动

行为主义取向

一、学科背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理论体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早期行为主义:关注可以观察到的、可评估的外显行为
新行为主义:关注外显行为,同时关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价值观、态度、动力
认知行为主义: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情绪情感,认为先有认知,再有行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常用方法
1.放松训练
肌肉放松——一定要按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心理放松——对来访者进行催眠的时候要跟随来访者的呼吸节奏,吸气是收紧,呼气是放放松,所以要在来访者呼气的时候,缓慢地和他说“放松”,即要做到与来访者呼吸同步

催眠:人的一呼一吸,可以将 “吸” 看作是 “生” 的过程,是 “紧张” 的过程,“呼” 是 “消解、死亡” 的过程,一呼一吸中从 “呼” 转换为 “吸” 的中间的间隔,和从 “吸” 转换为 “呼” 的间隔,这两个间隔也就是这两个转换期是人比较容易进入潜意识(转换意识、变换意识)的地带,所以在这个时候施加暗示效率最高,次一点就是在呼气的时候施加暗示,也有一些想让人充满能量、积极的暗示是在吸气的时候施加

2.阳性强化法
也称正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目的即矫正不良行为,当出现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即强化物,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概率
强化物、强化的尺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投其所好(如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里,奖励10块钱,那肯定是没作用的,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里奖励他50W,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系统脱敏法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交互抑制
操作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难的一步是 “建立等级”,因为每个来访者他的恐惧、焦虑事件都是不一样的

环境适宜放松;6-10次,半小时/次,小于4等级/次,1-2次/天,反复,至娴熟自如。等级程度从小到大;放松—想象—现实,2次/周;VR模式

4.模仿法
基本原理: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研究
具体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咨询师参与:角色扮演、参与示范

生活示范
用生活中的情境、生活中的标准、行为,给他看、带他一起参与,也可以拿他的生活的一些过程,给他做一些示范,强化他做的好的部分

象征性示范
看录像、看视频、看图片、模拟一个场景给他看,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实验、沟通,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某一张图片可能是放松的,但有的人可能会紧张、厌恶

角色扮演
咨询师也扮演某个角色,根据一个情境,假设是来访者和父母冲突的情境,则咨询师就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与来访者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帮助来访者重新学习,所以咨询师不是简单地扮演来访者口中描述的父母,而是要做一些引导和调整,在正向、反向都要做一些尝试,帮助来访者用新的视角看待父母、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事件

参与示范
与角色扮演有很强的关联关系

内隐示范
在内心里进行模拟,在心里回顾一些事件,或者创造一些比较好的、顺利的事件去想象,对焦虑很有用,如运动员比赛前紧张、焦虑,就让他想象比赛的过程,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反复强化,就慢慢变得淡定

5.认知——行为疗法
基本原理:
(1)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对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有作用
(2)通过改变人的信念、态度和思维,便能改变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

基本技术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动化有好有坏:好处可以减少占用人脑的内存,减少精力消耗,如开车熟了,对于挂挡踩离合已经不用花精力去思考了,对于一些不好的自动化思维,我们才进行处理

基本技术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技术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技术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认知——行为疗法对咨询师的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认知行为(CBT)疗法的不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本主义取向

一、基本假设
1.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
2.咨询师任务是促进来访者认识自己
3.发掘自我指导能力(帮助来访者有能力自我治疗,而不是依赖咨询师)
4.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负责、抉择能力、真诚一致等

二、咨询技术
1.真诚
咨询师要真诚,真的有xx的感受、xx的价值观、xx的思维,而不是为了取悦来访者而说什么样的话,但是真诚不是直肠子、实话实说
真诚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情感得是真的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要主义以下几点
无条件:对他的行为等无评价、无要求、无暗示
积极:给他点出他的长处、积极因素,来访者既然来了,肯定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负面比较多,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倾诉,然后在当中找出积极的成分,改变、转换他的思维、角度
关注:关注人本身、全人,关注当下,尊重(尊重他现在的生活状态,不能judge他)

3.共情、同理心
同理心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仅获得来访者事情、经验
第二层次:基于表面信息反馈
第三层次:聚焦问题,而后反馈(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抓住关键问题)
第四层次:抓住来访者内心感受并反馈(抓住问题后,揣测可能的情绪)
第五层次:更快、更深一步抓住来访者感受并反馈(根据来访者表明叙述的情绪、心情,更深一步挖掘背后的原因、情绪、内在的真正的渴望)

例:
第一个层次:咨询师:“嗯…嗯,我知道了”(咨询师在倾听来访者诉说经历)
第二个层次:咨询师:“哦,听你刚刚讲说今天上班路上迟到了”(咨询师只是反馈了来访者说的事件)
第三个层次:咨询师:“你迟到了,领导批评了你,所以你感觉心理不舒服”(咨询师聚焦到了问题,但是还是比较模糊,情感反馈不充分)
第四个层次:咨询师:“领导批评了你,所以你内心有些失落,对吗?”(反馈来访者的心情)
第五个层次:来访者只是提到自己有些失落,伤心(这只是一个中流水平的心情的反映)这时咨询师比来访者更快一步,说出来访者内心真实的感受:“我听到你内心的声音,一直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是这样吗?”

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
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他们之间的哲学观念相近,或者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发展的关系,存在主义早于人本主义,最后出现后现代主义,都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丰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人本主义对咨询师的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咨询师最大的能力、媒介、工具就是咨询师自己,而不是那些专业知识、专业工具,内心通透、态度第一(情感、行为、认知)

临在感:身、心(用心、认真)、灵(理性、信念、价值系统、保持中立)都要在,要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在关注他

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一只脚在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一只脚在外面,指的是咨询师要始终保持自我觉察、反移情
觉察:觉察不是指咨询师理性对自己分析,而是指时时刻刻知道在发生什么,包括知道咨询师自己的内心在发生什么

两只脚都在外(太过离职,带着评论的眼观)和两只脚都在内(同情、完全卷入)都是不好的

完形疗法

一、理论要点
1.三大来源:精分、存在—人本、完型心理学
2.目标:帮助来访者提升觉察、接触能力(和自我、环境、他人、社会的接触);促进个体成长成熟(人格)
3.治疗过程:当下意识的创造,促进知情意行整合,重新经验未竟事物,接受曾经被否定的经验,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三大假设
1.人都有能力自我负责
2.人应该集中精力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感受;
3.处理未完成的情结,积极面对生活;

三、特点
1.体验式:直接经验(强调现场体验)
2.整体性
3.咨询师设计现场实验帮助来访者自我觉察:来访者主动看、感觉、感应和解释

四、主要概念
1.人性观:真知识源自知觉者即可体验;自我抉择、成长
2.此时此刻: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3.未完成的事件:放下、完结、退行做工作、升华转移等
4.逃避:逃避情结带来的感受和相关情境,是成长的最大障碍
5.接触:成长与改变的必要条件,看、听、嗅、触摸、移动,与自然环境交互
6.能量:能量受阻——对应身体某部位的紧张,它在哪?如何使用?为何被阻?

五、治疗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催眠疗法

催眠的原理:本质是自我催眠
一、催眠的方法和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沟通:催眠之前和来访者解释催眠是什么?有什么风险?催眠过程中可能会有的反映、表现等(目的是让来访者的潜意识放下警惕,减弱防御机制)

(2)引导:准备性导入如催眠测试,测试催眠的敏感性、感受性等一些评估,还有一些引导如呼吸同步、频率同步、动作同步以达成心理同步等,数数字(从大数往小数数,10.9.8.7…),还有正式引导等

(3)深化:催眠的程度逐步加深(利用情景想象等告诉来访者的潜意识往深处走),这时还会有一个测试,测试到了什么深度

(4)建议:即治疗阶段,针对来访者的问题来进行建议、暗示

(5)唤醒:工作完成后唤醒,这里数数字和引导时相反,从小数往大数数(1.2.3.4.5…)

二、催眠状态下常见的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催眠的深度:催眠治疗不一定越深越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催眠的用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十、咨询师的成长

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一些个人特质

1.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感受性要强(要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绪)
2.丰富的想象力
3.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4.个体需要在一定的禀赋基础上接受专业训练、发展职业能力,才能更容易成为一个有胜任能力的心理咨询师

5.咨询师的个性特征(要有爱心、正能量、人格健康、富有同理心、百折不饶)
6.思维模式(看到问题能往积极的方向去反映,不要过度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7.情绪稳定

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做到

1.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2.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统一
3.与心理咨询的行业发展相统一
4.与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相统一
5.与职业伦理相统一
6.与自己的专业能力相统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咨询师应做到

1.强化和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
2.关注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新技能
3.通过专业督导和成长小组训练和提升觉察能力,包括对自己的觉察和对来访者的觉察与共情能力
4.在咨询中认真对待每一位来访者,认真分析、总结每一个案例
5.定期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督导,解决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自身未解决的问题(即个人问题)和来访者的问题
6.正式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前或自觉合适(或必要)的时间里进行个人体验
7.在社区或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西你想相关工作(非专业心理咨询),以弥补个案的不足,并培养心理咨询师所需综合能力(包括讲课、团体辅导等)

中国传统文化VS中国人个性特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性本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相信性本恶,把别人往坏处想
官本位:认为官员高人一等
中庸:中庸不是没有任何特点而是遵循天道,不偏不倚
守常性:容易固化

内隐性:含蓄
群体取向:对群体的需求很大,与西方的“我首先是个独立的生命,然后是群体”相反,“我首先是群体,然后才是我自己,集体主义”
权威取向:认为有权威的人说的就是对的

中国不同时代的人群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好雇主:希望公司、企业是个好雇主,能发工资、吃饱穿暖、有房住就满足了
大家长:希望企业不仅能使自己吃饱穿暖,还能照顾自己
真领袖/教主:排斥“公司是家”的想法,崇拜领袖、偶像,如马云
靓同修:不喜欢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距离感,喜欢拉平一切
造物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推测10后想做造物主,生活的动力来自创造东西,更接近人的人性、人的生命本身

所以咨询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考点
-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深层心理学,其原因是:十分强调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

-弗洛伊德学说在咨询心理学历史上属于:动力学派

-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是:工具条件反射

-与行为主义关系最小的概念是:自我实现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理论

-用自己的优势补偿自己的劣势,这种防御机制是:补偿

-针对心理正常且心理健康的人所进行的咨询是:发展性咨询

-“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所体现的防御机制是:合理化

-1882年采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高尔顿

-1890年首次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的学者是:卡特尔

-18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的是:韦特默

-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的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这是( 罗杰斯)的观点

-根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心理咨询师对部分求助者可以辅助使用药物治疗

-“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行为永远是相互联系的”,这是普遍联系观点中的:整体性观点

-心理咨询师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这是限制性观点中的:感情限制

-以下关于心理咨询的“中立性态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咨询师: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心理咨询师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给同病相怜的求助者咨询

-弗洛伊德认为,( 本我 )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中一个永存的成分

-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 动力观点 )的延伸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肛欲期的年龄阶段是( 1~3 )岁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生殖器期的年龄阶段是( 3~5 )岁

-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沃尔普

-人本主义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是:自我及自我概念

-在应对现实的三种反应中,“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指的是:感性反应

-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这是社会学习论中的( 自我奖赏或批判 )概念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遵循“道德原则”活动的是:超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能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储存从外界获得的经验的是:自我

-以下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理解错误的是,咨询师:不能拒绝求助者提出的协助解决各种问题的要求

-咨询师在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所具有的意义,正确的理解是: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中

-对于心理咨询师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错误的理解是:完美无缺的人格

-对于咨询师要“善于容纳他人”的意义,正确的理解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限制性观点”的内容不包括:费用限制

-心理咨询的整合性从根本上是要:推动心理咨询理论的整合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咨询师应协助求助者完善( 自我 )的功能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无意识心理和有意识心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词语

-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指出、说明求助者梦境、自由联想、阻抗以及治疗关系背后的行为含义,其使用的技术是:解释

-心理动力学治疗师鼓励求助者讲述出任何浮现在大脑中的内容,其使用的技术是:自由联想

-在精神分析疗法中, 针对整个治疗过程的程序及变量,强调:维持分析的结构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是:交互抑制

-系统脱敏法操作规程的第一个步骤是:放松训练
(1、放松训练;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3、系统脱敏 )

-模仿法是建立在( 社会学习理论 )基础上的一种咨询方法

-由咨询师为求助者示范良好行为,而后引导、鼓励求助者表达相同的行为的是:参与示范

-对不可观察的行为示范,由咨询师描述,让求助者想象所要模仿的行为,这种示范是:内隐示范

-让求助者观看记录有示范者或求助者本人适当行为的电影电视或录像、图书、游戏等,以减缓焦虑或巩固良好行为的是:象征性示范

-认知行为主义主要关注人的:内隐行为

-人本主义的特点是:关注正常人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心理咨询师的任务是:努力启发求助者的自我指导能力

-完形治疗的主要理论来源包括精神分析理论、完形心理学和:存在-人本主义

-以下关于完形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

-个体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在完形疗法中称为:未完成事件

-协助个体达到察觉的状态,以及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是( 完形疗法 )的咨询目标

-空椅子技术是( 完形疗法 )的重要治疗技术

-用特定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催眠疗法

-咨询师在催眠疗法中使用正面积极性暗示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错误的理解是:使用过去式

-以下不属于催眠状态下正常反应的是:身体湿冷

-以下属于催眠疗法用途的是:解决情绪、行为问题

-以下关于催眠疗法的叙述,错误的是: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精神障碍

-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沃尔普

-以下关于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一些个人特质(即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的叙述,正确的是:个体需要在一定的禀赋基础上接受专业训练、发展职业能力

-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咨询师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直接影响着咨询效果,这就需要咨询师具备( 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条件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心理咨询师工作任务的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引发心理冲突的现实问题

-对《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内容的理解正确的包括:
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
咨询关系是一种“求”和“帮”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相关行为问题

-高尔顿对对咨询心理学产生所做的贡献包括:
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
“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

-咨询中,心理问题具体内涵指的是:
行为问题、个性问题、情绪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也应终止
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
心理咨询师不介入、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解,错误的包括:
在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意识对人的影响最大
潜意识的内容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因此永远不能被人认识到

-自我防御机制:
是由于个体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而产生的
源于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和现实要求而产生的双重压力
是为了调整本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意识、性格

-行为治疗的步骤包括:
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
制定矫正目标
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
监测干预计划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自我修复能力
自我觉察能力
要善于容纳他人

-行为治疗技术具有的特点包括:
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
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妻子在单位受到不公正待遇,不敢对领导发火,回家后强烈指责丈夫的各种缺点。这位妻子用到的防御机制包括:转移、压抑

-心理咨询限制性观点中包括:
时间上的限制、职责限制、咨询目标限制、感情限制

-心理咨询中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含义包括:
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心身一体的观点
整体性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包括: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发展观点、适应观点

-心理咨询的任务包括帮助求助者:
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学会理解他人

-以下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正确的包括:
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
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

-发展性咨询针对的个体的心理特点是:心理正常、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在临床上的整合取向的含义包括:
整合身体、情感、认知、情境和行为系统
研究和实践的整合
各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和技术的整合
个人和职业的整合

-心理咨询整合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心理咨询方法的:折衷主义趋向、标准化策略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无意识心理是:非线性的、非言语的

-精神分析疗法的治疗师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维持分析的结构框架、解释、释梦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阻抗:
是一种无意识动力
是一种防御机制
能够抵御焦虑
会阻碍求助者改变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的基础上

-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包括:
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对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有作用
通过改变人的信念、态度或思维,便能改变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

-完形疗法的主要概念包括:此时此刻、未完成事件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基础理论(六)——心理咨询概论 的相关文章

  • uc浏览器启动慢(1)应用首帧耗时

    现象 点击桌面icon后2s才打开首页 trace 问题 1 怎么确定首帧展示时间 onResume 这是只是window添加时间非首帧展示时间 确认uc浏览器首页Window com UCMobile com uc browser Inn
  • win10安装7zip没有右键菜单

    7zip才是最良心的压缩软件 xff0c 没有广告没有套路 但是安装完7zip以后 xff0c 会发现没有7zip的右键菜单 解决方法 xff1a 重新安装 xff0c 建议官网 xff08 7 Zip xff09 下载安装程序 xff08
  • VScode远程连不上,发现用户文件owner和group权限变成了其他人

    问题 xff1a VScode连接不上实验室8卡的服务器 xff0c 但是其它服务器可以连上 用Xshell和Xftp都是可以连接上的 xff0c 只有VScode连不上 xff0c 说明不是SSH的问题 分析 xff1a VScode连接
  • VNC服务端安装

    1 服务器安装VNC服务端 可以直接rpm安装vnc的服务端 xff1a root 64 ZDAPP cd mnt ios Packages root 64 ZDAPP Packages rpm ivh tigervnc server 1
  • 在ubuntu系统中总提示Permission denied,权限不足问题

    问题描述 xff1a 在Ubuntu系统中使用普通用户登录进去 xff0c 执行一些命令时会提示Permission denied xff0c 权限不足问题 xff0c 这是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普通用户 xff0c 而不是系统管理员 xff0c
  • 浏览器里输入域名,回车键后会涉及到的所有协议?(七层里你能想得到的协议)

    文章目录 协议otherDNS查询选择的两种方式递归与迭代 协议 DNS协议 DNS请求报文 xff1a 向指定DNS域名服务器发送DNS请求报文 xff0c 以解析域名www target com对应的IP地址 UDP协议 DNS基于UD
  • ​统信UOS丨开机无法进入系统丨进阶操作

    统信UOS开机无法进入系统 提示 cannot open access to console xff0c the root a 该问题可能是电脑非正常关机导致的磁盘分区损坏 xff0c 同样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解决方案 xff0c 由于涉及指令
  • 统信UOS网卡配置文件修改; 命令行安装当前目录下所有软件包

    一 网卡配置 统信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 xff1a span class token function su span root 输入root密码 修改配置文件 span class token comment vi etc networ
  • 统信系统UOS桌面版V20 用户手册

    UOS桌面版V20 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 目 录 目 录 I 一 基本操作 1 1 1 登录 1 1 1 1 图形登录 1 1 1 2 远程登录 2 1 2 锁屏 2 1 3 注销 xff08 登出 xff09 4 1 3 1 图形登录方式注
  • linux系统最小化安装部署Oracle图形化方法

    解压 oracle 安装包 span class token punctuation span root 64 localhost span class token punctuation span span class token com
  • CentOS7安装部署数据库oralce19C

    本文描述的是在centos7系统下安装Oracle19c xff08 使用的rpm安装包 xff09 安装包的下载 官方下载 xff1a https www oracle com technetwork database enterpris
  • 关于UltraIso的U+隐藏分区

    很久没有上无忧了 xff0c 现在发现新版的UltraIso已经支持隐藏 高端隐藏和深度隐藏了 xff0c 今天研究了一下 xff1a 1 隐藏 隐藏写入后 xff0c 在磁盘管理里面可以看到 分区表 xff1a 分区表里面第一个分区起始扇
  • 虚拟化技术问题

    1 xff0c 做虚拟化多久 xff1f 虚拟化用自己话概述下 xff1f 虚拟化概念 xff1a virtualization 资源管理 xff0c 是把X个物理资源 gt Y个逻辑资源 xff0c 虚拟化实现的程度 xff1a 完全 部
  • VMware ESXi 安装教程

    一 VMware ESXI7 0版本的安装与配置 xff08 一 xff09 概述 VMware vSphere是VMware公司推出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xff0c 包含两个重量级的产品 xff1a VMware ESXI和VMware
  • 云计算(虚拟化)面试宝典

    一 xff1a 服务器虚拟化 1 名词解释 xff08 1 xff09 资源动态调整 xff08 对象是虚拟机 xff09 管理员操作 xff0c 对CPU 内存 网卡 硬盘 GPU进行调整 FusionCompute支持虚拟机资源动态调整
  • 存储技术知识分享

    存储的定义 狭义的存储定义是指具体的某种设备 xff0c 比如以前的软盘 CD 以及 DVD 和硬盘 xff0c 对于企业可能还会用到磁带 广义上存储都是指数据中心里面使用的存储设备 xff0c 这里面包含了存储硬件系统 软件 系统 存储网
  • CentOS7搭建Oralce 19C单实例 静默安装详细文档

    一 硬件环境检测 xff1a 硬件需求 内存 xff1a 6G 43 grep MemTotal proc meminfo 交换分区 xff1a 等于内存值或内存值的两倍 grep SwapTotal proc meminfo 存储 xff
  • Oracle19c数据库安装完成后,创建表空间、授权用户等sql

    一 查询数据库状态 实例名 库名 SID 数据文件存放目录 监听程序正常的提示 第一步 切到 oracle 用户下 su oracle 第二步 查看监听状态 lsnrctl status 第三步 查询 oracle ecology dbca
  • Oracle数据库修改库名(db_name)和实例名

    假设原来的数据库名为db01 要改成ecology 原实例名 service name instance name oralce 要改成ecology 1 查看当前数据库的db name和instance name 先用su oracle命
  • mysql8.0用rpm安装包在Centos7上部署

    一 准备工作 在官网下载rpm安装包 systemctl stop mariadb rm rf etc my cnf rm rf var lib mysql rpm e nodeps mariadb server mariadb yum y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