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五):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搭建和基于yaml热加载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2023-11-07

该部分是对自动化测试专栏前四篇的一个补充,本次参考以下文章实现一个完整的谷歌翻译接口自动化测试:
  [1]【python小脚本】Yaml配置文件动态加载
  [2]【python做接口测试的学习记录day8——pytest自动化测试框架之热加载和断言封装】

目标:框架封装完成后,不需要写python脚本,只需要增加yaml测试用例即可。

PS:该案例是在B站初步自学完1-24自己编的,练练手,比较简单,如果有错误地方请私聊更改。这个视频200集感觉是在翻来覆去得讲相同的东西,先学以致用练一练,后续会找更复杂的测试项目进行学习。

(更新中,每天抽空把这个项目推进一点)

1. 框架的搭建之文件组织架构

框架一:

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pytest 允许非常灵活的组织方式,以适应各种项目。

api_frame/
│
├── testcases/
│   ├── test_module1.py
│   ├── test_module2.py
│   ├── subdirectory/
│   │   ├── test_module3.py
│   │   └── test_module4.py
│   │
│   └── conftest.py
│
├── src/
│   ├── module1.py
│   └── module2.py
│
└── requirements.txt

  1. 项目根目录(api_frame/): 项目的顶层目录,通常包含项目的配置文件和测试脚本。

  2. testcases/: 存放测试脚本的目录。测试脚本的文件名通常以 test_ 开头,以 .py 结尾。在示例中,有两个测试模块文件(test_module1.py 和 test_module2.py)以及一个子目录 subdirectory/,其中包含两个测试模块文件(test_module3.py 和 test_module4.py)。

  3. conftest.py: 这是一个特殊的 pytest 配置文件,它可以包含一些全局的配置、夹具(fixtures)等,供所有测试模块使用。

  4. src/: 存放项目的源代码的目录。通常,项目的源代码和测试代码分开存放,以保持项目的结构清晰。

  5. requirements.txt: 存放项目的依赖关系的文本文件。通常,你可以使用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命令来安装项目所需的依赖包。

框架二:

一个典型的 API 测试框架的组织结构,它通常用于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环境中,以确保 API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框架提供了测试用例编写、数据管理、测试运行、报告生成等功能。

api_frame/
├── commons/
│   ├── __init__.py
│   ├── api.py
│   ├── assert_utils.py
│   ├── logger_utils.py
│   ├── parametrize_utils.py
│   ├── requests_utils.py
│   └── yaml_utils.py
│
├── datas/
│   ├── __init__.py
│   └── product_manage/
│
├── hotloads/
│   ├── __init__.py
│   ├── debug_xxx.py
│   └── public.pem
│
├── testcases/
│   ├── product_manage/
│   ├── __init__.py
│   │   ├── pm_get_token.yaml
│   │   ├── pm_file_upload.yaml
│   │   └── test_product_api.py
│   │
│   ├── user_manage/
│   ├── __init__.py
│   │   ├── um_base64.yaml
│   │   ├── um_md5.yaml
│   │   └── test_new_api.py
│   └── __init__.py
│
├── reports/
│   ├── module1.py
│   └── module2.py
│
├── venvs/
│
├── conftest.py
├── config.yaml
├── run.py
└── requirements.txt

  1. commons/: 通常包含一些通用的工具和函数,以便在测试中重复使用。这些文件可能包括:

    api.py:用于执行 API 请求和处理响应的封装。
    assert_utils.py:包含自定义断言函数,用于验证 API 响应的内容。
    logger_utils.py:用于记录测试日志和生成日志报告的工具。
    parametrize_utils.py:包含用于参数化测试用例的工具。
    requests_utils.py:封装了用于发送 HTTP 请求的工具。
    yaml_utils.py:用于读取和解析 YAML 格式的配置文件。

  2. datas/: 包含测试数据,用于测试用例。在你的结构中,子目录 product_manage/包含与产品管理相关的测试数据。

  3. hotloads/: 这个目录包含一些热加载或配置文件,用于在运行时动态加载或修改测试框架的一些配置。例如,debug_xxx.py 可包含用于开启或关闭调试模式的代码。

  4. testcases/: 存放测试用例的目录,按照模块或功能进行组织。结构中包含两个子目录 product_manage/ 和 user_manage/,每个子目录中包含了相应功能模块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文件通常以 test_ 开头。

  5. reports/: 包含测试报告生成的相关代码,用于记录测试结果并生成报告。module1.py 和 module2.py 包含与报告生成相关的代码。

  6. conftest.py: pytest 配置文件,通常包含一些全局的配置和夹具(fixtures)定义,供所有测试用例共享。

  7. config.yaml: 包含测试框架的配置信息,如基本 URL、认证信息等。

  8. run.py: 用于运行测试的脚本,包含命令行参数解析和测试运行的逻辑。

  9. requirements.txt: 存放项目的依赖关系的文本文件,通常使用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命令来安装项目所需的依赖包。

(1)采用yaml作为测试用例并进行数据驱动,对yaml测试用例进行了规范和一致化 ,测试脚本与测试数据分离的设计的好处是:降低维护成本,迁移成本以及提高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传参方式丰富,可以以文件形式、json格式。内置md5、base64、签名加密算法。
(3)基于pytest框架的轻量级接口关联,通过对yaml文件进行动态配置,能够在yaml文件中extract:标记key-value,value可以用正则匹配、json提取方式进一步处理传入的参数。
(4)框架支持多种断言方式(相等,包含,数据库断言等)
(5)要支持多种环境切换

2.基于爬虫的谷歌翻译接口自动化测试

在这里仅用一个很简单的基于爬虫的谷歌翻译接口练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第一步:梳理业务功能的调用链(接口间的依赖关系)

首先根据GoogleTranslate.py源码:

import json  # 用于 JSON 数据处理
import requests  # 用于发起 HTTP 请求
import random  # 用于生成随机数
import re  # 用于正则表达式处理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quote  # 导入了 quote 函数,用于对 URL 进行编码,以防止特殊字符引起的问题。
import urllib3  # 用于处理 HTTP 请求和连接池管理。
import logging  # 导入 logging 库,用于记录日志信息。
from Google_Tran.google_constant import LANGUAGES, DEFAULT_SERVICE_URLS


log = logging.getLogger(__name__)  # 创建一个名为 __name__ 的 logger 对象,用于记录与当前模块相关的日志。
log.addHandler(logging.NullHandler())  # 添加一个空的处理器,以确保不会产生未处理的日志消息。

urllib3.disable_warnings(urllib3.exceptions.InsecureRequestWarning)  # 禁用 urllib3 库的不安全请求警告,在使用不安全的 HTTPS 时避免显示警告信息。

# 创建列表 URLS_SUFFIX,通过列表推导式从 DEFAULT_SERVICE_URLS 提取的 Google 翻译服务的 URL 后缀。每个 URL 后缀都对应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URLS_SUFFIX = [re.search('translate.google.(.*)', url.strip()).group(1) for url in DEFAULT_SERVICE_URLS]
# url.strip()字符串方法,去除字符串两侧的空格和换行符等空白字符。
# re.search('translate.google.(.*)', url.strip()):对经过 strip() 处理后的 URL 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搜索。
# 正则表达式 'translate.google.(.*)' 会匹配以 'translate.google.' 开头的字符串。
#  . 表示匹配任意字符,而 * 表示匹配前面的字符(这里是 .)零次或多次。因此,.* 可以匹配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 如果匹配成功,re.search() 函数会返回一个匹配对象(match object),该对象包含了关于匹配内容的详细信息,例如匹配的字符串、匹配的位置等。
# 如果匹配失败,则返回 None,比如re.search('tran.google.(.*)', url.strip())就匹配不上
# 匹配对象.group() 方法以<class 'str'>形式返回获取捕获的分组内容。(.*)就是匹配的分组

URL_SUFFIX_DEFAULT = 'com'


class google_new_transError(Exception):
    """Exception that uses context to present a meaningful error message"""

    def __init__(self, msg=None, **kwargs):
        # 异常类的构造函数。它接受一个可选的 msg 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kwargs,这些参数将用于初始化异常对象。
        self.tts = kwargs.pop('tts', None)
        # 将关键字参数 tts和response 的值存储在对象属性 self.tts、self.rsp 中。
        self.rsp = kwargs.pop('response', None)
        if msg:
            self.msg = msg
        elif self.tts is not None:
            # 将根据 self.tts 和 self.rsp 推断 self.msg 的值。
            self.msg = self.infer_msg(self.tts, self.rsp)
        else:
            self.msg = None
        super(google_new_transError, self).__init__(self.msg)

    def infer_msg(self, tts, rsp=None):
        cause = "Unknown"

        if rsp is None:  # 如果 rsp 为 None,则返回一个错误消息,指示连接失败,可能的原因是超时。
            premise = "Failed to connect"
            return "{}. Probable cause: {}".format(premise, "timeout")

        else:  # 如果 rsp 不为 None,则获取响应的状态码和原因,并根据不同的状态码和条件返回相应的错误消息和原因。
            status = rsp.status_code
            reason = rsp.reason

            premise = "{:d} ({}) from TTS API".format(status, reason)

            if status == 403:
                cause = "Bad token or upstream API changes"
            elif status == 200 and not tts.lang_check:
                cause = "No audio stream in response. Unsupported language '%s'" % self.tts.lang
            elif status >= 500:
                cause = "Uptream API error. Try again later."

        return "{}. Probable cause: {}".format(premise, cause)


class google_translator:
    '''
    You can use 108 language in target and source,details view LANGUAGES.
    Target language: like 'en''zh''th'...

    :param url_suffix: The source text(s) to be translated. Batch translation is supported via sequence input.
                       The value should be one of the url_suffix listed in : `DEFAULT_SERVICE_URLS`
    :type url_suffix: UTF-8 :class:`str`; :class:`unicode`; string sequence (list, tuple, iterator, generator)

    :param text: The source text(s) to be translated.
    :type text: UTF-8 :class:`str`; :class:`unicode`;

    :param lang_tgt: The language to translate the source text into.
                     The value should be one of the language codes listed in : `LANGUAGES`
    :type lang_tgt: :class:`str`; :class:`unicode`

    :param lang_src: The language of the source text.
                    The value should be one of the language codes listed in :const:`googletrans.LANGUAGES`
                    If a language is not specified,
                    the system will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source language automatically.
    :type lang_src: :class:`str`; :class:`unicode`

    :param timeout: Timeout Will be used for every request.
    :type timeout: number or a double of numbers

    :param proxies: proxies Will be used for every request.
    :type proxies: class : dict; like: {'http': 'http:171.112.169.47:19934/', 'https': 'https:171.112.169.47:19934/'}

    '''

    def __init__(self, url_suffix="com", timeout=5, proxies=None):
        # 构造函数初始化了翻译器对象。接受可选参数:
        # url_suffix:指定翻译服务的 URL 后缀,默认为 "com"。
        # timeout:指定请求超时时间,默认为 5 秒。
        # proxies:指定代理服务器,用于请求。默认为 None。
        self.proxies = proxies
        if url_suffix not in URLS_SUFFIX:
            self.url_suffix = URL_SUFFIX_DEFAULT
        else:
            self.url_suffix = url_suffix
        url_base = "https://translate.google.{}".format(self.url_suffix)
        self.url = url_base + "/_/TranslateWebserverUi/data/batchexecute"
        self.timeout = timeout

    def _package_rpc(self, text, lang_src='auto', lang_tgt='auto'):
        # 内部方法,用于将请求数据打包成合适的格式。
        # 它接受源文本 text、源语言 lang_src(默认为 'auto')和目标语言 lang_tgt(默认为 'auto')。
        # 返回打包后的请求数据。
        GOOGLE_TTS_RPC = ["MkEWBc"]  # Google 翻译服务使用的标识。
        parameter = [[text.strip(), lang_src, lang_tgt, True], [1]]
        # 二维列表 parameter,其中包含两个子列表。
        # 第一个子列表包含源文本 text、源语言 lang_src、目标语言 lang_tgt 和布尔值 True,第二个子列表只包含数字 1。
        escaped_parameter = json.dumps(parameter, separators=(',', ':'))
        # 将 parameter 列表转换为 JSON 格式的字符串,使用 ',' 和 ':' 作为分隔符。
        # JSON 支持两种基本结构:
        # 对象(Object):由一组键值对组成,键和值之间使用冒号 : 分隔,键值对之间使用逗号 , 分隔,整个对象使用花括号 {} 包围。
        # 数组(Array):由一组值组成,值之间使用逗号 , 分隔,整个数组使用方括号 [] 包围。数组通常用于表示有序的数据集合,而对象则用于表示键值关系。
        rpc = [[[random.choice(GOOGLE_TTS_RPC), escaped_parameter, None, "generic"]]]
        espaced_rpc = json.dumps(rpc, separators=(',', ':'))
        # text_urldecode = quote(text.strip())
        freq_initial = "f.req={}&".format(quote(espaced_rpc))  # 使用 URL 编码对 espaced_rpc 进行编码,并将其插入到字符串 "f.req={}&" 中。
        # quote() 函数不仅适用于 JSON 数据,它可以用于任何需要进行 URL 编码的字符串。
        # JSON 格式的数据本质上确实是字符串,但它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字符串表示方式,用于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 它使用文本表示数据,以便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平台之间进行传递和解析。
        freq = freq_initial
        return freq

    def translate(self, text, lang_tgt='auto', lang_src='auto', pronounce=False):
        #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语言,就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都设为 'auto'。
        try:
            lang = LANGUAGES[lang_src]
        except:
            lang_src = 'auto'
        try:
            lang = LANGUAGES[lang_tgt]
        except:
            lang_src = 'auto'

        # 将输入的文本转换为字符串格式,并进行长度检查。如果文本长度超过5000个字符,返回警告信息。
        text = str(text)
        if len(text) >= 5000:
            return "Warning: Can only detect less than 5000 characters"
        if len(text) == 0:  # 如果文本长度为0,直接返回空字符串。
            return ""

        # 创建请求头(headers),包括 Referer、User-Agent 和 Content-Type 等信息。
        headers = {
            "Referer": "http://translate.google.{}/".format(self.url_suffix),
            # 浏览器向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是从哪个网页URL获得点击当前请求中的URL
            # 浏览器表明自己的身份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
                "Chrome/115.0.0.0 Safari/537.36 Edg/115.0.1901.203",
            # 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自己响应的对象的类型。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
        # 调用 _package_rpc 方法,生成请求数据。
        freq = self._package_rpc(text, lang_src, lang_tgt)

        # 使用生成的请求数据创建一个待发送的 POST 请求对象。
        # requests.request()本质是先创建Session对象然后创建Request对象
        request = requests.Request(method='POST',
                                   url=self.url,
                                   data=freq,
                                   headers=headers,
                                   )
        # 在 response 中构建了一个请求对象,但实际的请求发送是在接下来的 s.send(request=response.prepare(), ...) 这一步中进行的。
        try:
            if self.proxies == None or type(self.proxies) != dict:
                self.proxies = {}
            with requests.Session() as s:  # 使用 requests.Session 对象发送请求,并设置代理等信息。然后从响应中逐行解析数据。requests.session()本质也是Session对象
                s.proxies = self.proxies
                r = s.send(request=request.prepare(),
                           verify=False,
                           timeout=self.timeout)  # 发送请求后r即为响应内容
            for line in r.iter_lines(chunk_size=1024):
                # 通过迭代方式逐行处理从服务器接收到的响应数据。r.iter_lines() 方法允许按照指定的块大小(chunk_size)进行数据分块,以防止一次性加载大量数据。
                decoded_line = line.decode('utf-8')  # 将每一行响应数据使用 UTF-8 编码进行解码,以获取可读的字符串内容。
                if "MkEWBc" in decoded_line:  # 在解析过程中,检查响应数据是否包含 "MkEWBc",这是一个请求标识。
                    try:  # 找到 "MkEWBc"后,尝试对响应数据进行多层 JSON 解析,获取翻译结果和可能的发音信息。
                        # MkEWBc标识所在行包含了翻译文本信息和发音信息
                        response = json.loads(decoded_line)  # decoded_line是str格式,转化成json列表或者字典按位置提取
                        response = json.loads(response[0][2])  # 提取的内容你那个仍然是str格式,需要继续转化成json列表或者字典按位置提取
                        response_ = list(response)
                        response = response_[1][0]  # 包含了翻译结果
                        # 根据解析的结果,构造翻译文本(translate_text)和发音信息(如果需要的话),最后返回相应的结果。
                        if len(response) == 1:
                            if len(response[0]) > 5:
                                sentences = response[0][5]
                            else:  ## only url
                                sentences = response[0][0]
                                if pronounce == False:
                                    return sentences
                                elif pronounce == True:
                                    return [sentences, None, None]
                            translate_text = ""
                            for sentence in sentences:
                                sentence = sentence[0]
                                translate_text += sentence.strip() + ' '
                            translate_text = translate_text
                            if pronounce == False:
                                return translate_text
                            elif pronounce == True:
                                pronounce_src = (response_[0][0])
                                pronounce_tgt = (response_[1][0][0][1])
                                return [translate_text, pronounce_src, pronounce_tgt]
                        elif len(response) == 2:
                            sentences = []
                            for i in response:
                                sentences.append(i[0])
                            if pronounce == False:
                                return sentences
                            elif pronounce == True:
                                pronounce_src = (response_[0][0])
                                pronounce_tgt = (response_[1][0][0][1])
                                return [sentences, pronounce_src, pronounce_tgt]
                    except Exception as e:
                        raise e
            r.raise_for_status()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ConnectTimeout as e:
            raise e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HTTPError as e:
            # Request successful, bad response
            raise google_new_transError(tts=self, response=r)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as e:
            # Request failed
            raise google_new_transError(tts=self)

    def detect(self, text):
        text = str(text)
        if len(text) >= 5000:
            return log.debug("Warning: Can only detect less than 5000 characters")
        if len(text) == 0:
            return ""
        headers = {
            "Referer": "http://translate.google.{}/".format(self.url_suffix),
            # 浏览器向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是从哪个网页URL获得点击当前请求中的URL
            # 浏览器表明自己的身份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
                "Chrome/115.0.0.0 Safari/537.36 Edg/115.0.1901.203",
            # 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自己响应的对象的类型。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
        freq = self._package_rpc(text)
        response = requests.Request(method='POST',
                                    url=self.url,
                                    data=freq,
                                    headers=headers)
        try:
            if self.proxies == None or type(self.proxies) != dict:
                self.proxies = {}
            with requests.Session() as s:
                s.proxies = self.proxies
                r = s.send(request=response.prepare(),
                           verify=False,
                           timeout=self.timeout)

            for line in r.iter_lines(chunk_size=1024):
                decoded_line = line.decode('utf-8')
                if "MkEWBc" in decoded_line:
                    # regex_str = r"\[\[\"wrb.fr\",\"MkEWBc\",\"\[\[(.*).*?,\[\[\["
                    try:
                        response = json.loads(decoded_line)  # decoded_line是str格式,转化成json列表或者字典按位置提取
                        response = json.loads(response[0][2])  # 提取的内容你那个仍然是str格式,需要继续转化成json列表或者字典按位置提取
                        response_ = list(response)
                        detect_lang = response[0][2]
                    except Exception:
                        raise Exception
                    # data_got = data_got.split('\\\"]')[0]
                    return [detect_lang, LANGUAGES[detect_lang.lower()]]
            r.raise_for_status()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HTTPError as e:
            # Request successful, bad response
            log.debug(str(e))
            raise google_new_transError(tts=self, response=r)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as e:
            # Request failed
            log.debug(str(e))
            raise google_new_transError(tts=self)


if __name__ == "__main__":
    translator = google_translator()
    translate_text = translator.translate('สวัสดีจีน', lang_tgt='en')
    detect_result = translator.detect('สวัสดีจีน')
    print()
    print("待翻译文本:", translate_text)
    print("输入文本的语言种类检测:", detect_result)

  自定义测试需求:
  (1)翻译功能
  (2)语言检测功能
  (3)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事务数反应出一个系统的处理能力。
  (4)响应时间RT
  (5)多接口组合进行压测

  基于爬虫的谷歌翻译接口业务接口逻辑很简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S:如果是电商平台这种完整的应用,其搜索接口就会涉及到前端交互、大数据平台交互、后端搜索系统在数据库和索引平台之间的搜索、搜索系统和第三方推荐系统之间的交互等,上下游调用链是及其复杂的。基于爬虫的谷歌翻译接口仅需要调用谷歌翻译和解析响应,无需和其他系统或者平台交互,业务功能的调用链很简单。

2.2 第二步:框架的搭建

框架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框架组织图:
框架决策记录:略。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自动化测试(五):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搭建和基于yaml热加载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的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 el-cascader数据绑定值原理之展平操作的算法

    需求级联选择器默认选中全部节点 分析 数据绑定值为二维父子节点id同级数组 1 1 1 1 1 1 2 2 1 2 1 1 这种结构 而数据源是树形结构 所以我们把树形结构转换成如上二维数组结构 算法如下 1 options为树形数据 2
  • “OLT”、“ONU”和“PON”分别是什么意思?三者有什么区别?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NU分为有源光网络单元和无源光网络单 一般把装有包括光接收机 上行光发射机 多个桥接
  •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warning: INFO: os::commit_memory(0x0000000794500000, 576716800, 0)

    linux基于tomcat部署的web应用程序报 Java HotSpot TM 64 Bit Server VM warning INFO os commit memory 0x0000000794500000 576716800 0 f
  • mysql 'performance_schema'.'session_variables' 问题处理

    今天 升级了mysql 5 7 使用mysql workbench时 处理问题 无法连接mysql服务了 先提示 performance schema session variables 不存在 后来提示结构错误 mysql workben
  • linux系统安全检查

    1 使用 last 命令查看下服务器近期登录的账户记录 确认是否有可疑IP登录过机器 检查说明 攻击者或者恶意软件往往会往系统中注入隐藏的系统账户实施提权或其他破坏性的攻击 解决方法 检查发现有可疑用户时 可使用命令 usermod L 用
  • 【网络安全】命令执行漏洞

    命令执行漏洞 命令执行漏洞原理 危害 检测方法 有回显检测方法 分号 从左到右执行 管道符 将见面命令的输入为后面命令的标准输入 后台任务符号 命令从左到右执行 与 逻辑与 前面命令执行成功后才会执行 或 逻辑或 前面执行失败才能执行 反引
  • Java初学疑问之接口为什么能运行Object的方法

    public class Common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Animal animal new Dog animal toString 为什么能运行该方法 class Dog im
  • 通过清华大学镜像和pip进行安装

    通过清华大学镜像和pip进行安装 有时候网络不佳时 直接通过pip安装可能会很慢或者不成功 因此可以借助清华镜像 可以在使用pip的时候加参数 i https pypi tuna tsinghua edu cn simple 以gensim
  • 前端实战:小实例1——导航栏

    前言 一个导航栏可看作一个列表 在 HTML 使用 ul 标签和 li 标签元素进行结构表示 在 CSS 中进行样式处理 对应标签元素的具体用法可查看 HTML常见标签介绍 实现思路 使用 div 包装导航栏 用 ul 和 li 标签展示导
  • EasyPoi 数据导入导出,贼方便

    1 maven坐标
  • 银行卡编码规则及检验算法详解

    一 银行卡结构 XXXXXX XXXXXXXXXXXX X 发卡行标识代码 自定义位 校验码 根据ISO标准 银行卡长度一般在13 19位 国际上也有12位的 银联标准卡卡长度一般是在16 19位 双组织卡也有13 19位的 二 发卡行标识
  • grid - 显式网格

    显式网格布局包含 行 列 列 grid template columns page color fff grid padding 1 display grid grid gap 1px grid template rows 50px 100
  • 养生指南 4 : 睡眠 与 外因

    参考 老中医给的100条养生建议 强烈推荐 1 睡眠 1 睡觉 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 应该是 晚 21 00 早3 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 冬季 冬季主藏 冬季不藏 春夏不长 即第 2 天没精神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 此时切忌郁
  •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NumPy第三方库

    目录 数据的维度 NumPy CSV文件 多维数据的存取 NumPy的便捷式文件截取 NumPy的随机数函数子库 NumPy的统计函数 NumBy的梯度函数 图像的数组表示 图像的变换 数据的维度 维度 一组数据的组织形式 一维数据 由对等
  • 1.出现需要keil突破内存限制

    出现 error L6050U The code size of this image 37186 bytes exceeds the maximum allowed for this version of the linker 是因为超出
  • openlayers绘制圆形区域,消除误差的一种方法

    我需要以某点为圆心 以某长度 单位米 为半径 在地图上绘制圆形区域 前提 地图显示 图层和数据源的创建与设置方法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直接上关键部分 一开始 我使用如下代码实现圆形区域的绘制 绘制以坐标 1 1 为中心 200000米为半径的
  • Codeforces Round #553 (Div. 2)

    A Maxim and Biology time limit per test 1 second memory limit per test 256 megabytes input standard input output standar
  • 无法通过http://burp获取BurpSuite证书的解决方法

    为了能够对https协议的数据进行抓取必须安装BurpSuite的证书 但在下载证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官方和百度下载证书的方法都是在能够抓取http的状态下访问http burp下载证书 但http burp页面却加载不出来 百度了很久也
  • 【Bootstrap】Bootstrap基础导航栏(响应式导航菜单)

    Bootstrap基础导航栏 响应式导航菜单
  • 自动化测试(五):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搭建和基于yaml热加载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该部分是对自动化测试专栏前四篇的一个补充 本次参考以下文章实现一个完整的谷歌翻译接口自动化测试 1 python小脚本 Yaml配置文件动态加载 2 python做接口测试的学习记录day8 pytest自动化测试框架之热加载和断言封装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