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项目开发流程简述

2023-05-16

运用技术:spring、spring MVC,spring boot,mybatis,vue

一、设计数据库


根据需求和原型图,画ER关系图;然后创建数据表,形成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hujuku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USE shujuku;

二、搭建框架,创建实体类


2.1 数据库引入

1.点击左上Database

2.选择页面右上+

3.选择Data Source → MySql(要运用的数据库)


2.2 创建相应的类

1.选择要使用的数据表,点击右键,选择EasyCode(多种工具根据喜好选择)→Generate Code

2.根据需求,选择entity、servi、controller等(建议就创建实体类) 

3.构建统一响应实体类respondentity

 

 


三、后端代码


1.创建controller层,为控制器,导入service层,通过接收前端传过来的参数进行业务操作。

  • @Autowired(required=false):表示忽略当前要注入的bean,如果有直接注入,没有跳过,不会报错。


2.创建service层,为业务层,进行事务的管理操作。该层可以容乃多个Dao对象,方便业务的统一管理操作

MVC是web开发中常用的程序结构,mvc意为:

(1)model模型层,主要作用于数据

(2)view视图层,隶属前端,主要为页面渲染布置

(3)controller控制层,接受前端的用户传递的指令,并调用后端执行相应操作

随着互联网开发,业务越来越多,逻辑越来越复杂,为减轻开发人员的困难,将model层分为serviceDao两层层:

service负责调用Dao层,并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

Dao是data access object缩写,意为数据访问对象,即直接与数据库对接。


3.创建serviceimpl层,负责管理实现类。

service层下分serviceimpl层,负责直接调用dao层。

即随着代码结构的提升,service层处理业务逻辑和调用dao层的功能,直接细分为不同的层级。

@Service注解:作用于类上,标记当前类是一个service类,并将当前类自动注入到spring容器中,不需要再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定义bean。(spring boot中减去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用注解代替) 

@Service
public class RbacManag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RbacManagerService {
    @Autowired
    RbacManagerDao rbacManagerDao;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Entity findAll() {
        //分页
        List<RbacManager> rbacManagerList=rbacManagerDao.findAll();

        ResponseEntity<List> listResponseEntity=new ResponseEntity<>();
        listResponseEntity.setData(rbacManagerList);
        listResponseEntity.setCode(200);
        listResponseEntity.setMessage("查询成功!!!");
        return listResponseEntity;
    }
}

4.创建Dao层,负责对接数据库。

Dao层分为dao和mapper两层:

dao层负责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增删改查的结果;

mapper层文件类型为xml,直接对数据库操作,相应的结果回返实体类,或封存数据的dto。 

<mapper namespace="com.xxx.dao.RbacManagerDao">
    <select id="findAll" resultType="com.xxx.entity.RbacManager">
        select * from rbac_manager
    </select>
</mapper>

MVC架构分层的主要作用是解耦。


四、前端代码

4.1 创建vue项目

前提:安装好nodejs和vue cli。

nodejs: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irpt 运行环境,类似java中的jdk。

vue cli:脚手架(代码生成器),可以快速生成基于Vue的完整前端框架,单独编译部署。可以再集成各种第三方插件,扩展出更多的功能。

创建方法:

1.通过window+r输入cmd打开dom命令窗口,输入:“cd 文件夹”命令,到达指定文件夹,输入:vue creat 项目名,即可创建vue项目

2.在VScode终端,进入指定文件夹下,输入:vue creat 项目名称,创建vue项目

3.下载相应若伊等模板,或者拿别人的vue项目,直接使用更改

4.2 配置

 主要配置后台接口域名,和请求路径的格式

注:dist和config为平级目录。

dist下存放前端资源:html页面和静态资源(css文件、js文件、image、font等,归纳static子目录)

config为配置文件夹,下面存放配置文件:index.js、prod.env.js和dev.env.js

1.index.js配置文件解析

'use strict'  //严格模式
var path = require('path') // path是node.js的路径模块,用来处理路径统一的问题

module.exports = {
// 下面是build也就是生产编译环境下的一些配置
  build: {
// 导入prod.env.js配置文件,只要用来指定当前环境
    env: require('./prod.env'),
      
//path.resolve() 方法会把一个路径或路径片段的序列解析为一个绝对路径。
    index: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index.html'), //引用路径的方式和html引用图片类似,“../”就是返回上级目录
    adminIndex: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admin.html'), 
      
// 下面定义的是静态资源的根目录 也就是d目录
    assetsRoot: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下面定义的是静态资源根目录的子目录static,也就是dist目录下面的static
    assetsSubDirectory: 'static',
      
// 下面定义的是静态资源的公开路径,也就是真正的引用路径
    assetsPublicPath: 'https://cdn.XXXX.cn/resource/',
      
// 下面定义是否生成生产环境的sourcmap,sourcmap是用来debug编译后文件的,通过映射到编译前文件来实现
    productionSourceMap: true,

// 下面是是否在生产环境中压缩代码,如果要压缩必须安装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productionGzip: false,
      
// 下面定义要压缩哪些类型的文件
    productionGzipExtensions: ['js', 'css'],

// 下面的process.env.npm_config_report表示定义的一个npm_config_report环境变量,可以自行设置
    bundleAnalyzerReport: process.env.npm_config_report
  },

//前端服务器配置
  dev: {
// 引入当前目录下的dev.env.js,用来指明开发环境
    env: require('./dev.env'),
      
// 下面是dev-server的端口号,可以自行更改
    port: 443,
      
// 开发环境配置
    autoOpenBrowser: true,
    assetsSubDirectory: 'static',
    assetsPublicPath: '/',
      
// 下面是代理,作用是用来,建一个虚拟api服务器用来代理本机的请求,只能用于开发模式
    proxyTable: {
      '/api': {     //这里最好有一个 /
          target: 'http://localhost:8080/',  // 后台接口域名
          // ws: true,        //如果要代理 websockets,配置这个参数
          // secure: false,  // 如果是https接口,需要配置这个参数
          changeOrigin: true,  //是否跨域
          pathRewrite: {
              '^/api': '/'
        }
      }
    },
      
    // 各种开发服务器设置
    host: 'localhost', //可以被process.env.HOST覆盖 
    port: 8080,    // dev-server的端口号,(运行测试页面的端口 可以自行更改 )(可以被process.env覆盖)
    autoOpenBrowser: true, //是否自定代开浏览器 (项目启动后浏览器自动打开项目主页)
    errorOverlay: true, // 在浏览器是否展示错误蒙层
    notifyOnErrors: true, //是否展示错误的通知
    poll: false, // 指定webpack检查文件的方式 使用poll选项(以轮询的方式去检查文件是否改变)	
      
    //选择一种source map格式来增强调试过程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 指定是否通过在文件名称后面添加一个查询字符串来创建source map的缓存
    cacheBusting: true,
      
    //是否开启 cssSourceMap
    cssSourceMap: true
  }
}

注意:proxyTable中配置的target和pathRewrite是组合使用。

proxyTable下'/api'作用:使用代理之前,api是标识,接口以"/api"为首才能用代理,使用代理之后就生成请求路径http://localhost:8080/api/XX;

pathRewrite中'^/api'作用:为简化请求路径省去'/api',将其设为'/',请求路径变为http://localhost:8080/XX;

即:'^/api'中^为拼接符,target+pathRewrite形成后台访问路径


2.prod.env.js的配置内容解析

'use strict'  //严格模式  
    module.exports = {
        //NODE_ENV是环境变量,这里指定production环境
        NODE_ENV: '"production"'
    }

3.dev.env.js的配置内容解析

'use strict'  //严格模式
    // 首先引入的是webpack的merge插件,该插件是用来合并对象,也就是配置文件用的,相同的选项会被后者覆盖
    var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 导入prod.env.js配置文件
    var prodEnv = require('./prod.env')
    // 将两个配置对象合并,最终结果是 NODE_ENV: '"development"'
    module.exports = merge(prodEnv, {
        NODE_ENV: '"development"'
    })

4.3 其他文件简介(简单的不列)

1.build.js:对 webpack 开发和打包的相关设置,包括入口文件、输出文件、使用的模块等

2.config:项目配置文件

3.dist:存放html页面和静态资源(css文件、js文件、image、font等,归纳static子目录)

4.node_moudles:存放nodejs配置各种包的文件夹

5.src:存放路由、各个页面、引用资源、组件等

6.babelrc:将ES6代码转换成浏览器能够识别的代码,用来兼容绝大多数的主流浏览器。

7.editorconfig:配置文件以及编码等信息,代码的规范文件、规定使用空格 缩进等代码风格

8.postcssrc.js:指定使用的 css 预编译器,里面默认配置了 autoprefixer ,自动补全浏览器前缀

9.package-lock.json:当 node_modules 或 package.json 发生变化时自动生成的文件。这个文件主要功能是确定当前安装的包的依赖,以便后续重新安装的时候生成相同的依赖,而忽略项目开发过程中有些依赖已经发生的更新

10.package.json:指定项目开发和生成环境中需要使用的依赖库


4.4 路由

首先导入:import 页面名字 from '@路径'

访问路径:path

路由名字:name

调用页面:component 

/**
 * 首页
 */
//平台简介
import describe from '@/views/home/describe';
//时讯新闻
import news from '@/views/home/news';

//自定义的页面路由
  {
    path: '/index',
    name: '首页',
    component: index,
    iconCls: 'el-icon-tickets',
    children: [
      //首页-平台简介
      {
        path: '/home/describe',
        name: '平台简介',
        component: describe,
        meta: {
          requireAuth: true
        }
      },
      //首页-时讯
      {
        path: '/home/news',
        name: '实训新闻',
        component: news,
        meta: {
          requireAuth: true
        }
      },
  }


4.5 书写前端

页面效果:用html、css编排基本的效果

详细布局:用element组件,

<el-container>:外层容器。

<el-header>:顶栏容器。

<el-aside>:侧边栏容器。

<el-main>:主要区域容器。

<el-footer>:底栏容器

<template>
    //界面样式、排列、布局
</template>

数据操作:

ES6语言:元素定义let、var、const;模板字符串;箭头函数;对象解构;传播操作符; map数组;reduce

vue基本指令:v-bind(:);v-if;v-for;v-on(@);v-model

请求后端数据:axios

<script>
    //数据传输
</script>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spring项目开发流程简述 的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