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系统架构

2023-11-12

Flink 的运行时架构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大组件:作业管理器(JobManger)任务管理器(TaskManager)。对于一个提交执行的作业,JobManager 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Master),负责管理调度,所以在不考虑高可用的情况下只能有一个;而 TaskManager 是“工作者”(Worker、Slave),负责执行任务处理数据,所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客户端并不是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只负责作业的提交。具体来说,就是调用程序的 main 方法,将代码转换成“数据流图”(Dataflow Graph),并最终生成作业图(JobGraph),一并发送给 JobManager。提交之后,任务的执行其实就跟客户端没有关系了;

作业管理器(JobManager)

JobManager 是一个 Flink 集群中任务管理和调度的核心,是控制应用执行的主进程。也就是说,每个应用都应该被唯一的 JobManager 所控制执行。JobManger 又包含 3 个不同的组件:

JobMaster

JobMaster 是 JobManager 中最核心的组件,负责处理单独的作业(Job)。所以 JobMaster和具体的 Job 是一一对应的,多个 Job 可以同时运行在一个 Flink 集群中, 每个 Job 都有一个自己的 JobMaster。需要注意在早期版本的 Flink 中,没有 JobMaster 的概念;而 JobManager的概念范围较小,实际指的就是现在所说的 JobMaster。

在作业提交时,JobMaster 会先接收到要执行的应用。这里所说“应用”一般是客户端提交来的,包括:Jar 包,数据流图(dataflow graph),和作业图(JobGraph)。

JobMaster 会把 JobGraph 转换成一个物理层面的数据流图,这个图被叫作“执行图”(ExecutionGraph),它包含了所有可以并发执行的任务。 JobMaster 会向资源管理器(ResourceManager)发出请求,申请执行任务必要的资源。一旦它获取到了足够的资源,就会将执行图分发到真正运行它们的 TaskManager 上。

而在运行过程中,JobMaster 会负责所有需要中央协调的操作,比如说检查点(checkpoints)的协调。

资源管理器(ResourceManager)

ResourceManager 主要负责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在 Flink 集群中只有一个。所谓“资源”,主要是指 TaskManager 的任务槽(task slots)。任务槽就是 Flink 集群中的资源调配单元,包含了机器用来执行计算的一组 CPU 和内存资源。每一个任务(Task)都需要分配到一个 slot 上执行。

这里注意要把 Flink 内置的 ResourceManager 和其他资源管理平台(比如 YARN)的ResourceManager 区分开。

Flink 的 ResourceManager,针对不同的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比如 Standalone 部署,或者YARN),有不同的具体实现。在 Standalone 部署时,因为 TaskManager 是单独启动的(没有Per-Job 模式),所以 ResourceManager 只能分发可用 TaskManager 的任务槽,不能单独启动新TaskManager。

而在有资源管理平台时,就不受此限制。当新的作业申请资源时,ResourceManager 会将有空闲槽位的 TaskManager 分配给 JobMaster。如果 ResourceManager 没有足够的任务槽,它还可以向资源提供平台发起会话,请求提供启动 TaskManager 进程的容器。另外,ResourceManager 还负责停掉空闲的 TaskManager,释放计算资源。

分发器(Dispatcher)

Dispatcher 主要负责提供一个 REST 接口,用来提交应用,并且负责为每一个新提交的作业启动一个新的 JobMaster 组件。Dispatcher 也会启动一个 Web UI,用来方便地展示和监控作业执行的信息。Dispatcher 在架构中并不是必需的,在不同的部署模式下可能会被忽略掉。

任务管理器(TaskManager)

TaskManager 是 Flink 中的工作进程,数据流的具体计算就是它来做的,所以也被称为“Worker”。Flink 集群中必须至少有一个TaskManager;当然由于分布式计算的考虑,通常会有多个 TaskManager 运行,每一个 TaskManager 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任务槽(task slots)。Slot是资源调度的最小单位,slot 的数量限制了 TaskManager 能够并行处理的任务数量。

启动之后,TaskManager 会向资源管理器注册它的 slots;收到资源管理器的指令后,TaskManager 就会将一个或者多个槽位提供给 JobMaster 调用,JobMaster 就可以分配任务来执行了。

在执行过程中,TaskManager 可以缓冲数据,还可以跟其他运行同一应用的 TaskManager交换数据。

YARN 集群 单作业(Per-Job)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客户端将作业提交给 YARN 的资源管理器,这一步中会同时将 Flink 的 Jar 包和配置
上传到 HDFS,以便后续启动 Flink 相关组件的容器。
(2)YARN 的资源管理器分配 Container 资源,启动 Flink JobManager,并将作业提交给
JobMaster。这里省略了 Dispatcher 组件。
(3)JobMaster 向资源管理器请求资源(slots)。
(4)资源管理器向 YARN 的资源管理器请求 container 资源。
(5)YARN 启动新的 TaskManager 容器。
(6)TaskManager 启动之后,向 Flink 的资源管理器注册自己的可用任务槽。
(7)资源管理器通知 TaskManager 为新的作业提供 slots。
(8)TaskManager 连接到对应的 JobMaster,提供 slots。
(9)JobMaster 将需要执行的任务分发给 TaskManager,执行任务。
可见,区别只在于 JobManager 的启动方式,以及省去了分发器。当第 2 步作业提交给JobMaster,之后的流程就与会话模式完全一样了。

数据流图(Dataflow Graph)

Flink 是流式计算框架。它的程序结构,其实就是定义了一连串的处理操作,每一个数据
输入之后都会依次调用每一步计算。在 Flink 代码中,我们定义的每一个处理转换操作都叫作
“算子”(Operator),所以我们的程序可以看作是一串算子构成的管道,数据则像水流一样有序
地流过。比如在之前的 WordCount 代码中,基于执行环境调用的 socketTextStream()方法,就
是一个读取文本流的算子;而后面的 flatMap()方法,则是将字符串数据进行分词、转换成二
元组的算子。

所有的 Flink 程序都可以归纳为由三部分构成:Source、Transformation 和 Sink。

  • Source 表示“源算子”,负责读取数据源。
  • Transformation 表示“转换算子”,利用各种算子进行处理加工。
  • Sink 表示“下沉算子”,负责数据的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运行时,Flink 程序会被映射成所有算子按照逻辑顺序连接在一起的一张图,这被称为
“逻辑数据流”(logical dataflow),或者叫“数据流图”(dataflow graph)。我们提交作业之后,
打开 Flink 自带的 Web UI,点击作业就能看到对应的 dataflow,如图 4-7 所示。在数据流图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Source、Transformation、Sink 三部分。

数据流图类似于任意的有向无环图(DAG),这一点与 Spark 等其他框架是一致的。图中
的每一条数据流(dataflow)以一个或多个 source 算子开始,以一个或多个 sink 算子结束。

在大部分情况下,dataflow 中的算子,和程序中的转换运算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那是不是
说,我们代码中基于 DataStream API 的每一个方法调用,都是一个算子呢?

并非如此。除了 Source 读取数据和 Sink 输出数据,一个中间的转换算子(Transformation Operator)必须是一个转换处理的操作;而在代码中有一些方法调用,数据是没有完成转换的。可能只是对属性做了一个设置,也可能定义的是数据的传递方式而非转换,又或者是需要几个方法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转换操作。例如,在之前的代码中,我们用到了定义分组的方法 keyBy,它就只是一个数据分区操作,而并不是一个算子。事实上,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调用其他转换操作之后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说明这是一个算子操作;而 keyBy 之后返回的数据类型是 KeyedStream。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行提交任务在 Web UI 中查看。

并行度

在 Flink 执行过程中,每一个算子(operator)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任务(operator subtask),这些子任务在不同的线程、不同的物理机或不同的容器中完全独立地执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特定算子的子任务(subtask)的个数被称之为其并行度(parallelism)。这样,包含并行子任务的数据流,就是并行数据流,它需要多个分区(stream partition)来分配并行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流程序的并行度,可以认为就是其所有算子中最大的并行度。一个程序中,不同的算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并行度。

当前数据流中有 source、map、window、sink 四个算子,除最后 sink,其他算子的并行度都为 2。整个程序包含了 7 个子任务,至少需要 2 个分区来并行执行。我们可以说,这段流处理程序的并行度就是 2。

算子链(Operator Chain)

关于“一个作业有多少任务”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Web UI 上给出的图,上面的节点似乎跟代码中的算子又不是一一对应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明显,这里的一个节点,会把转换处理的很多个任务都连接在一起,合并成了一个“大任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数据流在算子之间传输数据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one-to-one)的直通 (forwarding)模式,也可以是打乱的重分区(redistributing)模式,具体是哪一种形式,取决于算子的种类。
(1)一对一(One-to-one,forwarding)
这种模式下,数据流维护着分区以及元素的顺序。比如图中的 source 和 map 算子,source算子读取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发送给 map 算子做处理,它们之间不需要重新分区,也不需要调整数据的顺序。这就意味着 map 算子的子任务,看到的元素个数和顺序跟 source 算子的子任务产生的完全一样,保证着“一对一”的关系。map、filter、flatMap 等算子都是这种 one-to-one的对应关系。
(2)重分区(Redistributing)
在这种模式下,数据流的分区会发生改变。比图中的 map 和后面的 keyBy/window 算子之间(这里的 keyBy 是数据传输算子,后面的 window、apply 方法共同构成了 window 算子),以及 keyBy/window 算子和 Sink 算子之间,都是这样的关系。每一个算子的子任务,会根据数据传输的策略,把数据发送到不同的下游目标任务。例如,keyBy()是分组操作,本质上基于键(key)的哈希值(hashCode)进行了重分区;而当并行度改变时,比如从并行度为 2 的 window 算子,要传递到并行度为 1 的 Sink 算子,这时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再平衡(rebalance),会把数据均匀地向下游子任务分发出去。这些传输方式都会引起重分区(redistribute)的过程,这一过程类似于 Spark 中的 shuffle。总体说来,这种算子间的关系类似于 Spark 中的宽依赖。

合并算子链

在 Flink 中,并行度相同的一对一(one to one)算子操作,可以直接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任务(task),这样原来的算子就成为了真正任务里的一部分,每个 task会被一个线程执行。这样的技术被称为“算子链”(Operator Cha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ource 和 map 之间满足了算子链的要求,所以可以直接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任务;因为并行度为 2,所以合并后的任务也有两个并行子任务。这样,这个数据流图所表示的作业最终会有 5 个任务,由 5 个线程并行执行。

Flink 为什么要有算子链这样一个设计呢?这是因为将算子链接成 task 是非常有效的优化:可以减少线程之间的切换和基于缓存区的数据交换,在减少时延的同时提升吞吐量。

作业图(JobGraph)与执行图(ExecutionGraph)

由 Flink 程序直接映射成的数据流图(dataflow graph),也被称为逻辑流图(logical StreamGraph),因为它们表示的是计算逻辑的高级视图。到具体执行环节时,我们还要考虑并行子任务的分配、数据在任务间的传输,以及合并算子链的优化。为了说明最终应该怎样执行一个流处理程序,Flink 需要将逻辑流图进行解析,转换为物理数据流图。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会生成不同层级的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图(JobGraph)和执行图(ExecutionGraph)。Flink 中任务调度执行的图,按照生成顺序可以分成四层:

逻辑流图(StreamGraph)→ 作业图(JobGraph)→ 执行图(ExecutionGraph)→ 物理图(Physical Grap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流图(StreamGraph)

这是根据用户通过 DataStream API 编写的代码生成的最初的 DAG 图,用来表示程序的拓扑结构。这一步一般在客户端完成。

我们可以看到,逻辑流图中的节点,完全对应着代码中的四步算子操作:源算子 Source(socketTextStream())→扁平映射算子 FlatMap(flatMap()) →分组聚合算子Keyed Aggregation(keyBy/sum()) →输出算子 Sink(print())。

作业图(JobGraph)

StreamGraph 经过优化后生成的就是作业图(JobGraph),这是提交给 JobManager 的数据结构,确定了当前作业中所有任务的划分。主要的优化为: 将多个符合条件的节点链接在一起合并成一个任务节点,形成算子链,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交换的消耗。JobGraph 一般也是在客户端生成的,在作业提交时传递给 JobMaster。

从图中可以看到,分组聚合算子(Keyed Aggregation)和输出算子 Sink(print)并行度都为 2,而且是一对一的关系,满足算子链的要求所以会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任务节点。

执行图(ExecutionGraph)

JobMaster 收到 JobGraph 后,会根据它来生成执行图(ExecutionGraph)。ExecutionGraph是 JobGraph 的并行化版本,是调度层最核心的数据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到,与 JobGraph 最大的区别就是按照并行度对并行子任务进行了拆分,并明确了任务间数据传输的方式。

物理图(Physical Graph)

JobMaster 生成执行图后, 会将它分发给 TaskManager;各个 TaskManager 会根据执行图部署任务,最终的物理执行过程也会形成一张“图”,一般就叫作物理图(Physical Graph)。这只是具体执行层面的图,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据结构。

上图中物理图主要就是在执行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数据存放的位置和收发的具体方式。有了物理图,TaskManager 就可以对传递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程序里定义了四个算子操作:源(Source)->转换(flatMap)->分组聚合(keyBy/sum)->输出(print);合并算子链进行优化之后,就只有三个任务节点了;再考虑并行度后,一共有 5 个并行子任务,最终需要 5 个线程来执行。

任务槽(Task Slots)

之前已经提到过,Flink 中每一个 worker(也就是 TaskManager)都是一个 JVM 进程,它可以启动多个独立的线程,来并行执行多个子任务(subtask)。

所以如果想要执行 5 个任务,并不一定非要 5 个 TaskManager,我们可以让 TaskManager多线程执行任务。如果可以同时运行 5 个线程,那么只要一个 TaskManager 就可以满足我们之前程序的运行需求了。

很显然,TaskManager 的计算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任务都可以放在一个 TaskManager上并行执行。并行的任务越多,每个线程的资源就会越少。那一个 TaskManager 到底能并行处理多少个任务呢?为了控制并发量,我们需要在 TaskManager 上对每个任务运行所占用的资源做出明确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任务槽(task slots)。

每个任务槽(task slot)其实表示了 TaskManager 拥有计算资源的一个固定大小的子集。这些资源就是用来独立执行一个子任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如一个 TaskManager 有三个 slot,那么它会将管理的内存平均分成三份,每个 slot 独自占据一份。这样一来,我们在 slot 上执行一个子任务时,相当于划定了一块内存“专款专用”,就不需要跟来自其他作业的任务去竞争内存资源了。所以现在我们只要 2 个 TaskManager,就可以并行处理分配好的 5 个任务了。

笔记来源

尚硅谷yyds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3411s7Sa?p=22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Flink系统架构 的相关文章

  • react html 显示,react如何控制元素的显示与隐藏功能?

    react如何控制元素显示与隐藏 在vue中常用v if和v show指令 react中用什么方法呢 下面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说我知道的三种方法 1 通过 state
  • Python3内置模块

    1 os all functions from posix nt or ce e g unlink stat etc os name is either posix nt or ce os curdir is a string repres

随机推荐

  • jvm不同版本(jdk6、jdk7、jdk8)之间的class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字符串常量池与堆、方法区的种种关系

    这几天研究了一下JVM底层原理 其中的内存分配前前后后看了三天 感觉还是没太看透 先研究到这 做个阶段性的笔记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欢迎大家评论区共同讨论 查阅了各种博客 长篇大论 例证太多 不清晰 本文主要目的精简浓缩一下 感兴趣的去文中参考
  • 数据库报错1264错误

    数据库报错1264 php程序报错1264 这个原因有可能是字段长度不够 改变一下字段长度
  • Install Ubuntu 12.04 on Macbook pro Retina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gt gt gt 1 Install rEFIt Download and mount the rEFIt 0 14 dmg disk image Double click on the r
  • log4j 2读取配置文件的三种方法

    log4j 2读取配置文件的三种方法 log4j 2读取的配置文件可以分为三类 src下的配置文件 绝对路径的配置文件 相对路径的配置文件 我们一一给例子 直接看代码 package com herman test import java
  • 【Linux之Shell脚本实战】查询邮政编码与对应地区

    Linux之Shell脚本实战 查询邮政编码与对应地区 一 脚本要求 二 检查本地系统环境 1 检查系统版本 2 检查系统内核版本 三 配置脚本注释模板 1 编辑 vimrc 文件 2 检查模板生效情况 四 编辑shell脚本 1 创建脚本
  • 「数据结构」三步搞定表达式中缀转后缀 手算法 通俗易懂 C语言

    表达式中缀转后缀 举个例子 一个式子 5 20 1 3 14 如何把该式子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呢 其实就是分三步 按运算符优先级对所有运算符和它的运算数加括号 原本有括号的不用加 把运算符移到对应的括号后 去掉括号 对应的具体实现为 5 20
  • 音视频开发系列-音视频核心知识精讲

    音视频开发系列 音视频核心知识精讲 1 视频为什么会花屏 2 音频为什么容易有杂音 3 音视频进阶需要掌握什么项目 音视频核心知识 为什么会花屏 容易有杂音 进阶需要掌握什么项目 https www bilibili com video B
  • day09:定时器

    目录 总结 1 三种解绑事件 2 事件冒泡 3 阻止事件冒泡 4 事件委托 事件代理 5 事件的三个阶段 一 最大的匿名函数 二 定时器setInterval 三 一起摇摆案例 四 亮起来案例 五 美女时钟效果 六 进一步优化时钟 七 渐变
  • 我们用4行代码节省了100万 相见恨晚的PCDN

    我们公司主要做视频在线点播 还有少量视频下载 比较关心网络加速 首先就是价格 其次是首播时间 流畅率这几个核心性能指标 目前使用阿里云PCDN也有几个月了 整体结果是超预期 值得安利的 写这篇文章 希望能通过选型对比 接入过程 效果实现几个
  • torchserve使用-注册模型设置参数(二)

    目录 1 自定义处理程序 2 托管多个模型 3 模型接口 3 1 添加注册新模型 3 2 查看是否注册成功 3 3 查看注册模型基本信息 3 4 设置注册模型参数 3 5 使用以下代码注销模型 3 6 模型版本控制 4 记录和指标 1 自定
  • xxl-job-admin多数据库支持

    记录一下改造过程 针对 xxl job 2 3版本 什么是xxl job 你的系统中有很多定时任务 如果你想统一管理 你需要一个调度系统 XXL JOB是一个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 其核心设计目标是开发迅速 学习简单 轻量级 易扩展 githu
  • 机器学习初实践——恶意域名检测

    这次恶意域名检测实践是第一次自己做机器学习而非单纯复现 参考了第一次鸢尾花的代码和GitHub的UrlDetect中的特征提取参数的代码 一 数据处理 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处理数据 在这里我没有使用urlparser而是直接写脚本提取域名 提取
  • 【南邮操作系统实验】页面置换算法 (FIFO、LRU、OPTP)

    写在前面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因为懒得看老师给的代码 太长了而且据说好像还有错误 就自己写了一个python版本的 因为比较菜 所以写的一般般 仅供大伙参考一下Orz python版本的 代码如下 import random 生
  • mysql视图基本操作

    mysql视图介绍及如何创建视图请看 一个案例理解mysql视图 本章主要记录视图的修改 删除以及展示视图语法 目录 一 创建视图 二 修改视图 三 删除视图 四 更新视图 五 展示视图 一 创建视图 请看 一个案例理解mysql视图 二
  • Docker 使用网络

    文章目录 外部访问容器 端口绑定 映射所有接口地址 映射到指定地址的指定端口 查看当前端口配置 多个端口绑定 容器互联 配置 DNS 外部访问容器 1 使用 P 标记时 Docker 会随机映射一个 490000 49900 的端口到内部容
  • 应用Cryptopp库实现AES加密【转】

    crypto 自身的wiki上就有一些例子 可以参考 http www cryptopp com wiki Category Sample 本文来源 http ste xidian edu cn bbs a a asp B 5 ID 224
  • DirectX11学习笔记(不定期更新)

    目录 1 DX与HLSL的矩阵 2 创建常量缓冲区的尺寸需要按照16字节对齐 1 DX与HLSL的矩阵 DX的矩阵 DirectX XMMATRIX 按照行主元优先存储 而HLSL的矩阵默认按照列主元优先存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1
  • 【STM32 x ESP8266】连接 MQTT 服务器(报文,附部分源码解析)

    MQTT 协议作为物联网非常重要的传输协议 如何使用它十分重要 如果有不理解的同学可以点击这里学习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同时这里附上MQTT 3 1 1协议中文版 pdf 的链接 对协议底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学习一下 同时下面的实现函数
  • Qt Q_UNUSED使用

    以前经常在程序里定义很多局部变量 如果没有使用 Qt Creator就会报 未引用的局部变量 警告 因为不影响程序 一开始也没管 但随着程序代码变多 警告变动还是有点烦 到今天才知道这个Qt的有个消除这个警告的宏 Q UNUSED int
  • Flink系统架构

    Flink 的运行时架构中 最重要的就是两大组件 作业管理器 JobManger 和任务管理器 TaskManager 对于一个提交执行的作业 JobManager 是真正意义上的 管理者 Master 负责管理调度 所以在不考虑高可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