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讲义

2023-11-13

文章目录

一:社会学的观点和视角

1. 世界为什么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世界?

基于个体生活经验形成的对社会的感知是零散的、肤浅的、主观的、或者是基于习惯和地方性知识的,这些对社会的理解是表象的甚至是错误的。
社会学是基于群体性视角,用社会学群体和文化视野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这样的视角能深化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超越我们个人观察、个人生活经验、个人习惯和常识,我们更容易捕捉到社会背后的真相、运行规律和法则。

2. 《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理性分析和观察社会的心智与方法,其本质就是要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广阔的社会之间产生强烈的关怀意识。将个人的有限经验与广阔的社会结构相联系。
可以从五个维度来阐释社会学的想象力:

  1. 自觉从历史及社会的大环境出发,考察社会和人的行动,分析社会生活和个体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和大环境的文化、历史、社会变化的状况和情景结合起来。
  2. 坚持从多维度、差异性和多样性文化的视角观察群体与个人,做到更全面,更客观;
  3. 充分关注某个特殊事件与环境及它所发生情景的关系,以这一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
  4. 用不同手段和方法区分考察“公众议题”与“个人困扰”
  5. 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反思现有的社会科学

3. 为何要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认为只有当我们都具有了“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对社会的认识才能更为清晰、全面、客观。作为个体,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状况,从而更好的适应它。作为学者,能更好的完成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4. 为什么说人的世界观和人的属性是有社会建构的?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组织的互动了获得了社会角色,了解了社会规范、社会价值和社会期望,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个体存在于社会中,有一点自主选者权,但本质上这种选择是结构制约的选择,而这个结构就是社会和文化。

5. 什么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概念,强调社会事实不同于个体事实,对个体行动有普遍性、强制性约束,这种约束是客观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如买婚房才能结婚,虽然没有法律的约束,但是它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对个体的选择形成了制约,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制约也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制约,这就是一个社会事实的典型例子。

6.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及发展历史造成了社会学直至今天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依然存在争议。四个主要的社会学流派所认为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1. 社会结构说:社会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由功能不同的各个部分所构成。社会构成部分之间的稳定联系,就是社会结构,制约着群体和个体的行为。
    社会结构观:通过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收入、组织等等把个体区分为不同的阶层,而社会是由不同的阶层构成的,不同阶层之间有流动、转化、合作、冲突等等。社会学旨在分析这些不同阶层之间的构建和关系。
    社会网络观:认为社会时基于社会网络,圈子所形成的,你的社会网络成员包括家庭、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这些不同的社会网络决定了你所获取的资源和信息。社会学旨在分析这些社会网络之间的构建
  2. 社会行动说:人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推动的,个体为了实现某目标而行动,所以行动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社会学旨在理解和洞察人类行为的社会意义。
  3. 社会文化说:文化由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观念行为等构成;其核心形态是信仰、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塑造着人们的价值,引导着人们的期望。文化把上一代人的观念、制度、行动、财富传递给下一代人,把人们整合起来,它使一个社会得以维持得以延续。社会文化说认为社会学旨在研究把社会整合起来的文化进行研究
  4. 社会关系说: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因为交往和互动,产生了稳定的关系。这些稳定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都是社会关系作用的产物。社会学旨在研究这些社会关系的相关议题。

7. 对社会学的定义?

  1. 社会学是研究行动者如何对社会关系进行选择的学科。社会学的中心任务是既要分析行动又要分析结构:在结构提供的机会与约束下的选择行动(林南)
  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智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

注意,这两种说法都只代表两位学者个人的观点,且对社会学的定义都不是完善的。通过之后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通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来定义社会学都是不完善的,老师个人认为可以把社会学当做一种研究问题的角度或是一种方法,即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把个体经验、问题、行动等等融入广阔的社会结构中加以思考的学问。

8. 社会学为什么产生于近代?

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这是因为18世纪以来的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动。法国革命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世俗理念对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冲击,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工业革命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生活方式、组织形式,思想理念等等。然而随着两次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并没有带来人民所期望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暴露出原来农业社会所没有的许多弊病: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失业等等。社会学就是为了回答这种基于社会变革的现代性的生成、展开、批判和展望所产生的,并且基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社会学的不同理论和流派。其中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对社会转型 若干问题的解读奠定了社会学发展的基础。

思想条件:启蒙运动,科学理性成为时代的标杆,导致了社会调查和统计科学的兴起。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制定社会改革计划,设计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也为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一言以蔽之,欧洲社会的巨变孕育了为这种巨变提供解释的学科——社会学。

9. 社会学的功能

理论的功能和实践的功能。理论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治理四方面的内容。以我国生育政策的施行为例,首先社会学需要描述我国的总体生育率的变化,施行计划生育前中国的人口数量成指数式增长,总和生育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在1950年代曾一度超过6.0,远高于人口替代率(目前为2.1左右,低于人口替代率人口会出现负增长情况),人口快速的增长与低下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受其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得以实施,受这一政策的影响,我国总和生育率直线下降,到90年代已降至低于人口替代率的水平,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总和生育率已下降至1.2左右。这就是对这一人口问题的描述和解释。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目前的生育率,那么会产生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不足,社会活力不足,人口负增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基于现有总和生育率低于人口替代率所预测的未来趋势。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对人口结构进行一些干预,这就是有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这一系列对人口政策的改革调整体现了社会学的理论功能。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即社会学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对社会政策、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诊断、咨询,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提出政策方案,也可进行社会实验与评估。如针对精准扶贫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扶贫的社会实验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方案,对扶贫问题进行规划或批评。

10.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方法论(宏观抽象)
1)人文主义方法论取向:兴起于启蒙运动,坚持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追求个性解放,注重实现人生幸福,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主张自由平等,追求真、善、美,关注价值观,研究方法是总和多元的。人文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众生活的改善,主张求用。
2)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求真,追求真理,遵循科学探索的原则,很少涉及价值判断

基本方法
1)定性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是非量化的,研究的逻辑是从特殊(个案)归纳出一般规律,在研究中发现和形成理论。研究目标上重视现象和事实的背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实地研究,参与式观察,田野调查和无结构访问等。所分析的资料是丰富、细致、全面的,分析资料的方法包括文字描述、归纳、总结等。
2)定量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和社会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是量化的,研究的逻辑是从一般到特殊,一般在烟酒钱确立理论和假设,在研究中证明或证伪。研究目标上挖掘客观事实强调现象间的因果关系,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量表,控制实验,结构访谈等。分析的资料抽象、精确,利用数量方法深入挖掘统计。

11. 如何开展一项社会学研究?

1)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要解决哪些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是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还是政策导向的问题研究?研究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2)文献回顾:回顾学术界的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确定开放式的研究提纲。
3)提出假设:根据已有研究和理论,对变量关系进行假设
4)确定研究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资金,人员,时间等)和研究对象特性(同质型,松散型等)确定你所要采取的获取资料的方法和范围
5)进行资料的分析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探索资料或数据背后隐含的意义
6) 对整个研究进行叙述,报告研究发现和结论,并将本次研究结论与之前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讨论。

二:文化与人的社会化

1. 文化的定义

爱德华·泰勒(英国)——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总和。文化的重要功能是通过人类成员的代代相传,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简化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互动。

2. 文化的基本要素

  1. 象征符号:人类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交流,思维,情感和控制,比如语言,肢体动作,物质符号等
  2. 价值观念: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关于是非、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和倾向。价值观念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一种文化的价值观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某些价值观会因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年龄、教育背景等产生变化也会随着时代改变。
  3. 规范体系:规范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社会所坚持的行为标准。按照对行为的约束程度不同有习俗、道德(非正式规范)、法律(正是规范)等等
  4. 物质文明:有形的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包括建筑、技术产品等等

3. 如何对文化进行评价

第一种标准:

  1. 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指的是用自己的文化观点来评价其他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作为规范,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或者说自己的族群是定义文化的中心,而其他的所有文化都偏离了“常规”。
  2. 文化相对主义:用他人文化的观点来评估他人的行为,强调不同的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规范和价值。

第二种标准:

  1. 主流文化: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文化的主旋律
  2. 亚文化:社会某一部分拥有与主流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习俗的人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如弹幕文化、广场舞文化、同人文化等等
  3. 反文化:一种明显且很刻意的反对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如嬉皮士文化、丧文化等等

4. 社会化是什么

社会化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学习特定的行为、态度、规范和价值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我们一生的过程。社会化是促进我们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也促进我们“成熟”的重要因素,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

5. 自我的社会化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学龄前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区别自我和非我),形成类别自我(按照类型来描述自己)和区分私人与公开自我(人的某些愿望意图不能够公开表述),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描述从集中于 各种身体、行为和其他外在特征逐渐转向于概括稳定的内在特征,即更加“抽象”或“心理”化,青春期的自我认知会经历心理社会的“延缓期”,对自我的同一性保持不断探索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

6.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

Cooley——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了解自己,就像把别人当做镜子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中的我(looking-glass self),简单说来自我的形成就是我们内化他人对我们印象和评价的过程

Mead——自我概念有赖于区分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这是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实现的。米德认为扮演他人的角色能力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儿童还没有形成与他人相区分的观念,只会简单的模仿他人的姿态和语言,第二个阶段是玩耍阶段(play stage),这一阶段儿童在游戏中开始扮演他人,这一阶段的扮演是较为外在的,如穿大人的衣服,模仿某些特定职业的具体行为等等。第三个阶段是游戏阶段(game stage),在这一阶段儿童要扮演多个角色并了解每一个角色的角色期待,这一阶段完成后儿童会学习想象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的态度,观念以及期望。

p.s. 教材p51-53对库利、米德理论有更为详细的解释

7. 道德的三个要素

  1. 道德情感:指的是道德的情感的或者情绪的成分,包括对正确的或者错误行为的感受,比如内疚感,对别人感受的关心等等,这些道德情感会激发人们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
  2. 道德的认知:是获得是非概念以及行为决策的主要方式
  3.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反映了人们面对说谎欺骗或者其他违反道德规则诱惑的时候,实际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相关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逐步的稳定下来

8. 社会化在道德的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1.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道德发展的情感方面,认为人的本能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成熟人格分为以下几点
  • 非理性的本我——寻求本能需要的及时满足
  • 理性的自我——负责制定满足这些需要与现实相符的计划
  • 道德意义的超我— —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的可接受性进行监督
    道德情感是决定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道德原则的内化是通向道德成熟的重要一步
  1.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增进儿童对于规则法律和人际义务的理解。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叫作前道德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儿童自己制定规则,无视成人世界的社会规则
  • 第二阶段叫作他律道德阶段,这个阶段儿童遵从道德规则,而且他们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规定的,比如警察、上帝、父母,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这个阶段更加看重客观后果,而非主观动机
  • 第三阶段叫作自律道德阶段,年级较大的能够自律的儿童逐渐意识到人类可以主观的来制定社会规则,在大家同意或默许的情况下,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这一阶段判断行为时更注重主观动机。

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条件:第一个是角色承担技能的发展,也就是一种认知上的成熟;第二个是重要的社会经验,比如和同伴之间平等的交往,交往会促进角色承担技能的发展。

  1. 社会学习理论:如果某一种行为受到强化,那么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有可能会提高。父母如果能制定合理清楚的行为标准,并且给予及时的奖惩措施,并在奖惩时配合道理说明,那么儿童就能将自己所受到的这些奖惩进行内部归因,从而内化这些道德标准。

9. 家庭与社会化

家庭是社会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它能够帮助个体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这是正常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家庭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的确立有决定性的影响,儿童积极的自我认知结果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1. 父母对儿童生理需求的满足,
  2. 父母与孩子维持稳定的关系;
  3. 父母对儿童反应的可预测性;
  4. 父母对儿童的积极评价。

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认知和发展,它包括父母对儿童需求接纳反应性(父母对儿童表现出的关爱和支持的程度)以及父母对儿童的管束监控的方式(要求、控制性)。同时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比如婚姻比较幸福美满的父亲会更加投入对自己孩子的照顾中。

10. 同伴与社会化

同伴为我们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同非家庭成员产生互动并获得反馈,帮助我们逐渐形成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模式。与同伴的交往需要与家庭的引导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道德的发展以及人更好的社会化。

11. 教育与社会化

  1. 正式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 非正式课程:教会人们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和文化,遵守那些非个人性的普遍性的规则。学习与同辈群体如何进行交往和互动(走廊课程)。弊端:校园暴力等不和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12. 大众媒体与社会化

大众传媒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帮助我们具有更加开拓的视野同时能够让个体有多样化的价值观选择。大众传媒以及现在的网络媒体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使得人们在信息的获得更加的平等和便捷,社会成员在接受网络传播价值观的同时,也参与着社会文化的构建与传播。但同时网络容易形成人们对于真实社会的错误认知,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是未加审核的,而多数的网民对信息的接收是非理性的。

13. 社会化是一个终其一生的过程

生命历程理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仅仅是一个生物过程,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和角色,都是由社会建构的,人的一生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发展过程。生命历程理论从三个角度来看待时间,即生命时间、社会时间和历史时间,其中生命时间指的是实际发展阶段,如儿童、青年、老年等;社会时间指的是我们扮演特点角色的时间(社会规定或建构的的),如学龄、婚龄、退休年龄等;历史时间指出生年份,是一个个体所处的历史位置,如出生在同一时期的一组人必然经历了许多同样的历史事件,与其他出生组(Cohort Group)相比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例如60后经历了文革,70后80后经历了计划生育,这些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在这一出生组身上打下了独特的烙印)。生命历程理论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强调年龄划分要超越纯生物的视角,应当看到社会历史对认识发展轨迹的影响。

从功能角度出发,社会化可以被分为三类:

  1. 基本社会化:婴儿期到青春期的社会化,包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谋生手段,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传递性别信息等等;
  2. 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变化来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来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的过程,例如扮演新的角色,学习新角色的知识、技能、规范等;
  3. 再社会化:个体重新学习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社会过程,如军营,精神病院等全控机构(与社会相隔离,运用单向权利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自由)的训练。这些都是

三:社会角色、社会互动与社会结构

1.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人群组成的,人与人的互动是角色间的互动。在不同情境下,每个人会表现出所扮演的角色所蕴含的行为模式。人们的角色是在社会互动中学习、扮演的,并以相应的角色身份进行互动。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是我们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维度

2. 什么是社会角色

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 社会化

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将社会文化内化,掌握生活知识并学习扮演社会角色进而发展处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因此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4. 什么是角色期待?

社会角色与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权利、义务和规范相联系,当扮演某个角色时,他人就会对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有所期待。角色期待构成了社会性的规范,违反了这些规范的角色扮演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惩罚。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取决于他/她在特定情境下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人们普遍的角色期待

5. 社会角色的类型

  1. 根据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分为先赋角色(ascribed role)和自致角色(achieved role)。先赋角色是指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比如亚洲人、男性、90后等;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比如党员、企业家、丈夫、博士后等等。自致角色的占比是衡量一个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一个社会中,若大多数成员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那么这是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后天的努力且与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无关,则这是一个阶层流动性高的社会

  2. 根据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不同,将社会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是指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如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企业家商人等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而需要的角色;表现性角色至的是不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出于兴趣、爱好、或以实现某种理念、理想或抱负为目的,或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理念、思想道德为目标的角色,如军人、法官、艺术家等表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角色。

6. 社会角色的扮演

是指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当某一角色,并按照该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行动。与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一个人需要与他互动的他人(互动的观众)的反馈和肯定来确定自己已经成功的扮演了某个社会角色(表现与角色期待相一致)。角色扮演需要布景和道具来提供有效性,象征性及实用性,如医院的病床,手术台,呼吸机等,社会角色同时需要通过仪表、风度以及言谈和行为举止来合法化自己的角色,另外在角色扮演时需要明确“台前”(充当这些社会角色时的表演)和“台后”(在表演某种角色外的准备活动)的区别,不应把“台后”的表现带到“台前”。

7. 角色冲突

指的是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个体都需要扮演多个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对个体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和行为要求,这些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会产生冲突。如职业女性就面临着女性身份要求(服务家庭成员)和职业身份(工作敬业、勤奋)要求的不同。减少冲突的方式是学会取舍角色,取舍角色的标准有

  1. 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
  2. 个体如果不扮演某些角色所带来的后果,
  3. 重要他人对拒绝某些角色的可能反馈。

角色冲突也可以指一组组相互联系、依存和补充的角色因个人利益、价值观念不同直接所产生的角色间的冲突,比如医患冲突、代际冲突等。这主要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认识不清,或未能按照角色规范行动。若角色冲突是由于社会制度对个体需求不同所造成的,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化解,如法院不可强制被告人的直系亲属和配偶出庭作证,减少了作为“证人”和“亲人”这两种角色冲突的可能性。

8. 什么是角色不清?产生角色不清的原因是什么?

角色不清是指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不清楚。照常角色不清的原因是:

  1. 扮演新角色,如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个体可以通过向熟练的扮演者学习或学习职业规范来适应新角色
  2. 社会在变迁过程中会产生新角色,社会尚未对这些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社会应该尽快达成对新角色角色规范的共识
  3. 未能随情境转换角色,人们容易把自己熟悉情境中的角色行为带入到另一种情境当中

9. 角色失败及其原因

角色失败是指扮演者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其原因是

  1. 角色承担者未能有效地按社会期望进行角色扮演
  2. 角色扮演者自身能力不足

10. 仪式的功能

  1. 对个体而言,仪式具有社会化的功能,个人通过学习仪式能够逐渐内化社会文化
  2. 对群体而言,仪式具有凝聚整合功能,能够增加集体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1. 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认为仪式是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和传递某种情感和价值,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具有某种意义。
符号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他事物的,语言、文字、图画、实物、手势、姿态等都是符号。
符号互动论就是通过分析日常互动中人们传递的符号来研究互动发生的方式、规律和机制的社会学理论派别。

12.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观点

  1. 制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生活在一个借由符号系统来表达的有意义的世界中。
  2. 人与人互动的本质是符号性互动,互动双方以符号为中介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同时也解读对方传递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
  3. 在互动过程中,符号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互动情境中,不同的互动背景下,符号的象征意义可能会有所改变
  4. 在互动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角色借用”的方式来理解他人所传递的符号的意义,并决定自己的行动

13.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报酬和资源的过程。
互动双方交换的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金钱、商品、礼物)和非物质性的(尊重、顺从、爱恋、情感、信任、信息、服务等)。
在社会互动中交换双方追求公平互惠的关系,过度受益会使个体感到内疚,过度受损会使个体感到愤慨,不公平交换的互动不具有可持续性。社会活动中的交换具有延时性,人们不要求对方立即兑现报酬而是将无需马上取回的报酬作为一种储存在他人处的资源或作为一种投资

14. 霍曼斯所归纳的六个社会互动命题

  1. 成功命题:人们的日常行为遵循报酬行为,一个人的特定行为越是经常受到奖励,则这个人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为。
  2. 刺激命题:相同或相似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动。
  3. 价值命题:一个人在若干行为中总是选择那种结果对他更有价值的行为。
  4. 剥夺与满足命题:一个人总认为已经得到的奖赏没有太大价值,而要通过新的行动寻找不同的奖赏
  5. 攻击与赞同命题:一个人的行动与他的预期一致,则感到高兴,有可能发生赞同行为;如果与预期不一致,会感到气愤,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6. 理性命题:一个人行动前不仅要计算行动产生报酬的价值,还要考虑获得报酬的可能性。

15. 对称性社会互动与合作

对称性社会互动是指互动双方有类似的行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互动。合作是对称性互动的一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合作是一种能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如果双方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则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摆脱困境的办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并从更高的层面给予制度性约束,惩罚背叛和奖励合作。

16. 集体行为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且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1. 自发性:集体行为不是预谋的,而是人们在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后情绪感染所产生的行为。
  2. 狂热性:情绪缺乏理智,盲目行动,不考虑行为后果,
  3. 非常规性:行为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
  4. 短暂性:集合行为持续时间短,聚散快,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产生的行为。

17.集体行为的产生:

  • 模仿理论: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道该采取何种行为,因此只好模仿他人
  • 感染理论:在集群中,个体的文明程度降低,理性思考能力下降,自我控制减弱。在感染的作用下,个体会被一时的冲动主宰,卷入理性的狂乱之中
  • 匿名理论:人们处于群体中时,会产生责任分散的心理,从而责任感下降,导致个体会出现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不可能做的越轨行为
  • 紧急规范理论:面临突发事件时,人们会通过互动产生一种“紧急规范”。紧急规范一旦产生,同样会对在场的人形成规范压力,迫使他们去效仿和遵从

四: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1.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由持续互动联系起来的,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群的集合。
有以下特征:

  1. 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社会关系
  2. 群体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群体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且普遍能在群体中获益
  3. 群体成员间有一定的分工合作,通过合作产生了超越个体的力量

2. 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经由群体所确立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待。群体规范可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但无论哪种规范,一旦形成,便成为约束和指导群体成员行为的公认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构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即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作用过程

  • 第一阶段:合理辩解阶段,成员自由发表意见,形成多数派和少数派
  • 第二阶段:全解说服阶段,多数派劝说少数派赞成大家的意见
  • 第三阶段:攻击阶段,多数派对少数派进行攻击
  • 第四阶段:心理隔离阶段,多数派对拒不改变观点成员进行孤立

群体压力受到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规模的影响

3. 社会群体分类(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

  • 所属群体:指个人属于该群体,并以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互相影响。
  • 参照群体:指一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按照其价值规范来评价和指导自己行为的群体。参照群体是个体判断事物的依据或行为的楷模。参照群体可以对个体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功能(相对剥夺感:个体与参照群体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会产生挫折感)。

4. 群体规模

群体互动的形式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受到群体规模的影响,群体越小,相互作用越密切且关系越强。
在二人群体中,互动双方对于群体目标的达成,情感交流的实现承担对等的权利和义务。每一方的观念和行动必须有另一方成员响应,如果一个成员退出了这一群体,这一群体就不复存在。在三人群体中,第三人的角色的不确定性使得三人群体具有不确定性。

三人或三人以上规模群体的特征:

  1. 群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2. 三人或三人以上规模的群体会产生匿名性,从而增加产生机会主义的可能性
  3. 会因群体人数形成少数派和多数派
  4. 群体成员更易于转化在群体中的角色

5. 群体思维

一个团结的非常紧密且凝聚力很高的群体,由于群体压力等原因,往往做出脱离实际的决议,照成不良后果。群体的决策未必是正确的。

有以下特征:

  1. 群体成员盲目乐观自信,忽视潜在的危险和警告。
  2. 群体成员对道义不质疑
  3. 群体将集体决策合理化
  4. 群体对对手产生刻板印象
  5. 群体成员有从众的压力
  6. 群体成员有自我审查压力
  7. 群体有一致同意错觉
  8. 群体成员具有心理防御机制

预防群体思维的办法:

  1. 群体领导在决策前不要过早表达自己的立场
  2. 在群体讨论过程中需要有人专门发对和批评已有决定
  3. 将群体细分为更小群体讨论,再对各个小群体的意见进行比较
  4. 询问外界专家的意见
  5. 在执行决策之前检讨是否有遗漏之处
  6. 花时间与精力去收集资料了解决策所要影响的对象

6. 科层制组织

组织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持续的社会群体,组织需要有达成目标的手段

马克思·韦伯认为在所有的领域里,现代的团体形式的发展一般是与科层制的行政管理的发展和不断增强相一致的,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所采用的普遍管理方式。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之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特征:

  1. 明确的分工,赋予每个职位特定的职权,以组织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
  2. 明确的职权等级,各个职位权力遵循层序原则,上级监督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命令并接受上级的审查
  3. 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组织成员完全按照组织确定的规则形式,不掺杂私人情感
  4. 量才录用,按绩晋升,组织在招聘成员时按照职务所需的专业技术标准来录用;
  5. 公文往来,言行有据,组织内部活动和对外活动都以公文的形式运行,并需要保存公文档案,组织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规章、动议、决议和指示都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组织要求任何成员都必须分清办公和办私的界限,办公场所和私人宅地需要分割开来。科层制管理具有高效率和合理性。

科层制的弊端:

  1. 形式主义: 过度照章办事忽略了真正的组织目标;
  2. 繁文缛节:过多的公文往来和仪式举行会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
  3. 制造浪费:用扩大工作填充完成它所用的时间;
  4. 用人困境: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期职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将要晋升的那个职位的能力,由此会造成能力不充分的人不恰当的占据了较高的职位,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行动能力;
  5. 人情味欠缺,科层制严格按照组织规章制度办事,去除个人私心与情感,这会导致个性的缺失,成员之间产生疏远和冷漠;
  6. 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规章制度的改变往往具有滞后性,降低组织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五:社会分层与流动

1. 社会分层源于社会分化,什么是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是指事物由同质性的状态向异质性的状态的变化,分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分工的过程。
社会分化的结果是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角色地位也越来越多,角色的功能也越来越专一,效率当然越来越高。简言之,社会分化的两种结果是:

  1. 地位多样化;
  2. 功能专一化。

2. 社会分化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 水平分化是一种纯粹的横向水平分化,只意味着社会结构各单元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离和独立,并不会造成一个社会单元相对于另一个社会单元的特权地位。
  • 垂直分化的结果不仅表现为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专门化,而且还表现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角色地位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高于、优越于另一些角色地位。因此,只有垂直分化才导致社会分层,使得社会出现不平的。

3. 什么是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垂直)分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成员在机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一些成员得以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占据更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它反映了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上的一种结构性差异。

4. 社会地位

指社会成员在特定社会关系结构中的位置,而与这个位置相联系的是不同社会位置上社会成员拥有的、支配的权力、财富与社会声望等社会资源不同。这些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5.社会分层划分的一元标准:

  1.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根据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划分,共涉及3项指标:
  •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 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
  • 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
  1. 布劳·邓肯的阶级划分标准:职业(可观察、可度量)
    布劳认为,在现代社会各种地为标志中,只有职业是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社会结构也不过是属于职业的附生现象。“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职业结构不仅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支撑着社会分层的一些主要向度,而且联系着不平等的不同制度和领域。”

6. 社会分层的多元标准:

  1. 马克斯·韦伯用三个标准来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层:
  • 经济标准:财富

  • 社会标准:声望

  • 政治标准:权力

    韦伯认为: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应该独立,相互不能替代。但在某一时期三个标准中某一个标准是主要的、最关键的,三个标准不是等量齐观的。

  1. 法国学者布迪厄用四个资本来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层:
  • 经济资本:财富
  • 社会资本:人脉
  • 符号资本:看不见的帽子,title, 荣誉
  • 文化资本:身体化的文化资本(认知,知识),客体化的文化资本(家中的藏书,艺术品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等)

7. 社会分层的理论:

  1. 功能主义理论的解释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需要分层,社会分层是合理的,对人们需求的满足是必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有些可替代,有些不可替代。因此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差别来配备不同的职业和角色来满足需求。个体的才干将决定其所胜任的岗位,才干较高的人将承担重要性较高的岗位,而才干较低者只能承担重要性较低的岗位。
  2. 冲突理论的解释:
    冲突理论认为:需求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只是大家承担的类型不一样而已。处在社会上层的人,已经具有权力和控制了资源的人,他们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对稀缺资源的垄断,为了自身的利益,设置了某些社会制度来阻止这些资源的扩散,他们搞阶层或阶级的闭合,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会上层地位和特权来控制排斥下层进入上层。

8.社会流动定义

  • 广义社会流动:是指任何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变动,包含社会地位与空间位置的变动。
  • 狭义社会流动:根据索罗金的定义社会流动是“个人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转变。”(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流动)

9.社会流动分类

  1. 按方向划分——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
    垂直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
  2. 代际流动或代内流动,是指子代相对于父辈而言社会阶层位置的变动,代际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中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得来和发生变动的(阶层再生产);代际流动观察的标准是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纪的职业地位。

如果代际流动率低,表明社会地位的获得更多的体现了出生所带来的先赋特征;如果代际流动率高,表明后天的努力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出生。一个代际流动率高的社会是一个弹性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是一个有较多向上跨越机会的社会,代际流动率低的社会则是一个封闭僵化没有弹性的社会。

  1. 流动主体划分
  • 群体性流动:大规模的人群的社会流动,更多的是结构性流动
  • 个人流动:个体自我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变化,更多的是自由流动
  • 自由流动(非结构流动):是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个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10.精英循环理论

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政治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他认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和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即让有才干的人通过一个社会通畅的流动机制,能够向社会上层积累。

11.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 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1. 社会结构的性质(开放的社会还是封闭的社会)
  2. 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
  3. 社会地位和职业角色的多少
  4. 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 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1. 家庭背景(观念文化的再生产)
  2. 社会网络资源
  3.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4. 个人的努力和价值偏好

12. 合理社会流动的机制的意义

  1. 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2. 加强各阶层间联系与社会整合的程度
  3. 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开拓精神
  4. 有助于弱化人与人不平等

合理性的标准为是否能够体现机会均等

13.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教育缓和了社会分层,让人们获得了机会平等。反对的声音认为那些社会上层的人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是他们的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转化为未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一个阶层再生产过程。接受高等教育是进入社会流动通道的最主要的遴选机制,但是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不同阶层获得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概率是有差别的。

六:性别、婚姻和家庭

1.性别的社会建构

性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 生物属性:与生俱来的男女的生理特征
  • 社会属性: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女性群体特征的行为方式和角色期待

2.性别角色社会化涵义

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内化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是贯穿个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

3.性别角色社会化涵义

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内化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是贯穿个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

4.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机制

  1. 区别对待
    就是社会根据个体不同的生理性别,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与规范来教育、影响和塑造个体
  2. 同一性别模仿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把与自己相同性别的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3. 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
    指个体在心理上接受与认同社会赋予自己的性别角色

5.性别的社会学视角

  • 功能论观点
    性别的劳动分工有助于社会稳定,男性扮演工具性和实用角色,关注家庭和其他社会结构的外部关系,女性扮演表达的,情感上支持的角色,更关注如何维持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这样一种角色是互补的,有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

  • 冲突论观点
    性别分工加剧了两性不平等,工具性技能比表达性技能获得了更多的奖励(社会地位和金钱)

  • 女性主义视角
    建立在冲突理论的基础之上,认为男女的不平等是超越经济范畴的,认为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的,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对这种秩序的挑战

6.婚姻和婚姻制度

婚姻是男女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婚姻制度是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7.全球婚姻结构的变化

  1. 婚姻类型多样,同居、同性婚姻
  2. 初婚年龄在延长
  3. 处在非在婚状况(独身)的人口比例在增加
  4. 离婚率在上升
  5. 非婚生子数量增多

8.家庭的内涵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

9.家庭的结构

  • 核心家庭又叫做原子家庭,就是由一对夫妻和一个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只有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最稳定的家庭形式。

  • 主干家庭是指以父母为主干的一种家庭形式。可以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由父母、一对已婚子女及其他家属(主要是子女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 联合家庭由父母及两对或两队以上的子孙极其配偶所组成的家庭,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经常发生矛盾,需要维持这样的大家族需要极强的家长权威,需防止财产分散导致家境衰落,封建社会尤其农村常常采用这种模式,现代较少见的模式

10.家庭的社会学视角

功能论的观点

  1. 生育的功能
  2. 性行为调节的功能
  3. 社会化的功能
  4. 情感和陪伴的功能
  5. 保障的功能
  6. 提供社会地位的功能

11.冲突论和女性主义的观点

家庭是一个权力极度不平等的场域,家庭维持并合理化了男性的主导地位与支配权;不成比例的家务劳动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直接体现,有的男性采取家庭暴力的手段来维持和强化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权。

家庭助长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因为家庭是一代一代间转移权利财富以及特权的地方,孩子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他的营养,健康,居住环境,教育机会以及工作机会都有重要的影响,阶层再生产。

12.中国人口的家庭结构转变

家庭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1. 主要原因:
  • 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 城镇化,
  • 女性地位的提升
  1. 表现形式:
  • 家庭小型化,
  • 少子化,
  • 家庭的平等化,
  • 家庭功能的弱化和外化,
  • 家庭结构的多样化

七:人口与老龄化

1.早期思想家的人口观念

  • 孔子:人口需要增长(增殖人口观),但需要与资源相契合。主张政府将人员从人口众多的地区迁往人口稀少的地区

  • 柏拉图:适度人口,稳定的人口数量(5040个国民)人口过多会导致民主的推行困难,人口过少会导致城邦防御困难,也无法促成合理的劳动分工,因此人口过多的城邦应该利用移民,晚育,杀婴这样的手段来控制人口规模。柏拉图式最早强调人口质量优于人口数量的思想家

  • 亚里士多德:理想的城邦需要有中等数量的人口规模和高质量的人口。因为土地和财富的增长无法像人口一样快,在财产平等的前提下限制人口数量国家应该用法律和政策来干预人们的婚姻和生育,倡导优生优育,把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有缺陷的孩子应该被秘密处理掉,制度不准养育残疾或畸形儿的法规

  • 商鞅:人口与土地的数量应该保持平衡,当人多地少时就应该大力开垦土地,人少地多时就要增加人口。

  • 韩非子:“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的思想,由于之前提出的人口增殖政策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足,人民生活困难才会产生战争。所以为了解决人口多财货少的矛盾,必须发展生产并减少人口。

  • 奥古斯丁:上帝支配人类的生死。已婚人士不能人为的进行避孕,中止妊娠或离婚,这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人类的性欲既是超自然的良行也是一种人性的罪恶(sin)。控制性欲最好的方式是禁欲,第二好的方式是婚姻

  • 重商主义人口观:人口增长是必要的,因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与对贵金属的占有更多的工人来生产,殖民地市场的发展鼓励人口增殖的途径:对不婚者惩罚,鼓励婚姻,减少对非婚生子的惩罚,限制向外移民,吸收高效劳动者

  • 魁奈(重农主义):财富依赖于人口数量,而重农主义认为可耕种土地是国家财富的来源。如果不扩大农业生产,那么人口就不可能增长。

  •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财富来自于分配到每一片土地的劳动力而不是来自于土地本身,他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自然和谐的,并且人口增长永远依赖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的规模是由对劳动力的需求决定的,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又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 孔多塞和高德文:两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出于对人类和科技的可完善性(perfectibility of humans)以及科技进步极限的乐观,认为人口与经济发展能完美的“自适应”。 对穷人来说罪恶的根源不是人口过剩,而是社会机构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为了最求普遍幸福这一目标,应该反对财产私有制,主张重组社会来建立乌托邦社会。

2.马尔萨斯人口观

  • 两个前提:
  1.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
  2. 男女之间的性欲是恒定的,人口的繁衍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本能
  • 人口的增殖,如果不加制约或干预的话是会呈现几何式增长的,生活资料的增长是算术式增长,人口的增殖速度会远远超过土地的生产速度,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是必然的

  • 人口波动规律:人口的增长受到生活资料的制约,会出现波动往复,当人口增长突破生活资料所能承载的极限时,就会出现抑制人口的力量(checks to growth)

  • 抑制人口增长的途径:积极性抑制(positive checks):通过增加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战争、瘟疫、饥荒和疾病

  • 预防性抑制(preventive checks): 通过限制出生人数控制人口增长,理论上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等

马尔萨斯只认可“道德的抑制”(Moral Constraints),晚婚并在婚前保持贞洁,无力抚养子女的穷人应该独身。而其他的预防性抑制会降低人的“尊严”(dignity of human nature)且“经济上低效的”(not economically productive)

  • 人口增长的后果:亚当·斯密认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对劳动力的需求,马尔萨斯则相反,繁衍的冲动使得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先于对劳动力的需求。

  • 人口过剩会导致工资的降低,拥有土地的人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劳动力可以生产更多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促使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这是一个悲惨的循环

  • 人类(尤其是穷人)太懒惰而无法抑制生殖的冲动和人口的增加这导致了贫困的产生
    人口的过剩增长的最终结果就是贫穷的产生。

  • 摆脱循环的方式:马尔萨斯认为“道德约束”或“理性的克制”是摆脱循环的唯一方式
    “受过良好教育的理性人类需要晚婚和节欲,只有当他们确信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吃不饱饭以及债务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痛苦时才可以选择生育”
    改变人的本性,拥抱中产阶级价值观,才能使更多的人避免落入贫困
    反对为穷人提供福利

3.马克思的人口观

视马尔萨斯的人口观为违背人性的学说,马克思认为根本没有普适的人口规律,每种社会形态都有其自己的人口法则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过剩人口来提供丰富、廉价和易得的劳动力供给,贫困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增长而是资本主义制度

人口的增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重组埋下了种子
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生产资料和财富的增加,而绝不会造成贫困的增加

4.约翰·弥尔的人口观

贫困不是人口过剩的必然结果,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不是无意识的个体,人类会根据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生育行为,在生活资料不足时,人类的节俭意识会抑制生育人口数量和生产资料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人口数量不会“莽撞”的去突破生产资料

5.对出生率变化进行解释的理论

现代化理论认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后在逐渐减弱,人们不需要再拥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了。在传统社会,人们需要一个庞大的家庭是因为父母需要依赖子女给他们提供劳动上以及养老上的支持,工业化后劳动作业不再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工厂公司这样的次级群体为单位。同时,随着现代化后义务教育的普及,孩子为父母提供劳动的价值就没那么显著了,因为他们需要去学校接受教育。再则,婴幼儿死亡率的降低意味着夫妻不需要再生育太多的孩子来达到一定的成活数量以维持家族的繁衍,大多数生下来的孩子都能顺利长大。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建立在理性计算的收益和成本之上,在传统社会人们选择生很多的孩子是因为财富是由孩子流向父母的,因为子女的数量越多能投入到家庭生产中的劳动力也越多,生养一个孩子能赚取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而在工业化社会,人们更倾向于较小规模的家庭,这是因为财富由父母流向了子女这包括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费用,营养的费用,甚至结婚的费用等等,这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子女能为父母提供的收益远远小于父母付出的成本,如果极端理性的来看丁克家庭是能让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抱有这样一种观点,当然人不可能绝对按照理性选择去生活,但是现在的少子化短期看来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伊斯特林相对出生组规模假说,认为出生率并不与个人的绝对经济水平相关,而是与人们的相对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关。人们用自己的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水平作为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赚取的收入能够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过上比自己的童年更幸福的生活,那么人们就更愿意早结婚并且养育多个孩子。在年轻人较少的时代,且经济发展繁荣劳动力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人们会选择这样的婚姻和生育模式。反之,即使经济繁荣,但如果同一个出生组的人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则年轻人认为很难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获得与自己小时候相当的生活条件,则大多数人会选择晚婚并且少生育孩子。在20世纪60,70年代,正是美国欧洲婴儿潮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会像伊斯特林说的那样选择推迟婚姻和生育,这也就解释了普遍低生育率的现象。

6.老龄化相关理论

  • 社会抽理论:人们进入老年后,会逐渐脱离原有的社会角色,从社会生活中脱身。这一过程是得到社会默许的

  • 社会活动论:进入老年后兵不应该脱离社会,而是应该积极的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

  • 连续理论:老年生活是以往中年生活方式的继续,强调个性在老年生活中的重要性

7.老龄社会的界定

  • 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7%-14%

  • 老龄社会(aged society): 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20%

  • 超老龄社会(super aged society):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0%以上

8.中国的老年人口发展阶段

  • 快熟老龄化阶段(2010-2020),年均新增老年人约600万,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

  • 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均新增老年人口620万,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4.8亿,占总人口的35%左右(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中方案预测)

  • 稳定/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老年人口稳定在4-5亿,占总人口的35%-37%左右(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中方案预测)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社会学讲义 的相关文章

  • Windows下修改VSCode工作区存储目录workspaceStorage

    VSCode会将每个工作区的一些配置 扩展 缓存等保存在一个默认的目录 在Windows下 此默认目录为 AppData Code User workspaceStorage 当存在多个工作空间或扩展时 需要使用大量的磁盘空间 而VSCod
  • 3个超好用的图片压缩软件,超高压缩比,保持图片清晰度

    分享3个好用的图片压缩工具 不仅可以大大压缩图片大小 还能保持图片分辨率 压缩后的图片画质也能保持清晰 1 一键抠图 一个智能抠图在线网站 支持人像抠图 物品抠图和证件照之外 除此之外 还有图片压缩 图片格式转换 图片编辑 照片修复等功能
  • 课程设计总结

    1 政府职能部门 望细分 具体 课程压缩所致 2 企业家 结构好 利于规划 参考 强烈希望协调与管理融合进来 3 工程师 技术人员 指导行强 望精化 深化 细化 4 学生 利于未来规划 创业 就业 发展 学习方向等等 老师总结课程缺陷 1
  • 10款Visual Studio实用插件

    目录 前言 Visual Studio插件搜索 Visual Studio插件市场 ReSharper 付费 GitHub Copilot 付费 CodeMaid 免费 CSharpier 免费 Visual Studio Theme Pa
  • 形象易懂讲解算法II——压缩感知

    形象易懂讲解算法II 压缩感知
  • C++ STL概述

    STL就是封装好的一些数据结构以及一些算法 C STL 标准模板库 是一套功能强大的 C 模板类 提供了通用的模板类和函数 这些模板类和函数可以实现多种流行和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如向量 链表 队列 栈 Standard Template
  • Inno打包后开始运行前检查文件是否存在

    Code function FileDoesNotExist file string Boolean begin if FileExists file then begin Result False end else begin Resul
  • UWB与蓝牙AOA定位技术简要对比

    1 UWB基本原理 UWB 超宽带技术 是基于IEEE802 15 4a z标准的利用纳秒级窄脉冲进行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 主要服务于微位置 micro location a person s placement to within a
  • Flutter踩坑笔记一——环境搭建的坑

    Flutter的环境搭建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当你把AndroidStudio升级安装3 5版本的时候 他已经默认为你安装了Dart和Flutter插件 可见Google对flutter的重视 所以也省了我们不少事儿 首先 打开 官方文档 获取
  • “条件递进式编程”技巧两例

    什么是 条件递进式编程 呵呵 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所谓条件递进式编程 就是指需要一系列相关函数组合执行的情况下 后续函数执行的必要性由前面所有函数执行是否成功来决定 比如说 有一系列函数如下DoSomething1 DoSomething2
  • Ant-Maven-Gradle

    make Makefile学习 peterYong 博客园 ant ant 工具 milkty 博客园 maven 学习Maven这一篇就够了 轻松的小希的博客 CSDN博客 学Maven 这篇万余字的教程 真的够用了 江南一点雨 博客园
  • Free C, C++ Compilers(免费的C/C++编译器)

    以下内容来源于 http www programmerworld net resources c compiler htm 1 Free 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 Microsoft eMbedded Visu
  • 查看apk签名,查看key签名,adb常用命令

    在使用第三方sdk时经常要求绑定签名 这里提供两种查看签名的方式 如果只是想查看一下手机上应用的签名 那么可以安装一个app直接输入包名即可查看该应用的签名 提供一个微信的签名查看apk 下载连接http download csdn net
  • C# Socket连接请求超时处理

    在Socket的超时时间默认20多秒 而实际连上不需1秒时间 20多秒很多时候用户是不能接受的 而在等待返回结果的这段时间里程序会处于停止响应状态 废话不多说了 先上代码 private delegate string ConnectSoc
  • 如何阅读论文?

    入门级 1 入门级推荐阅读文献 大牛近五年的论文研究综述 学位论文 网站 知网 t宝买知网号 SCI HUB https sci hub tw 2 知网搜索 学会提取关键词 在搜索引擎上找研究方向关键词 综述 进展 展望 看被引率高的论文
  • 【Android Studio】Design editor is unavailable until next gradle sync.如何解决?

    Design editor is unavailable until next gradle sync 如何解决 打开一个网上开源的下载文件 在查看安卓页面布局 也就是控件布局时 会出现一个bug Design editor is unav
  • GNURadio报错Unable to create context(windows10环境)

    GNURadio报错Unable to create context windows10环境 这里本人使用的是GNU Radio3 7 11 iiosupport win64 版本 外设是ADI的ADALM PLUTO 这里本人使用的是GN
  • FL Studio2024水果编曲软件21.2.0中文版本下载更新

    FL Studio2024是功能强大的音乐制作解决方案 使用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完整的音乐创建环境 让您能够轻松创建 管理 编辑 混合具有专业品质的音乐 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一个软件中 只要您想 只要您需要 它总能满足您的音乐需求 工具方面
  • fl studio2024水果21.3免费汉化版

    fl studio2024全称Fruity Loops Studio2024 这款软件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水果 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音乐创作编辑软件 拥有全功能的录音室 大混音盘以及先进的音乐制作工具 用户通过使用该软件 就可以轻松制作出自己
  • 看完这篇 教你玩转镜像转换神器qumu实现虚拟机做题自由!

    前言 最近有小伙伴说比赛没设备 问有没有不需要设备也能实现做题自由的方法 今天这里分享一期 看完这篇你将学会 使用 qumu 转换镜像格式 一般我们做题都是 img 格式的环境 需要导入设备 有些小伙伴没有设备 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把 im

随机推荐

  • JAVA基础知识点大全之二

    1 泛型 1 1 泛型类 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 类名 lt 类型 gt 1 2 泛型方法 定义格式 修饰符 lt 类型 gt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类型 变量名 1 3 泛型接口 定义格式 修饰符 interface 接口名 lt 类
  • c/c++多线程编程(1):线程的创建

    参考资料 多线程和线程同步 C C 运行环境 wsl2 Ubuntu 20 04 vscode clangd xmake gcc9 4 0 1 创建线程 1 1 线程函数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线程id id的类型为phtread t
  • 解决centos 8命令ip add无效问题

    之前用Xshell连接虚拟机一直正常 突然一台节点总是连不上 查询众多资料后 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出错情况 输入命令 root node01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art root node01 nmcli ne
  • 图腾柱电路工作原理

    图腾柱就是上下各一个晶体管 上管为NPN c极接正电源 下管为PNP e极接负电源 注意 是负电源 是地 两个b极接到一起 接输入 上管的e和下管的c接到一起 接输出 用来匹配电压 或者提高IO口的驱动能力 有几种图腾柱电路的变种 一种是两
  • Log4j2安全 JNDI漏洞 CVE-2021-44228

    Apache Log4j2是基于Java的日志记录工具 工具重写了Log4j框架 并且引入了大量丰富特性 该日志框架被大量用于业务系统开发 用来记录日志信息 大多数情况下 开发者可能会将用户输入导致的错误信息写入日志中 因该组件使用极为广泛
  • linux内核态发送tcp包,Linux内核发送构造数据包的方式

    本文欢迎自由转载 但请标明出处 并保证本文的完整性 作者 Godbach 日期 2009 09 01 一 构造数据包简析 这里并不详细介绍如何在内核中构造数据包 下文如有需要会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分析 这里简单的分析讲一下内核态基于Netfil
  • 系统掌握数据结构8 树与二叉树 第二节

    树与二叉树 2节 1 线索二叉树的逻辑结构 2 线索二叉树的物理结构 3 中序线索二叉树 3 1 逻辑结构 3 2 代码实现 4 先序线索二叉树 5 后序线索二叉树 6 三叉链表的物理结构 7 先序线索二叉树的三叉链表存储实现 8 后序线索
  • 【转】C#操作sqlServer数据库

    转载地址 https blog csdn net weixin 42731241 article details 81172622 工具 vs2015 SqlServer 数据库的连接及打开关闭 VS2015建立一个c 的控制台应用程序 必
  • 10个 解放双手的 IDEA 插件,让你少写冤枉代码

    公众号关注 GitHubDaily 设为 星标 每天带你逛 GitHub 友情提示 插件虽好 可不要贪装哦 装多了会 卡 卡 卡 正经干活用的 分享一点自己工作中得心应手的 IDEA 插件 可不是在插件商店随随便便搜的 都经过实战检验 用过
  • 两种通过aop设置重试机制的方式

    注意 1 不要在同一个类中调用自定义的注解 如果controller调用 注解要放在service层 其他类 2 如果有配置aop扫描的包 不能只设置扫描control下的文件 方式一 controller层 RequestMapping
  • Map

    1 说明 系统根据C Reference学习下STL gt Map 2 Map Maps are associative containers that store elements formed by a combination of a
  • 攻略:Windwos 系统中应用程序访问权限

    在Windwos XP系统中 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账户 即隶属于Administrators组中的管理员账户和隶属于Users组中受限制的用户 默认情况下 管理员账户可以无限制地运行计算机中的所有程序 包括XP系统内建的以及自行安装的应用程序
  • Vue常用指令详解分析

    Vue入门 Vue是一个MVVM Model View ViewModel 的前端框架 相对于Angular来说简单 易学上手快 近两年也也别流行 发展速度较快 已经超越Angular了 比较适用于移动端 轻量级的框架 文件小 运行速度快
  • 2023AI会议时间表(持续更新)

    本文已参与 新人创作礼 活动 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这篇文我会持续更新 小伙伴们可以收藏 尤其是有发论文需求的同学 当然了 如果你上网方便 有耐心的话 也可以直接上这个网站去查看 只不过要筛选一下 我这里主要是把机器学习还有我自己比较相关的
  • 【牛客网 - 华为机试】HJ59 找出字符串只出现一次的字符

    HJ59 找出字符串只出现一次的字符 题目描述 找出字符串中第一个只出现一次的字符 输入描述 输入几个非空字符串 输出描述 输出第一个只出现一次的字符 如果不存在输出 1 示例1 输入 asdfasdfo aabb 输出 o 1 impor
  • C++去掉字符串前后的多余空格

    C 中std string 没有可以直接去掉字符串前后多余空格的接口 所以自己实现了一个 借鉴Qt中QString的trimmed 函数源码实现的版本 去掉std string 字符串前后的空格 void string trimmed st
  • vscode连接服务器

    使用VScode连接服务器的好处在于 vscode可以当成一个网页端的IDE 而使用Pycharm连接服务器则存在文件的同步问题 而且很慢 此处保险起见 加一个前提条件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步骤一 安装
  • Vue3的fragment

    vue2时 组件的模板结构中出现多个标签时 需要使用根标签 vue3时 组件的模板结构中出现多个标签时 可以不用根标签 这是因为vue3会自动将多个标签用fragment包裹 举个例子 main js import createApp fr
  • 华为h22h05服务器装系统_在新服务器装12年前的系统,如何实现

    2020年1月14日 微软正式终止支持Windows 7 包括不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软件更新和安全更新及修复 这意味着 如果用户不想让自己的电脑 裸奔 就得升级到更新的操作系统版本 也许有些人觉得更新操作系统并没有什么 但对那些古董软件使用
  • 社会学讲义

    文章目录 一 社会学的观点和视角 1 世界为什么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世界 2 社会学的想象力 赖特 米尔斯 C Wright Mills 3 为何要培养 社会学的想象力 4 为什么说人的世界观和人的属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