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路径规划——A*(Astar)算法

2023-05-16

目录

  • 1. 最佳优先搜索(Best-First Search)
    • 1.1 最佳优先搜索的过程
  • 2. A-Star算法
    • 2.1 Astar算法所属分类
    • 2.2 Astar算法基本概念
    • 2.3 启发函数单调性的推导
    • 2.4 设计代价函数时所需注意的点
    • 2.5 代价函数的选择
      • 2.5.1 曼哈顿距离
      • 2.5.2 欧几里得距离
    • 2.6 确定最终路径
    • 2.7 路径平滑
    • 2.8 Astar算法的优缺点
    • 2.9 Astar算法流程
  • 3. 其他Astar算法
    • 3.1 Astar——三维地图规划
      • 3.1.1 3D-Astar原理
      • 3.1.2 基于MATLAB实现3D-Astar
    • 3.2 距离与能量复合Astar算法
      • 3.2.1 最短路径启发函数
      • 3.2.2 最短道路损耗功启发函数
      • 3.2.3 综合启发函数
    • 3.3 双向Astar算法
  • 4. MATLAB实现Astar算法
    • 4.1 defColorMap.m
    • 4.2 getChildNode.m
    • 4.3 Astar.m
    • 4.4 算法效果
  • 5. python实现Astar算法
  • 6. Java实现Astar算法
  • 7. 实践案例——基于ROS实现Astar与DWA算法
  • 声明

1. 最佳优先搜索(Best-First Search)

    最佳优先搜索(BFS),又称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不是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Breadth First Search , BFS )]
    BFS算法在广度优先搜索的基础上,用启发估价函数对将要被遍历到的点进行估价,然后选择代价小的进行遍历,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完所有点,算法结束。

    要实现最佳优先搜索我们必须使用一个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来实现,通常采用一个open优先队列和一个closed集open优先队列用来储存还没有遍历将要遍历的节点,而closed集用来储存已经被遍历过的节点。

1.1 最佳优先搜索的过程

最佳优先搜索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

  1. 将根节点放入优先队列open中。
  2. 从优先队列中取出优先级最高的节点X。
  3. 根据节点X生成子节点Y:
    3.1 X的子节点Y不在open队列或者closed中,由估价函数计算出估价值,放入open队列中。
    3.2 X的子节点Y在open队列中,且估价值优于open队列中的子节点Y,将open队列中的子节点Y的估价值替换成新的估价值并按优先值排序。
    3.3 X的子节点Y在closed集中,且估价值优于closed集中的子节点Y,将closed集中的子节点Y移除,并将子节点Y加入open优先队列。
  4. 将节点X放入closed集中。
  5. 重复过程2,3,4直到目标节点找到,或者open为空,程序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FS不能保证找到一条最短路径。然而,它比Dijkstra算法快的多,因为它用了一个启发式函数(heuristic function)快速地导向目标结点。
    这篇博客对BFS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用的是罗马尼亚度假问题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则是用C++实现了BFS

2. A-Star算法

    1968年发明的A*算法就是把启发式方法(heuristic approaches)如BFS,和常规方法如Dijsktra算法结合在一起的算法。
     A-Star算法是一种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径最有效的直接搜索方法,也是解决许多搜索问题的有效算法。

  • 和Dijkstra一样,A*能用于搜索最短路径。
  • 和BFS一样,A*能用启发式函数引导它自己。

左图为Astar算法效果图,右图为Dijkstra算法效果图
    Astar算法与Dijkstra算法的效果差不多,但Astar算法访问的节点数明显比Dijkstra算法少得多,说明其速度更快,运行时间更短。

2.1 Astar算法所属分类

A*算法在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中分类为:

  • 直接搜索算法:直接在实际地图上进行搜索,不经过任何预处理;
  • 启发式算法:通过启发函数引导算法的搜索方向;
  • 静态图搜索算法:被搜索的图的权值不随时间变化(后被证明同样可以适用于动态图的搜索 )

2.2 Astar算法基本概念

A*算法启发函数表示为: f(n)=g(n)+h(n)

  • f(n) 是从初始状态经由状态n到目标状态的代价估计
  • g(n) 是在状态空间中从初始状态到状态n的实际代价
  • h(n) 是从状态n到目标状态的最佳路径的估计代价

(对于路径搜索问题,状态就是图中的节点,代价就是距离)
    Astar算法是启发式搜索算法,启发式搜索是在状态空间中对每一个搜索的位置进行评估,得到最好的位置,再从这个位置进行搜索直到目标。
    这样可以省略大量无谓的搜索路径,提高效率。在启发式搜索中,对位置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了不同的估价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启发函数(Heuristics Function)(估价函数): H为启发函数,也被认为是一种试探。
    由于在找到唯一路径前,不确定在前面会出现什么障碍物,计算H的算法(例如,H可采用传统的曼哈顿距离)具体根据实际场景决定。
    父节点(parent): 在路径规划中用于回溯的节点。
    搜索区域(The Search Area): 前面图中的搜索区域被划分为了简单的二维数组,数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小方格,也可以将区域等分成是五角星,矩形等,通常将一个单位的中心点称之为搜索区域节点(Node)。 
     开放列表(Open List): 将路径规划过程中待检测的节点存放于Open List中。
    关闭列表(Close List): 将路径规划过程中已经检查过的节点放在Close List。

2.3 启发函数单调性的推导

     单调性:单调性是Astar算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决定了在用Astar算法进行路径搜索时,一定能找到一条最优路径。
     设父节点的坐标为(x0,y0),它的任意一个子节点的坐标为(xi,yi),所以对两者之间的h(x),就一定满足
h ( x 0 ) ≤ h ( x i ) + C o s t 0 , i h({x_{\rm{0}}}) \le h({x_i}) + {\mathop{\rm Cos}\nolimits} {t_{0,i}} h(x0)h(xi)+Cost0,iCost0,i——从父节点到下一个子节点的代价值,恒大于等于0,即要满足代价函数是单调递增的;
父节点到子节点的估价值为h(x0)-h(xi),它总是小于或等于其代价值.

     根据启发函数公式可知,对父节点和子节点的f(x),总有 f ( x 0 ) = g ( x 0 ) + h ( x 0 ) f({x_{\rm{0}}}) = g({x_{\rm{0}}}) + h({x_{\rm{0}}}) f(x0)=g(x0)+h(x0) f ( x i ) = g ( x i ) + h ( x i ) f({x_i}) = g({x_i}) + h({x_i}) f(xi)=g(xi)+h(xi)      在Astar算法的搜索过程当中,实际代价g(x)是在不断增加的,可以由下式推出: g ( x i ) = g ( x 0 ) + C o s t 0 , i g({x_i}) = g({x_0}) + {\mathop{\rm Cos}\nolimits} {t_{0,i}} g(xi)=g(x0)+Cost0,i     子节点的代价值等于父节点的代价值加上从父节点到下一个子节点的代价值。代入第二条公式,得到下式: f ( x i ) = g ( x 0 ) + h ( x i ) + C o s t 0 , i f({x_i}) = g({x_0}) + h({x_i}) + {\mathop{\rm Cos}\nolimits} {t_{0,i}} f(xi)=g(x0)+h(xi)+Cost0,i     从而有 g ( x 0 ) + h ( x 0 ) ≤ g ( x 0 ) + h ( x i ) + C o s t 0 , i g({x_{\rm{0}}}) + h({x_{\rm{0}}}) \le g({x_{\rm{0}}}) + h({x_i}) + {\mathop{\rm Cos}\nolimits} {t_{0,i}} g(x0)+h(x0)g(x0)+h(xi)+Cost0,i     即 f ( x 0 ) ≤ f ( x i ) f({x_{\rm{0}}}) \le f({x_i}) f(x0)f(xi)    在Astar算法的运行过程中,后继的f(x)值时大于当前f(x)的值,即f(x)在之后对子节点的搜索扩展是单调递增的,不会像人工势场法一样出现局部极小值,因此使用Astar算法规划出的路径一定是最优路径.

2.4 设计代价函数时所需注意的点

  • 在使用A*算法的过程中,启发代价的值必须尽量接近于真实值(尽量选取能取到的最大值,这样可以提升搜索效率),以保证规划出的路径尽可能地与实际地图环境相符合。
  • 根据所需的模型选择不同的启发代价的计算方法时,同样必须保证启发代价所得的估计值小于真实值。

2.5 代价函数的选择

2.5.1 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函数在标准坐标系中,表示起始和目标两节点的绝对值总和,其估计值就是从当前点做水平和垂直运动,到达目标点的成本的估计,因此,曼哈顿距离函数中,两点的距离如下 h ( x ) = K ∗ ( ∣ x 1 − x 2 ∣ + ∣ y 1 − y 2 ∣ ) h(x) = K*(\left| {{x_1} - {x_2}} \right| + \left| {{y_1} - {y_2}} \right|) h(x)=K(x1x2+y1y2)K——相邻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即单位距离;
(x1,y1)——起始节点的坐标;
(x2,y2)——目标节点的坐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2 欧几里得距离

    欧几里得距离又称为欧式距离,它是衡量两点之间距离远近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欧几里得距离函数的值可以直接看作起始节点和目标节点,在欧式空间中的直线距离,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h ( n ) = K × ( x i − x k ) 2 + ( y i − y k ) 2 h(n) = K \times \sqrt {{{({x_i} - {x_k})}^2} + {{({y_i} - {y_k})}^2}} h(n)=K×(xixk)2+(yiyk)2 K——相邻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即单位距离;
(xi,yi)——当前节点的坐标;
(xk,yk)——目标节点的坐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欧几里德距离函数作为启发代价的计算方法时,虽然寻径时搜索空间增加从而导致搜索效率的降低,但其所得的估计值最小;
    而在使用曼哈顿距离函数时,虽然寻径需要遍历的栅格空间少于欧几里得距离函数,搜索效率较高,但这种方法得到的估计值与欧几里得距离函数相比,距离真实值更远。

2.6 确定最终路径

    已经确定了目标节点的坐标为,根据此目标节点的位置,和先前设置的方向存储函数之中的方向,从目标节点利用方向反推至起始节点。具体实现的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7 路径平滑

    我们需要对规划出的路径进行平滑处理,将路径的转折处转化为平滑的曲线,使之更加符合无人车的实际运动路径。
    主要有基于B样条曲线的路径优化方法,基于Dubins圆的路径优化方法,和基于Clothoid曲线的路径优化方法,基于贝塞尔曲线的路径平滑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色为未平滑路径,绿色方块为最终路径,黄色为贝塞尔曲线拟合得到,蓝色为spcrv函数平滑得到。

2.8 Astar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相对于需要将所有节点展开搜寻的算法,A*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引入了启发信息作为向目标点移动的决策辅助,所以不再需要遍历整个地图,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减少了时间损耗少。
缺点:
    基于栅格法来分割地图,精度越高,栅格分的就越小,就会使工作量几何式的增长
    估价函数选取的不合理也有可能导致无法规划出最优路径。

参考一篇博文的总结:

  • 如果 h(n) <= n到终点的实际距离,A*算法可以找到最短路径,但是搜索的点数多,搜索范围大,效率低。
  • 如果 h(n) > n到终点的实际距离,搜索的点数少,搜索范围小,效率高,但是得到的路径并不一定是最短的。
  • h(n) 越接近n到终点的实际距离,那么A*算法越完美。(个人理解是如果用曼哈顿距离,那么只需要找到一条长度小于等于该距离的路径就算完成任务了。而使用对角线距离就要找到一条长度大于等于对角线距离且最短的路径才行。)
  • 若 h(n)=0,即 f(n)=g(n),A*算法就变为了Dijkstra算法(Dijstra算法会毫无方向的向四周搜索)。
  • 若 h(n) 远远大于 g(n) ,那么 f(n) 的值就主要取决于 h(n),A*算法就演变成了BFS算法

    距离估计与实际值越接近,估价函数取得就越好。估价函数f(n)在g(n)一定的情况下,会或多或少的受距离估计值h(n)的制约,节点距目标点近,h值小,f值相对就小,能保证最短路的搜索向终点的方向进行,明显优于Dijkstra算法的毫无方向的向四周搜索。

2.9 Astar算法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流程可以参考这篇
以及古月居的这篇

    如下图所示,绿色是起点A,红色是终点B,一系列蓝色是障碍物,从A移动到B,绕过障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用方格(三角形、五角形)划分空间,简化搜索区域。空间被划分为二维数组,数组中每个元素代表空间中的一个方格,可被标记为可行或不可行。未来的路径就是一系列可行方块的集合。Nodes的概念涵盖了一系列可行方块(或其它方块)
  2. 将起点A放到Openlist中,Openlist存放着一系列需要检查的节点(方块)
  3. 给Openlist中每个节点赋值F=G+H (起点为0,横向和纵向的移动代价为 10 ,对角线的移动代价为 14)
  4. 检查Openlist,选取F值最小的节点(此处为A点)。
  5. 将A点从Openlist中删除,放入Closelist中(Closelist中存放不可寻点,即已被访问过的点),把A点临近节点放入Openlist中,并将A点设为临近节点的父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给Openlist中每个节点赋值,选取F值最小的节点设为当前节点Node,(若当前节点Node为终点,则寻路结束,若Openlist中没有可寻节点,则寻路失败)
    List item
  7. 检查当前节点Node周围临近节点。忽略Closelist中的节点和不可行节点(障碍),如果临近节点在Openlist中,则对比一下是否从当前节点到临近节点的G值比原G值(直接到临近节点的实际代价值)小,若是,把当前节点作为父节点。否,不做改动。如果临近节点不在Openlist中,将其加入到Openlist中,将当前节点设为它的父节点。
  8. 若上步骤中新节点未造成任何改动,将新节点作为当前节点,重复6,7)中的步骤,直到找到目标节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寻找到目标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从目标节点回溯可以找到初始点,从而确定路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描述路径的图片有些错误,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算法寻路过程步骤总结

  1. 将起点A添加到open列表中
  2. 检查open列表,选取花费F最小的节点M(检查M如果为终点是则结束寻路,如果open列表没有则寻路失败,直接结束)。
  3. 对于与M相邻的每一节点N
    如果N是阻挡障碍,那么不管它。
    如果N在closed列表中,那么不管它
    如果N不在open列表中:添加它然后计算出它的花费F(n)=G+H。
    如果N已在open列表中:当我们使用当前生成的路径时,检查F花费是否更小。如果是,更新它的花费F和它的父节点。
  4. 重复2,3步。
  5. 停止,当你把终点加入到了 openlist 中,此时路径已经找到了或者 查找终点失败,并且 openlist 是空的,此时没有路径。
  6. 保存路径。从终点开始,每个方格沿着父节点移动直至起点,这就是你的路径。

3. 其他Astar算法

3.1 Astar——三维地图规划

3.1.1 3D-Astar原理

    三维栅格地图,顾名思义不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它必须得有三维方向,也就是高度方向上的拓展。栅格地图在XY水平面上的栅格的投影颜色不尽相同,栅格黄色程度越高,表明此处的高度越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使启发代价的值应该尽量接近于真实值,三维栅格地图中仍然选用欧几里得距离作为估价函数计算启发代价的计算方法。
    但本次实验所处的环境为三维避障空间,因此相较于二维空间的路径规划,我们将公式做三维化推广,具体形式如下:
h ( n ) = K ⋅ ( x 0 − x k ) 2 + ( y 0 − y k ) 2 + ( z 0 − z k ) 2 h(n) = K \cdot \sqrt {{{({x_0} - {x_k})}^2} + {{({y_0} - {y_k})}^2} + {{({z_0} - {z_k})}^2}} h(n)=K(x0xk)2+(y0yk)2+(z0zk)2 K——相邻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即单位距离;
(x0,y0,z0)——起始节点的坐标;
(xk,yk,zk)——目标节点的坐标;
    若要追求最短时间,则可以引入新的代价函数: f ( n ) = g ( n − 1 ) + D ( n − 1 , n ) + h ( n ) f(n) = g(n - 1) + D(n - 1,n) + h(n) f(n)=g(n1)+D(n1,n)+h(n)h(n)——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启发代价值;
g(n-1)——当前节点到它的父节点之间的路径代价;D(n-1, n)——当前节点与它的子节点之间的代价值。
    g(n-1)与二维规划中的距离代价计算方法一致,但D(n-1, n)在计算时用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距离值除以三维避障环境中设定的栅格可通行程度,h(n)也是用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启发代价值除以地图环境中预先设定的栅格可通行程度。

3.1.2 基于MATLAB实现3D-Astar

    这里是代码的GitHub地址
    实现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距离与能量复合Astar算法

    经典Astar算法路径规划是取两节点间曼哈顿距离作为距离估计为最优原则搜索路径,从而得到最短路径。搜索路径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实际道路坡度道路滚动阻力系数对行驶车辆最短路径搜索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在道路上行驶的能量损耗问题,即经典Astar算法搜索的最短路径并非符合实际车辆行驶的最优路径。

3.2.1 最短路径启发函数

最短路径启发函数: L f ( n ) = L g ( n ) + L h ( n ) {L_{\rm{f}}}\left( n \right) = {L_{\rm{g}}}\left( n \right) + {L_{\rm{h}}}\left( n \right) Lf(n)=Lg(n)+Lh(n)n——当前节点栅格;
Lg(n)——起点栅格与当前节点栅格之间的间隔距离代价(m);
Lh(n)——当前节点栅格与目标点栅格之间的间隔距离代价(m)。
L h ( n ) = ∥ n , t a r g e t ∥ {L_{\rm{h}}}\left( n \right) = \left\| {n,target} \right\| Lh(n)=n,target当前节点与目标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m). L g ( n ) = L g ( n − 1 ) + c o s t ( n − 1 , n ) L {L_{\rm{g}}}\left( n \right) = {L_{\rm{g}}}\left( {n - 1} \right) + cost{\left( {n - 1,n} \right)_{\rm{L}}} Lg(n)=Lg(n1)+cost(n1,n)L上一节点栅格到当前节点栅格之间的间隔距离代价(m)

    对以下两种情况做分析,求解出 c o s t ( n − 1 , n ) L cost{\left( {n - 1,n} \right)_{\rm{L}}} cost(n1,n)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得到的最短路径启发函数如下式:
L f ( n ) = L g ( n − 1 ) + 1 2 ∥ n − 1 , n ∥ ( 1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1 ) ) + 1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 ) + ∥ n , t a r g e t ∥ {L_{\rm{f}}}\left( n \right) = {L_{\rm{g}}}\left( {n - 1} \right) + \frac{1}{2}\left\| {n - 1,n} \right\|\left( {\frac{1}{{\cos \left( {{\rm{arctan}}({i_{n - 1}})} \right)}} + \frac{1}{{\cos \left( {{\rm{arctan(}}{i_n})} \right)}}} \right) + \left\| {n,target} \right\| Lf(n)=Lg(n1)+21n1,n(cos(arctan(in1))1+cos(arctan(in))1)+n,target

3.2.2 最短道路损耗功启发函数

道路损耗功启发函数:
W f ( n ) = W g ( n ) + W h ( n ) {W_{\rm{f}}}\left( n \right) = {W_{\rm{g}}}\left( n \right) + {W_{\rm{h}}}\left( n \right) Wf(n)=Wg(n)+Wh(n)n——当前节点栅格;
Wg(n)——起点栅格与当前节点栅格的道路损耗功价值(J);
Wh(n)——当前节点栅格与目标点栅格的道路损耗功价值(J)。
W h ( n ) = G δ ∥ n , t a r g e t ∥ {W_{\rm{h}}}\left( n \right) = G\delta \left\| {n,target} \right\| Wh(n)=Gδn,target当前节点与目标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m).
W g ( n ) = W g ( n − 1 ) + c o s t ( n − 1 , n ) W {W_{\rm{g}}}\left( n \right) = {W_{\rm{g}}}\left( {n - 1} \right) + cost{\left( {n - 1,n} \right)_{\rm{W}}} Wg(n)=Wg(n1)+cost(n1,n)W上一节点栅格到当前节点栅格之间的的道路损耗功代价(J)

    对以下几种情况做分析,求解出 c o s t ( n − 1 , n ) W {cost{{\left( {n - 1,n} \right)}_{\rm{W}}}} cost(n1,n)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得到的最短道路损耗功启发函数如下式:
W f ( n ) = W g ( n − 1 ) + { G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1 ) ) δ n − 1 + G sin ⁡ ( a r c t a n ( i n − 1 ) ) } ∥ n − 1 , n ∥ 2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1 ) ) + { G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 δ n + G sin ⁡ ( a r c t a n ( i n ) ) } ∥ n − 1 , n ∥ 2 cos ⁡ ( a r c t a n ( i n ) ) + G δ ∥ n , t a r g e t ∥ \begin{array}{ccccccccccccccc}{{W_{\rm{f}}}\left( n \right) = {W_{\rm{g}}}\left( {n - 1} \right) + \left\{ {G\cos \left( {{\rm{arctan}}({i_{n - 1}})} \right){\delta _{n - 1}} + G\sin \left( {{\rm{arctan}}({i_{n - 1}})} \right)} \right\}\frac{{\left\| {n - 1,n} \right\|}}{{2\cos \left( {{\rm{arctan}}({i_{n - 1}})} \right)}}}\\{\begin{array}{ccccccccccccccc}{}&{}\end{array} + \left\{ {G\cos \left( {{\rm{arctan}}({i_n})} \right){\delta _n} + G\sin \left( {{\rm{arctan}}({i_n})} \right)} \right\}\frac{{\left\| {n - 1,n} \right\|}}{{2\cos \left( {{\rm{arctan}}({i_n})} \right)}} + G\delta \left\| {n,target} \right\|}\end{array} Wf(n)=Wg(n1)+{Gcos(arctan(in1))δn1+Gsin(arctan(in1))}2cos(arctan(in1))n1,n+{Gcos(arctan(in))δn+Gsin(arctan(in))}2cos(arctan(in))n1,n+Gδn,target

3.2.3 综合启发函数

综合启发函数:
L = ∣ ∣ s t a r t , t a r g e t ∣ ∣ L = ||start,target|| L=∣∣start,target∣∣ W = G δ ∣ ∣ s t a r t , t a r g e t ∣ ∣ W = G\delta ||start,target|| W=Gδ∣∣start,target∣∣ F ( n ) = σ ∗ L f ( n ) / L + τ ∗ W f ( n ) / W F\left( n \right) = \sigma *{L_{\rm{f}}}\left( n \right)/L + \tau *{W_{\rm{f}}}\left( n \right)/W F(n)=σLf(n)/L+τWf(n)/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式启发函数统一最短路径启发函数和最小道路额外功函数,不同的权重大小决定最短路径启发函数和最小道路额外功函数在综合式启发函数中所占不同的比重。

3.3 双向Astar算法

    传统A算法在大环境中搜索,存在着搜索效率低的问题。
    传统A
算法是从起点开始向终点搜索,直到寻到可行路径停止搜索,在搜索路径的前期阶段远g(n)小于h(n),搜索时横向搜索范围窄,纵向搜索范围宽,搜索速度快,在搜索的后期阶段g(n)远大于h(n),搜索时纵向搜索范围窄,横向搜索范围宽,搜索速度慢;**而改进后的双向A搜索算法分别从起点和终点开始搜索,当搜索到相同的当前节点时,搜索结束。**相比于传统A算法,双向A*搜索算法都处于g(n)远小于h(n)阶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缩短搜索时间。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MATLAB实现Astar算法

4.1 defColorMap.m

用于初始化地图参数

function [field,cmap] = defColorMap(rows, cols)
cmap = [1 1 1; ...       % 1-白色-空地
    0 0 0; ...           % 2-黑色-静态障碍
    1 0 0; ...           % 3-红色-动态障碍
    1 1 0;...            % 4-黄色-起始点 
    1 0 1;...            % 5-品红-目标点
    0 1 0; ...           % 6-绿色-到目标点的规划路径   
    0 1 1];              % 7-青色-动态规划的路径

% 构建颜色MAPcolormap(cmap);

% 定义栅格地图全域,并初始化空白区域
field = ones(rows, cols);

% 障碍物区域
obsRate = 0.3;
obsNum = floor(rows*cols*obsRate);
obsIndex = randi([1,rows*cols],obsNum,1);
field(obsIndex) = 2;

4.2 getChildNode.m

用于获取子节点信息

function childNodes = getChildNode(field,closeList, parentNode)
% 选取父节点周边8个节点作为备选子节点,线性化坐标
% 排除超过边界之外的、位于障碍区的、位于closeList中的

[rows, cols] = size(field);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 = ind2sub([rows, cols], parentNode);
childNodes = [];
closeList = closeList(:,1);

% 第1个子节点(右节点)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2个子节点(右上节点)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child_brother_node_sub2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if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1(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2)) == 2 &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2(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end


%3个子节点(上节点)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4个子节点(左上)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child_brother_node_sub2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if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1(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2)) == 2 &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2(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end


% 第5个子节点(左节点)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6个子节点(左下)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if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1(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2)) == 2 &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2(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end


%7个子节点(下)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8个子节点(右下)
childNode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 = [row_parentNode, col_parentNode+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 = [row_parentNode+1, col_parentNode];
if ~(childNode(1) < 1 || childNode(1) > rows ||...
        childNode(2) < 1 || childNode(2) > cols)
    if field(childNode(1), childNode(2)) ~= 2  
        if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1(1), child_brother_node_sub1(2)) == 2 & field(child_brother_node_sub2(1), child_brother_node_sub2(2)) == 2)
            childNode_LineIdx = sub2ind([rows, cols], childNode(1), childNode(2)); 
            if ~ismember(childNode_LineIdx, closeList)
                childNodes(end+1) = childNode_LineIdx;
            end
        end
    end
end





4.3 Astar.m

主程序

% 基于栅格地图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 A*算法
clc
clear
close all

%% 栅格界面、场景定义
% 行数和列数
rows = 20;
cols = 20;
[field,cmap] = defColorMap(rows, cols);

% 起点、终点、障碍物区域
startPos = 2;
goalPos = rows*cols-2;
field(startPos) = 4;
field(goalPos) = 5;

%% 预处理

% 初始化closeList
parentNode = startPos;
closeList = [startPos,0];

% 初始化openList
openList = struct;
childNodes = getChildNode(field,closeList,parentNode);
for i = 1:length(childNodes)
    [row_startPos,col_startPos] = ind2sub([rows, cols],startPos);
    [row_goalPos,col_goalPos] = ind2sub([rows, cols],goalPos);   
    [row,col] = ind2sub([rows, cols],childNodes(i));

    % 存入openList结构体
    openList(i).node = childNodes(i);
    openList(i).g = norm([row_startPos,col_startPos] - [row,col]);  % 实际代价采用欧式距离
    openList(i).h = abs(row_goalPos - row) + abs(col_goalPos - col);  % 估计代价采用曼哈顿距离
    openList(i).f = openList(i).g + openList(i).h;
end

% 初始化path
for i = 1:rows*cols
    path{i,1} = i;  % 线性索引值
end
for i = 1:length(openList)
    node = openList(i).node;
    path{node,2} = [startPos,node];
end 

%% 开始搜索
% 从openList开始搜索移动代价最小的节点
[~, idx_min] = min([openList.f]);  
parentNode = openList(idx_min).node;

% 进入循环
while true  
    
    % 找出父节点的8个子节点,障碍物节点用inf,
    childNodes = getChildNode(field, closeList,parentNode);
    
    % 判断这些子节点是否在openList中,若在,则比较更新;没在则追加到openList中
    for i = 1:length(childNodes)
        
        % 需要判断的子节点
        childNode = childNodes(i);
        [in_flag,idx] = ismember(childNode, [openList.node]);
           
        % 计算代价函数
        [row_parentNode,col_parentNode] = ind2sub([rows, cols], parentNode);
        [row_childNode,col_childNode] = ind2sub([rows, cols], childNode);
        [row_goalPos,col_goalPos] = ind2sub([rows, cols],goalPos);
        g = openList(idx_min).g + norm( [row_parentNode,col_parentNode] -...
            [row_childNode,col_childNode]);
        h = abs(row_goalPos - row_childNode) + abs(col_goalPos - col_childNode); % 采用曼哈顿距离进行代价估计
        f = g + h;
        
        if in_flag   % 若在,比较更新g和f        
            if f < openList(idx).f
                openList(idx).g = g;
                openList(idx).h = h;
                openList(idx).f = f;
                path{childNode,2} = [path{parentNode,2}, childNode];
            end
        else         % 若不在,追加到openList
            openList(end+1).node = childNode;
            openList(end).g = g;
            openList(end).h = h;
            openList(end).f = f;
            path{childNode,2} = [path{parentNode,2}, childNode];
        end
    end
       
    % 从openList移出移动代价最小的节点到closeList
    closeList(end+1,: ) = [openList(idx_min).node, openList(idx_min).f];
    openList(idx_min)= [];
 
    % 重新搜索:从openList搜索移动代价最小的节点
    [~, idx_min] = min([openList.f]);
    parentNode = openList(idx_min).node;
    
    % 判断是否搜索到终点
    if parentNode == goalPos
        closeList(end+1,: ) = [openList(idx_min).node, openList(idx_min).f];
        break
    end
end

%% 画路径
% 找出目标最优路径
path_target = path{goalPos,2};
for i = 1:rows*cols
     if ~isempty(path{i,2}) 
        field((path{i,1})) = 7;
     end
end
field(startPos) = 4;
field(goalPos) = 5;
field(path_target(2:end-1)) = 6;

% 画栅格图
image(1.5,1.5,field);
grid on;
set(gca,'gridline','-','gridcolor','k','linewidth',2,'GridAlpha',0.5);
set(gca,'xtick',1:cols+1,'ytick',1:rows+1);
axis image;
hold on;
[y0,x0] = ind2sub([rows,cols], path_target);
y = y0 + 0.5;
x = x0 + 0.5;
plot(x,y,'-','Color','r','LineWidth',2.5);
hold on;
points = [x',y'];
M = 10;
[x1,y1] = bezir_n(points, M);
plot(x1,y1,'-','Color','y','LineWidth',2.5);
hold on;
values = spcrv([[x(1) x x(end)];[y(1) y y(end)]],3);
plot(values(1,:),values(2,:), 'b','LineWidth',2.5);

可以先参考古月居的这篇文章

4.4 算法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总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栅格地图大小(20x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栅格地图大小(30x3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栅格地图大小(40x40)
    可以看到Astar算法对于栅格地图越大的情况,搜索时间越长,其速度相比Dijkstra有优势(尤其是在地图比较大的时候,优势更明显)。但其总耗时较长,不适用于实时的路径规划,不适用于局部路径规划,适用于全局路径规划。

5. python实现Astar算法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Astar以及后续的变种算法

python 版本的伪代码(来源:https://brilliant.org/wiki/a-star-search/)如下:

make an openlist containing only the starting node
make an empty closed list
   while (the destination node has not been reached):
       consider the node with the lowest f score in the open list
       if (this node is our destination node) :
           we are finished 
       if not:
           put the current node in the closed list and look at all of its neighbors
           for (each neighbor of the current node):
               if (neighbor has lower g value than current and is in the closed list) :
                   replace the neighbor with the new, lower, g value 
                   current node is now the neighbor's parent            
               else if (current g value is lower and this neighbor is in the open list ) :
                   replace the neighbor with the new, lower, g value 
                   change the neighbor's parent to our current node

               else if this neighbor is not in both lists:
                   add it to the open list and set its g

6. Java实现Astar算法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7. 实践案例——基于ROS实现Astar与DWA算法

    本项目以Astar算法作为全局路径规划算法,DWA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效果如下。(具体原理与算法代码解释与说明会在之后的文章附上)

ROS_导航_Astar+DWA

声明

本人所有文章仅作为自己的学习记录,若有侵权,联系立删。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自动驾驶路径规划——A*(Astar)算法 的相关文章

  • float型变量和“零值”比较的方法

    前一段时间读了一下林锐博士的 高质量C C 43 43 编程指南 xff0c 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 请写出float x与 零值 比较的if语句 xff1f 当时只知道不能直接用float类型的值与0进行 61 61 或 61 比较 x
  •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全局变量也称为外部变量 xff0c 它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 它不属于哪一个函数 xff0c 它属于一个源程序文件 其作用域是整个源程序 在函数中使用全局变量 xff0c 一般应作全局变量说明 只有在函数内经过说明的全局变量才能使用 但是在
  • c 内存管理

    其他相关链接 xff1a https blog csdn net wind19 article details 5964090 一 几个基本概念 在C语言中 xff0c 关于内存管理的知识点比较多 xff0c 如函数 变量 作用域 指针等
  • Springboot操作MongoDB,包括增改查及复杂操作

    单条件查询 使用BasicDBObject配置查询条件 List span class token generics function span class token punctuation lt span AbstractMongoEn
  • 搭建Spark实战环境(3台linux虚拟机集群)(一)样板机的搭建

    系统及软件配置 系统配置 内存 xff1a 16g 2400 cpu xff1a i5 9400F 软件配置 Windows 10 1903版本VMware workstation 15 10CentOS centos release 7
  • 独立个人项目开发心得 - 任务切分、挑战性、实用性和半途而废

    在写文章前容许我啰嗦一下 xff1a 对于软件开发 xff0c 我走了不少弯路 xff0c 有时觉得自己作为API侠 xff0c 无所不能 xff0c 有时又觉得自己很多LeetCode题写不出来 xff0c 无能为力 我有一个博客 xff
  • 传统软件服务器与游戏服务器架构区别

    项目智能客服爬虫SLG游戏语言javapythonkotlin模型异步事件驱动可能没什么模型可言actor模型传输协议httphttptcp 43 netty传输结构jsonjsonprotobuf数据库oracle xff0c redis
  • Linux C++ Socket实战

    本文主要介绍Linux C 43 43 基础Socket网络编程 大部分知识来自于网站 xff1a https www geeksforgeeks org socket programming cc Socket编程状态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
  • CSAPP第二章-信息的表示与处理-随手记

    仅作为学习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时的笔记 xff0c 仅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部分 xff0c 不作为知识整理 xff08 直接看电子书就可以了 xff09 因为这本书知识点非常多 xff0c 所以我会抽时间多次阅读 xff0c 本文也会
  • Vue的路由配置及手动改地址栏为啥又跳转回来??

    vue cli xff08 vue脚手架 xff09 超详细教程 xff1a https blog csdn net wulala hei article details 85000530 这个教程里面是使用 vue init webpac
  • GPS卫星轨道

    GPS卫星轨道周期几乎是24小时 xff0c 而自己的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周期大概是1 5个小时 xff0c 那么就是说太阳同步轨道已经绕几周了 xff0c GPS卫星才饶一周 所以当算多普勒频移的时候只需要算出GPS一个周期时间内的多普
  • 快速了解S7-1200 PLC的存储器及存储区的寻址方式

    S7 1200 PLC的存储器地址包括输入I 输出Q 位存储器M 数据块DB xff0c 以及本地或临时存储器L eg xff1a 标识存储区M0 0 MB0 MW0 MD0 分别是 B位 字节B 8位 字W 16位 双字D 32位 输入过
  • 网络编程之UDP简单示例

    UDP编程函数recvfrom inet pton sendto UDP协议 user data protrol 用户数据协议特点 xff1a TCP xff1a 面向连接 gt 一定双方连接上了才能进行通信 xff01 UDP xff1a
  • 微信开发(二)http请求工具类

    说明 进行微信开发 xff0c 后台程序需要与微信服务器进行交互 xff0c 通过调用接口来完成服务 xff0c 阅读微信开发文档 xff0c 发现接口的调用都是通过http请求进行的 xff0c 所以必须有个HttpUtil来支撑 xff
  • STM32寄存器与结构体

    piaolin 发表于 2015 9 30 01 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6集 蜂鸣器实验 这个实验和流水灯是一样的 xff0c 只是将相对应的IO口拉高拉低即可控制蜂鸣器 值得注意的是电路设计方面 xff0c 根据视频描
  • 字节序

    1 字节序 字节序 xff0c 又称端序或尾序 xff0c 指的是多字节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顺序 例如一个int型变量x占用4个字节 xff0c 假设它的起始地址 amp x为0x10 xff0c 那么x将会被存储在 0x10 0x11 0x
  • extern “C“的作用及理解

    1 意图 extern 34 C 34 是C 43 43 特有的指令 xff08 C无法使用该指令 xff09 xff0c 目的在于支持C 43 43 与C混合编程 2 作用 extern C 的作用是告诉C 43 43 编译器用C规则编译
  • Linux命令 nautilus

    nautilus是GNOME桌面下的一个文件管理工具 通过这个命令我们可以在终端下非常方便的打开指定目录的文件 nautilus 命令后面一个 xff0c 表示当前目录 命令模式为 nautilus pwd支持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两种方式 x
  • windows下C语言实现TCP通信

    编译器 xff1a vs2017 语言 xff1a c语言 具体的原理可以在其他博客看到 在我学习winsock编程时 xff0c 发现那些博客代码居然在我机器上没一个能运行 xff0c 可能是我水平有限 于是我根据winsock相关知识
  • 关于USB转串口型设备的latency问题

    USB转串口型设备在通讯时默认有16ms延时 xff0c 这在控制任务中往往是不能接受的 xff0c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需要改变latency的值为最小值1 在Windows环境下 xff0c 可以如下操作 xff1a 右键属性 端口设置 高

随机推荐

  • 航模lipo锂电池过放抢救/处理方式

    实验室用的tattu航模电池经常因为疏忽导致过放 xff0c 逐渐也摸索出来过放的抢救方法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过放 xff1a xff09 1 首先是检查电池剩余电压 xff0c 用普通的电压表就可以了 xff0c 今天刚搞崩了了一块
  • 基于DCT+huffman变换的图像压缩解压缩FPGA实现

    目录 一 理论基础 二 verilog程序 三 仿真结果 一 理论基础 整个算法涉及到DCT变换和Huffman编码两个部分 其整体流程图如下所示 nbsp 这里 我们将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 C++代码编译过程

    C 43 43 代码编译过程 源代码从生成到可执行文件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xff1a 预处理 编译 汇编和链接 以下是linux下GCC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a out的过程 xff1a 一 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主要是处理那些源文件和头文件中以 开
  • Linux终端美化

    1 安装终端软件terminator 可自行选择 sudo apt get install terminator y 2 安装zsh sudo apt get install zsh y 3 安装oh my zsh sh c 34 curl
  • windows 7 浏览器无法进网站,提示安全证书存在问题(GlobalSign)

    下载更新包就行了kb4474419 http www catalog update microsoft com search aspx q 61 kb4474419
  • linux下共享库(.so文件)的调用

    需要的文件 libxxxx so xxxx h 记住 复制文件的时候千万不要用ROOT权限 xff0c 不然编译时会找不到这个共享库 最好时把库放到 usr lib chmod 777 chown username CMakeLists t
  • 3.RT-Thread线程的创建与删除,动态线程、静态进程

    在实际应用中 xff0c 经常添加多个 c 文件和 h 文件 xff0c RT Thread借助自动构建系统 Scon xff0c 它会自动添加你的 c和 h文件到你的工程中 xff0c Scon工具根据package kernel目录下的
  • Windows环境下使用VSCode和CMake学习Eigen库的使用

    YOUTUBE LINK https www youtube com watch v 61 wP4cwAtU g8 Eigen xff1a http eigen tuxfamily org index php title 61 Main P
  • Linux环境下使用 VScode + CMake +CMakeTools开发调试 C++ 程序

    插件 xff1a Bracket Pair Colorizer xff1a 括号颜色区分 C C 43 43 IntelliSense xff1a 代码提示 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Pack for Visu
  • 四旋翼定高篇之惯导加速度+速度+位置三阶互补融合方案

    2017年03月13日 原文链接 四旋翼定高篇之惯导加速度 43 速度 43 位置三阶互补融合方案 笔者最近正在做四旋翼惯性导航的部分 xff0c 利用加速度计进行速度估计 位置估计 xff0c 从而实现四旋翼的垂直方向上的定高 水平方向上
  • x86_64 OpenWrt/LEDE 环境下使用mentohust配置锐捷上网共享网络

    OpenWrt 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嵌入式的 Linux 发行版 xff08 主流路由器固件有 dd wrt tomato openwrt三类 xff09 对比一个单一的 静态的系统 xff0c OpenWrt的包管理提供了一个完全可写的文件系
  • 视觉SLAM14讲 第七讲 视觉里程计1

    C 43 43 代码 特征提取 xff1a 找出2张图片中相似的点 特征 xff1a 关键点 例如角点 xff0c 明暗变化大的点 43 描述子 记录的关键点的特征信息 xff0c 方向 xff0c 旋转 等 FAST特征点 xff1a 角
  • 基于FPGA的7x7矩阵求逆verilog开发

    up目录 一 理论基础 二 核心程序 三 测试结果 一 理论基础 nbsp nbsp nbsp nbsp 矩阵运算在科学计算 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上述应用领域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因此如何快速实现矩阵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 程序员的几个建议

    注 xff1a 感觉这个文章说的挺有指导意义 每年都有无数年轻程序员 xff0c 加入软件行业 他们在学校里学过编程 xff0c 但是对这个行业的现实一无所知 Patrick McKenzie是美国一家小软件公司的老板 xff0c 他写了一
  • 工程师必备串口数据截取工具modbus命令分析串口数据分析

    工程师必备串口数据截取工具modbus命令分析串口数据分析 主要功能 xff1a 支持监控COM端口类型 xff1a 标准电脑端口 xff0c 内核虚拟COM端口 xff0c USB转串口等 xff1b 可以实时监控并采集串口数据 xff1
  • VINS-mono的编译与运行

    简介 xff1a VINS mono是香港科技大学一个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的科研结果 xff0c 是要是基于单目视觉惯性里程计的一个slam系统 xff0c 整个项目都是内嵌于ros 非常感谢这群勤劳刻苦创新的研究者开源了这个项目 在此我记录下
  • C ++ 函数在头文件中定义,结果编译时出现重定义

    场景 xff1a 这种情况和头文件宏定义无关 xff0c 一般发生在编译完成链接的时候 xff1b 注 xff1a 头文件宏定义如下图 xff0c ifndef HEAD H 如果没有定义这个宏 define HEAD H 定义这个宏 h头
  • 单片机开发用到的intrins.h文件

    intrins h文件内容如下 xff1a ifndef INTRINS H define INTRINS H extern void nop void extern bit testbit bit extern unsigned char
  • 自动驾驶路径规划——基于MATLAB的栅格地图

    目录 前言 1 什么是栅格地图 xff1f 1 1栅格地图用于路径规划的优势 xff1a 2 MATLAB栅格地图的绘制 MATLAB代码 声明 前言 这个学期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xff0c 同时也在学习古月居机器人学系列的 基于栅格地图
  • 自动驾驶路径规划——A*(Astar)算法

    目录 1 最佳优先搜索 xff08 Best First Search xff09 1 1 最佳优先搜索的过程 2 A Star算法2 1 Astar算法所属分类2 2 Astar算法基本概念2 3 启发函数单调性的推导2 4 设计代价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