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DenseNet(密集连接的卷积网络)

2023-11-06


前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法,比如最近的GoogLenet,VGG-19,Incepetion等模型。CNN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的出现,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的CNN模型,从而实现更高的准确度。ResNet模型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的“短路连接”(shortcuts,skip connection),这有助于训练过程中梯度的反向传播,从而能训练出更深的CNN网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 DenseNet(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模型,它的基本思路与ResNet一致,但是它建立的是前面所有层与后面层的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它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DenseNet的另一大特色是通过特征在channel上的连接来实现特征重用(feature reuse)。这些特点让DenseNet在参数和计算成本更少的情形下实现比ResNet更优的性能,DenseNet也因此斩获CVPR 2017的最佳论文奖。本篇文章首先介绍DenseNet的原理以及网路架构,然后讲解DenseNet在Pytorch上的实现。


设计理念

相比ResNet,DenseNet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密集连接机制:即互相连接所有的层,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层都会接受其前面所有层作为其额外的输入。图1为ResNet网络的连接机制,作为对比,图2为DenseNet的密集连接机制。可以看到,ResNet是每个层与前面的某层(一般是2~3层)短路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是通过元素级相加。而在DenseNet中,每个层都会与前面所有层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concat)在一起(这里各个层的特征图大小是相同的,后面会有说明),并作为下一层的输入。对于一个 L L L 层的网络,DenseNet共包含 L ( L + 1 ) 2 \frac{L(L+1)}{2} 2L(L+1)个连接,相比ResNet,这是一种密集连接。而且DenseNet是直接concat来自不同层的特征图,这可以实现特征重用,提升效率,这一特点是DenseNet与ResNet最主要的区别。

ResNet网络的短路连接机制(其中+代表的是元素级相加操作)
DenseNet网络的密集连接机制(其中c代表的是channel级连接操作)

如果用公式表示的话,传统的网络在 l l l层的输出为:
x l = H l ( x l − 1 ) x_l = H_l(x_{l-1}) xl=Hl(xl1)

而对于ResNet,增加了来自上一层输入的identity函数:

x l = H l ( x l − 1 ) + x l − 1 x_l = H_l(x_{l-1})+x_{l-1} xl=Hl(xl1)+xl1

在DenseNet中,会连接前面所有层作为输入:

x l = H l ( [ x 0 , x 1 , . . . , x l − 1 ] ) x_l = H_l([x_0,x_1,...,x_{l-1}]) xl=Hl([x0,x1,...,xl1])

其中,上面的 H l ( ⋅ ) H_l(·) Hl()代表是非线性转化函数(non-liear transformation),它是一个组合操作,其可能包括一系列的BN(Batch Normalization),ReLU,Pooling及Conv操作。注意这里 l l l层与 l − 1 l-1 l1层之间可能实际上包含多个卷积层。

DenseNet的前向过程如图所示,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密集连接方式,比如 h 3 h_3 h3 的输入不仅包括来自 h 2 h_2 h2 x 2 x_2 x2,还包括前面两层的 x 1 x_1 x1 x 2 x_2 x2 ,它们是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在一起的。

DenseNet的前向过程

CNN网络一般要经过Pooling或者stride>1的Conv来降低特征图的大小,而DenseNet的密集连接方式需要特征图大小保持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enseNet网络中使用DenseBlock+Transition的结构,其中DenseBlock是包含很多层的模块,每个层的特征图大小相同,层与层之间采用密集连接方式。而Transition模块是连接两个相邻的DenseBlock,并且通过Pooling使特征图大小降低。图4给出了DenseNet的网路结构,它共包含4个DenseBlock,各个DenseBlock之间通过Transition连接在一起。

使用DenseBlock+Transition的DenseNet网络

网络结构

如前所示,DenseNet的网络结构主要由DenseBlockTransition组成,如图所示。下面具体介绍网络的具体实现细节。

在DenseBlock中,各个层的特征图大小一致,可以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DenseBlock中的非线性组合函数 H ( ⋅ ) H(·) H()采用的是BN+ReLU+3x3 Conv的结构,如图所示。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与ResNet不同,所有DenseBlock中各个层卷积之后均输出 k k k个特征图,即得到的特征图的channel数为 k k k,或者说采用 k k k个卷积核。 k k k 在DenseNet称为growth rate,这是一个超参数。一般情况下使用较小的 k k k(比如12),就可以得到较佳的性能。假定输入层的特征图的channel数为 k 0 k_0 k0,那么 l l l层输入的channel数为 k 0 + k ( l − 1 ) k_0 + k(l-1) k0+k(l1),因此随着层数增加,尽管 k k k 设定得较小,DenseBlock的输入会非常多,不过这是由于特征重用所造成的,每个层仅有 k k k个特征是自己独有的。

DenseBlock中的非线性转换结构

由于后面层的输入会非常大,DenseBlock内部可以采用bottleneck层来减少计算量,主要是原有的结构中增加1x1 Conv,如图所示,即BN+ReLU+1x1 Conv+BN+ReLU+3x3 Conv,称为DenseNet-B结构。其中1x1 Conv得到 4 k 4k 4k 个特征图它起到的作用是降低特征数量,从而提升计算效率。

使用bottleneck层的DenseBlock结构

对于Transition层,它主要是连接两个相邻的DenseBlock,并且降低特征图大小。Transition层包括一个1x1的卷积和2x2的AvgPooling,结构为BN+ReLU+1x1 Conv+2x2 AvgPooling。另外,Transition层可以起到压缩模型的作用。假定Transition的上接DenseBlock得到的特征图channels数为 m m m ,Transition层可以产生 θ m θm θm个特征(通过卷积层),其中 θ ∈ ( 0 , 1 ] θ∈(0,1] θ(0,1] 是压缩系数(compression rate)。当 θ = 1 θ=1 θ=1 时,特征个数经过Transition层没有变化,即无压缩,而当压缩系数小于1时,这种结构称为DenseNet-C,文中使用 θ = 0.5 θ = 0.5 θ=0.5。对于使用bottleneck层的DenseBlock结构和压缩系数小于1的Transition组合结构称为DenseNet-BC。

DenseNet共在三个图像分类数据集(CIFAR,SVHN和ImageNet)上进行测试。对于前两个数据集,其输入图片大小为 32 × 32 32×32 32×32 ,所使用的DenseNet在进入第一个DenseBlock之前,首先进行进行一次3x3卷积(stride=1),卷积核数为16(对于DenseNet-BC为 2 k 2k 2k)。DenseNet共包含三个DenseBlock,各个模块的特征图大小分别为 32 × 32 32×32 32×32 16 × 16 16×16 16×16 8 × 8 8×8 8×8,每个DenseBlock里面的层数相同。最后的DenseBlock之后是一个global AvgPooling层,然后送入一个softmax分类器。注意,在DenseNet中,所有的3x3卷积均采用padding=1的方式以保证特征图大小维持不变。对于基本的DenseNet,使用如下三种网络配置: { L = 40 , k = 12 } \{L=40,k=12\} {L=40,k=12} , { L = 100 , k = 12 } \{L=100,k=12\} {L=100,k=12} { L = 40 , k = 24 } \{L=40,k=24\} {L=40,k=24}。而对于DenseNet-BC结构,使用如下三种网络配置: { L = 100 , k = 12 } \{L=100,k=12\} {L=100,k=12} , { L = 250 , k = 24 } \{L=250,k=24\} {L=250,k=24} { L = 190 , k = 40 } \{L=190,k=40\} {L=190,k=40} 。这里的 L L L 指的是网络总层数(网络深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把带有训练参数的层算入其中,而像Pooling这样的无参数层不纳入统计中,此外BN层尽管包含参数但是也不单独统计,而是可以计入它所附属的卷积层。对于普通的 L = 40 , k = 12 L=40,k=12 L=40,k=12网络,除去第一个卷积层、2个Transition中卷积层以及最后的Linear层,共剩余36层,均分到三个DenseBlock可知每个DenseBlock包含12层。其它的网络配置同样可以算出各个DenseBlock所含层数。

对于ImageNet数据集,图片输入大小为 224 × 224 224×224 224×224 ,网络结构采用包含4个DenseBlock的DenseNet-BC,其首先是一个stride=2的7x7卷积层(卷积核数为 2 k 2k 2k ),然后是一个stride=2的3x3 MaxPooling层,后面才进入DenseBlock。ImageNet数据集所采用的网络配置如表1所示:

ImageNet数据集上所采用的DenseNet结构

实验结果及讨论

这里给出DenseNet在CIFAR-100和ImageNet数据集上与ResNet的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只有0.8M的DenseNet-100性能已经超越ResNet-1001,并且后者参数大小为10.2M。而从图2中可以看出,同等参数大小时,DenseNet也优于ResNet网络。其它实验结果见原论文。

在CIFAR-100数据集上ResNet vs DenseNet

在ImageNet数据集上ResNet vs DenseNet

综合来看,DenseNe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由于密集连接方式,DenseNet提升了梯度的反向传播,使得网络更容易训练。由于每层可以直达最后的误差信号,实现了隐式的“deep supervision”
  • 参数更小且计算更高效,这有点违反直觉,由于DenseNet是通过concat特征来实现短路连接,实现了特征重用,并且采用较小的growth rate,每个层所独有的特征图是比较小的;
  • 由于特征复用,最后的分类器使用了低级特征。

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实现方式不当的话,DenseNet可能耗费很多GPU显存,一种高效的实现如图所示,更多细节可以见这篇论文Memory-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DenseNets。不过我们下面使用Pytorch框架可以自动实现这种优化。

DenseNet的更高效实现方式

使用Pytorch实现DenseNet

这里我们采用Pytorch框架来实现DenseNet,目前它已经支持Windows系统。对于DenseNet,Pytorch在torchvision.models模块里给出了官方实现,这个DenseNet版本是用于ImageNet数据集的DenseNet-BC模型,下面简单介绍实现过程。

首先实现DenseBlock中的内部结构,这里是BN+ReLU+1x1 Conv+BN+ReLU+3x3 Conv结构,最后也加入dropout层以用于训练过程。

class _DenseLayer(nn.Sequential):
    """Basic unit of DenseBlock (using bottleneck layer) """
    def __init__(self, num_input_features, growth_rate, bn_size, drop_rate):
        super(_DenseLayer, self).__init__()
        self.add_module("norm1", nn.BatchNorm2d(num_input_features))
        self.add_module("relu1", nn.ReLU(inplace=True))
        self.add_module("conv1", nn.Conv2d(num_input_features, bn_size*growth_rate,
                                           kernel_size=1, stride=1, bias=False))
        self.add_module("norm2", nn.BatchNorm2d(bn_size*growth_rate))
        self.add_module("relu2", nn.ReLU(inplace=True))
        self.add_module("conv2", nn.Conv2d(bn_size*growth_rate, growth_rate,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bias=False))
        self.drop_rate = drop_rate

    def forward(self, x):
        new_features = super(_DenseLayer, self).forward(x)
        if self.drop_rate > 0:
            new_features = F.dropout(new_features, p=self.drop_rate, training=self.training)
        return torch.cat([x, new_features], 1)

据此,实现DenseBlock模块,内部是密集连接方式(输入特征数线性增长):

class _DenseBlock(nn.Sequential):
    """DenseBlock"""
    def __init__(self, num_layers, num_input_features, bn_size, growth_rate, drop_rate):
        super(_DenseBlock, self).__init__()
        for i in range(num_layers):
            layer = _DenseLayer(num_input_features+i*growth_rate, growth_rate, bn_size,
                                drop_rate)
            self.add_module("denselayer%d" % (i+1,), layer)

此外,我们实现Transition层,它主要是一个卷积层和一个池化层:

class _Transition(nn.Sequential):
    """Transition layer between two adjacent DenseBlock"""
    def __init__(self, num_input_feature, num_output_features):
        super(_Transition, self).__init__()
        self.add_module("norm", nn.BatchNorm2d(num_input_feature))
        self.add_module("relu", nn.ReLU(inplace=True))
        self.add_module("conv", nn.Conv2d(num_input_feature, num_output_features,
                                          kernel_size=1, stride=1, bias=False))
        self.add_module("pool", nn.AvgPool2d(2, stride=2))

最后我们实现DenseNet网络:

class DenseNet(nn.Module):
    "DenseNet-BC model"
    def __init__(self, growth_rate=32, block_config=(6, 12, 24, 16), num_init_features=64,
                 bn_size=4, compression_rate=0.5, drop_rate=0, num_classes=1000):
        """
        :param growth_rate: (int) number of filters used in DenseLayer, `k` in the paper
        :param block_config: (list of 4 ints) number of layers in each DenseBlock
        :param num_init_features: (int) number of filters in the first Conv2d
        :param bn_size: (int) the factor using in the bottleneck layer
        :param compression_rate: (float) the compression rate used in Transition Layer
        :param drop_rate: (float) the drop rate after each DenseLayer
        :param num_classes: (int) number of classes for classification
        """
        super(DenseNet, self).__init__()
        # first Conv2d
        self.features = nn.Sequential(OrderedDict([
            ("conv0", nn.Conv2d(3, num_init_features,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 bias=False)),
            ("norm0", nn.BatchNorm2d(num_init_features)),
            ("relu0", nn.ReLU(inplace=True)),
            ("pool0", nn.MaxPool2d(3, stride=2, padding=1))
        ]))

        # DenseBlock
        num_features = num_init_features
        for i, num_layers in enumerate(block_config):
            block = _DenseBlock(num_layers, num_features, bn_size, growth_rate, drop_rate)
            self.features.add_module("denseblock%d" % (i + 1), block)
            num_features += num_layers*growth_rate
            if i != len(block_config) - 1:
                transition = _Transition(num_features, int(num_features*compression_rate))
                self.features.add_module("transition%d" % (i + 1), transition)
                num_features = int(num_features * compression_rate)

        # final bn+ReLU
        self.features.add_module("norm5", nn.BatchNorm2d(num_features))
        self.features.add_module("relu5", nn.ReLU(inplace=True))

        # classification layer
        self.classifier = nn.Linear(num_features, num_classes)

        # params initialization
        for m in self.modules():
            if isinstance(m, nn.Conv2d):
                nn.init.kaiming_normal_(m.weight)
            elif isinstance(m, nn.BatchNorm2d):
                nn.init.constant_(m.bias, 0)
                nn.init.constant_(m.weight, 1)
            elif isinstance(m, nn.Linear):
                nn.init.constant_(m.bias, 0)

    def forward(self, x):
        features = self.features(x)
        out = F.avg_pool2d(features, 7, stride=1).view(features.size(0), -1)
        out = self.classifier(out)
        return out

选择不同网络参数,就可以实现不同深度的DenseNet,这里实现DenseNet-121网络,而且Pytorch提供了预训练好的网络参数:

def densenet121(pretrained=False, **kwargs):
    """DenseNet121"""
    model = DenseNet(num_init_features=64, growth_rate=32, block_config=(6, 12, 24, 16),
                     **kwargs)

    if pretrained:
        # '.'s are no longer allowed in module names, but pervious _DenseLayer
        # has keys 'norm.1', 'relu.1', 'conv.1', 'norm.2', 'relu.2', 'conv.2'.
        # They are also in the checkpoints in model_urls. This pattern is used
        # to find such keys.
        pattern = re.compile(
            r'^(.*denselayer\d+\.(?:norm|relu|conv))\.((?:[12])\.(?:weight|bias|running_mean|running_var))$')
        state_dict = model_zoo.load_url(model_urls['densenet121'])
        for key in list(state_dict.keys()):
            res = pattern.match(key)
            if res:
                new_key = res.group(1) + res.group(2)
                state_dict[new_key] = state_dict[key]
                del state_dict[key]
        model.load_state_dict(state_dict)
    return model

下面,我们使用预训练好的网络对图片进行测试,这里给出top-5预测值:

densenet = densenet121(pretrained=True)
densenet.eval()

img = Image.open("./images/cat.jpg")

trans_op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256),
    transforms.CenterCrop(224),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mean=[0.485, 0.456, 0.406],
                         std=[0.229, 0.224, 0.225])
])

images = trans_ops(img).view(-1, 3, 224, 224)
outputs = densenet(images)

_, predictions = outputs.topk(5, dim=1)

labels = list(map(lambda s: s.strip(), open("./data/imagenet/synset_words.txt").readlines()))
for idx in predictions.numpy()[0]:
    print("Predicted labels:", labels[idx])

给出的预测结果为:

Predicted labels: n02123159 tiger cat
Predicted labels: n02123045 tabby, tabby cat
Predicted labels: n02127052 lynx, catamount
Predicted labels: n02124075 Egyptian cat
Predicted labels: n02119789 kit fox, Vulpes macrotis

注:完整代码见xiaohu2015/DeepLearning_tutorials

小结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DenseNet的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结构,并给出了如何使用Pytorch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DenseNet在ResNet基础上前进了一步,相比ResNet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却并没有像ResNet那么出名(吃显存问题?深度不能太大?)。期待未来有更好的网络模型出现吧!


参考文献

  1. DenseNet-CVPR-Slides.

  2. 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本文是搬运,作者写的太好了。DenseNet:比ResNet更优的CNN模型。推荐一波,之前ResNet也是看的他的。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详解DenseNet(密集连接的卷积网络) 的相关文章

  • stm32 IAP APP 相互跳转实验 (keil4 jlink STM32F407ZE)

    1 实验目标 STM32 IAP学习时 希望有一个快捷的方式去实验IAP与APP之间的相互跳转 1 验证IAP跳转至APP 2 验证APP通过软件reset跳转至IAP 避免再一开始就实验完整的IAP过程 编写BootLoader 编写 A
  • flutter 高德地图 amap_flutter_location 隐私合规校验失败

    flutter 高德地图 amap flutter location 隐私合规校验失败 提醒 ios版本他的最新库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如果你的项目需要使用到iOS版本 请使用下面的路径 https github com yangsiyi41
  • 微信开发(js-sdk)中遇见的各种问题

    微信开发的准备工作 不熟 不是我来搞的 copy一下别人和官方的 1 绑定域名 先登录微信公众平台进入 公众号设置 的 功能设置 里填写 JS接口安全域名 备注 登录后可在 开发者中心 查看对应的接口权限 2 引入js文件 在需要调用JS接
  • 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战

    1 RIP简介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 Distance Vector 算法的协议 它使用跳数 Hop Count 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 在RIP网络中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台路由器都要维护从自身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信
  • Kettle-动态数据链接,使JOB得以复用

    动态数据连接 使JOB得以复用 背景 移动执法系统在目前的主要的部署策略为1 N的方式 即总队部署一套 地市各部署一套 且基本都在环保专网 各地市的业务数据需要推送到总队系统 以便总队系统做整体的监督 决策 在整个数据对接过程中 基于Ket

随机推荐

  • Matlab导入txt文件

    有三种常见的方式 1 A importdata filename txt 则A就是n m的矩阵了 2 load filename txt 这样也是载入n m的矩阵 3 在MATLAB的work文件夹下 选择想要导入的数据 用右键import
  • 前端系列-1 HTML+JS+CSS基础

    背景 前端系列会收集碎片化的前端知识点 作为自己工作和学习时的字典 欢迎读者收藏和使用 笔者是后端开发 前端涉猎不深 因此文章重在广度和实用 对原理和性能不会过多深究 1 html 1 1 html5网页结构
  • 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

    本篇是在 C 笔记 如何判断2个线段相交 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总结出的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的方法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 先附上判断函数 bool judge int Ax1 int Ay1 int Ax2 int Ay2 int Bx
  • vue3的ref,unref,reactive,toRefs,toRef

    ref函数 接受一个初始值并返回一个响应式且可变的 ref 对象 ref 对象仅有一个 value属性 指向该初始值 const count ref 0 console log count value 0 count value conso
  • 判断图连通性的三种方法

    在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 谈到欧拉回路的问题 不免又想到了图的连通性 想到以后说不定会遇到相关问题 就做下连通性判断算法总结实现 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 那么从一个节点开始访问 采用深度优先或者广度优先对它进行遍历 那么必定能够访问完所有的节
  • xml转JavaBean

    在进行webservice通信的时候 需要解析xml为一个对象 由于个人也是第一次接触xml转对象 于是参考网上的例子写了一个工具类 所有jar包支持 fastjson dom4j public class XmlConverBeanUti
  • 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供给创造需求 附下载

    疫情对各行业及科创的影响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 像AI家居 AR游戏等比较火爆的项目都是在疫情中喷发 此报告结合疫情驱动新兴技术演变及商业落地的态势 探讨数字化对于科创的意义 报告亮点 5G商业化将伴随成熟应用由点向面展开 人工智能和企业数字
  • 06-底层必备源码-JVM底层-GC算法流程(自我总结)

    一 判断 是否GC 的算法 1 引用计数法 1 1 规则 如果这个obj被引用 计数器 1 引用失效 计数器 1 当一个obj的引用计数器为0 就不代表被使用 1 2 缺点 不能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2 可达性分析算法 2 1 规则 以GCr
  • Keras CIFAR-10图像识别数据集 2021-07-10

    Keras CIFAR 10图像识别数据集 一 下载CIFAR 10数据 1 导入所需模块 from keras datasets import cifar10 import numpy as np np random seed 10 2
  • 万事开头难——Android SDK安装

    首届 Google 暑期大学生博客分享大赛 2010 Andriod 篇 今天研究了一上午才把SDK安装成功 真是万事开头难 下面就把安装的过程分享出来 Eclipse Android SDK 2 1环境部署 一 第一步安装JDK Java
  • t检验与Z检验的区别

    在统计学中 假设检验是评估某种特定情况下观察到的数据是否符合假设的一种方法 t检验和Z检验是两种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 分别用于比较均值差异以及比例差异 在医学统计中 t检验和Z检验经常被用于研究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例如药物疗效 手术效果
  • spring JavaBean引入JavaBean ( 外部引用, 内部定义, 级联属性 )

  • 探针漏洞_长亭xray:一款自动化Web漏洞扫描神器(免费社区版)

    xray 简介 xray 是从长亭洞鉴核心引擎中提取出的社区版漏洞扫描神器 支持主动 被动多种扫描方式 自备盲打平台 可以灵活定义 POC 功能丰富 调用简单 支持 Windows macOS Linux 多种操作系统 可以满足广大安全从业
  • java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包括目录)

    代码 import java io File public class Test 判断指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是否成功 param FileName 文件或文件夹的路径 return true or false 成功返回true 失败返回fa
  •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方案(2023版)

    综合布线实训室概述 随着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兴行业也随之崛起 网络布线系统作为现代智慧城市 智慧社区 智能建筑 智能家居 智能工厂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和神经网络 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践表明 网络系统故障的
  • 使用web3 部署智能合约

    CentOS 7 环境 web3安装 及 对象的创建 m0 47233175的博客 CSDN博客https blog csdn net m0 47233175 article details 121960931还未安装web3环境 请参照以
  • 《OpenGL ES 2.0 Programming Guide》摘录

    一 Introduction toOpenGL ES 2 0 1 What Is OpenGL ES OpenGL ES is a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for advanced 3D
  • JPA中所有findBy语法规则(举例)

    JPA中findBy基本语法规则 1 首先先新建一个数据库 名字叫做jpatest 2 新建一个SpringBoot项目 如果新手还不会 请先阅读idea中如何快速创建SpringBoot项目 这边需要引入jpa mysql web的相关依
  • 深刻理解Linux进程间通信(IPC)

    http www cnblogs com andtt articles 2136279 html 0 序 1 管道 1 1 管道概述及相关API应用 1 2 有名管道概述及相关API应用 1 3 小结 1 4 参考资料 2 信号 上 2 1
  • 详解DenseNet(密集连接的卷积网络)

    前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 卷积神经网络 CNN 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法 比如最近的GoogLenet VGG 19 Incepetion等模型 CNN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的出现 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的CNN模型 从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