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32)随机梯度下降十: 手写数字识别问题(层)

2023-11-08

深度学习(32)随机梯度下降十: 手写数字识别问题(层)

本节将利用前面介绍的多层全连接网络的梯度推导结果,直接利用Python循环计算每一层的梯度,并按着梯度下降算法手动更新。由于TensorFlow具有自动求导功能,我们选择没有自动求导功能的Numpy实现网络,并利用Numpy手动计算梯度并手动更新网络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本章推导的梯度传播公式是针对于多层全连接层,只有Sigmoid一种激活函数,并且损失函数为均方误差函数的网络类型。对于其它类型的网络,比如激活函数采用ReLU,损失函数采用交叉熵的网络,需要重新推导梯度传播表达式,但是方法是一样。正是因为手动推导梯度的方法局限性较大,在实践中采用极少,更多的是利用自动求导工具计算。
我们将实现一个4层的全连接网络,来完成二分类任务。网络输入节点数为2,隐藏层的节点数设计为: 25、50和25,输出层两个节点,分别表示属于类别1的概率和属于类别2的概率,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并没有采用Softmax函数将网络输出概率值之和进行约束,而是直接利用均方误差函数计算与One-hot编码的真实标签之间的误差,所有的网络激活函数全部采用Sigmoid函数,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能直接利用我们的梯度传播公式。

1. 数据集

这里通过scikit-learn库提供的边界工具生成2000个线性不可分的2分类数据集,数据的特征长度为2,采样出的数据分布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有的红色点为一类,所有的蓝色点为一类,可以看到每个类别数据的分布呈月牙状,并且是线性不可分的,无法用线性网络获得较好效果。为了测试网络的性能,我们按着 7 : 3 7:3 7:3比例切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 2000 ⋅ 0.3 = 600 2000\cdot0.3=600 20000.3=600个样本用于测试,不参与训练,剩下的 1400 1400 1400个点用于网络的训练。
数据集的采用直接使用scikit-learn提供的make_moons[1]函数生成。设置采样点数和切割比率,代码如下:

N_SAMPLES = 2000 # 采样点数
TEST_SIZE = 0.3 # 测试数量比率
# 利用工具函数直接生成数据集
X, y = make_moons(n_samples = N_SAMPLES, noise=0.2, random_state=100)
# 将2000 个点按着7:3 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TEST_SIZE, random_state=42)
print(X.shape, y.shape)

可以通过如下可视化代码绘制数据集的分布:

# 绘制数据集的分布,X 为2D 坐标,y 为数据点的标签
def make_plot(X, y, plot_name, file_name=None, XX=None, YY=None, preds=None,
dark=False):
if (dark):
plt.style.use('dark_background')
else:
sns.set_style("whitegrid")
plt.figure(figsize=(16,12))
axes = plt.gca()
axes.set(xlabel="$x_1$", ylabel="$x_2$")
plt.title(plot_name, fontsize=30)
plt.subplots_adjust(left=0.20)
plt.subplots_adjust(right=0.80)
if(XX is not None and YY is not None and preds is not None):
plt.contourf(XX, YY, preds.reshape(XX.shape), 25, alpha = 1,
cmap=cm.Spectral)
plt.contour(XX, YY, preds.reshape(XX.shape), levels=[.5],
cmap="Greys", vmin=0, vmax=.6)
# 绘制散点图,根据标签区分颜色
plt.scatter(X[:, 0], X[:, 1], c=y.ravel(), s=40, cmap=plt.cm.Spectral,
edgecolors='none')
plt.savefig('dataset.svg')
plt.close()
# 调用make_plot 函数绘制数据的分布,其中X 为2D 坐标,y 为标签
make_plot(X, y, "Classification Dataset Visualization ")
plt.show()

2. 网络层

通过新建类Layer实现一个网络层,需要传入网络层的输入节点数、输出节点数、激活函数类型等参数,权值weights和偏置张量bias在初始化时根据输入、输出节点数自动生成并初始化。代码如下:

class Layer:
# 全连接网络层
def __init__(self, n_input, n_neurons, activation=None, weights=None,
bias=None):
"""
:param int n_input: 输入节点数
:param int n_neurons: 输出节点数
:param str activation: 激活函数类型
:param weights: 权值张量,默认类内部生成
:param bias: 偏置,默认类内部生成
"""
# 通过正态分布初始化网络权值,初始化非常重要,不合适的初始化将导致网络不收敛
self.weights = weights if weights is not None else
np.random.randn(n_input, n_neurons) * np.sqrt(1 / n_neurons)
self.bias = bias if bias is not None else np.random.rand(n_neurons) *
0.1
self.activation = activation # 激活函数类型,如’sigmoid’
self.last_activation = None # 激活函数的输出值o
self.error = None # 用于计算当前层的delta 变量的中间变量
self.delta = None # 记录当前层的delta 变量,用于计算梯度

网络层的向前传播函数实现如下,其中last_activation变量用于保存当前层的输出值:

def activate(self, x):
# 前向传播函数
r = np.dot(x, self.weights) + self.bias # X@W+b
# 通过激活函数,得到全连接层的输出o
self.last_activation = self._apply_activation(r)
return self.last_activation

注:
(1) np.dot为矩阵的乘法[2];
上述代码中的self._apply_activation函数实现了不同类型的激活函数的向前计算的过程,尽管此处我们只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一种。代码如下:

def _apply_activation(self, r):
# 计算激活函数的输出
if self.activation is None:
return r # 无激活函数,直接返回
# ReLU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relu':
return np.maximum(r, 0)
# tanh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tanh':
return np.tanh(r)
# sigmoid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sigmoid':
return 1 / (1 + np.exp(-r))
return r

针对不同类型的激活函数,它们的导数计算实现如下:

def 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self, r):
# 计算激活函数的导数
# 无激活函数,导数为1
if self.activation is None:
return np.ones_like(r)
# ReLU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relu':
grad = np.array(r, copy=True)
grad[r > 0] = 1.
grad[r <= 0] = 0.
return grad
# tanh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tanh':
return 1 - r ** 2
# Sigmoid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sigmoid':
return r * (1 - r)
return r

可以看到,Sigmoid函数的导数实现为r(1-r),其中r即为σ(z)[3]。

3. 网络模型

创建单层网络类后,我们实现网络模型的NeuralNetwork类,它内部维护各层的网络层Layer类对象,可以通过add_layer函数追加网络层,实现创建不同结构的网络模型目的。代码如下:

class NeuralNetwork:
# 神经网络模型大类
def __init__(self):
self._layers = [] # 网络层对象列表
def add_layer(self, layer):
# 追加网络层
self._layers.append(layer)
网络的前向传播只需要循环调各个网络层对象的前向计算函数即可[4],代码如下:
def feed_forward(self, X):
# 前向传播
for layer in self._layers:
# 依次通过各个网络层
X = layer.activate(X)
return X

根据网络结构图的配置,利用NeuralNetwork类创建网络对象,并添加4层全连接层,代码如下:

nn = NeuralNetwork() # 实例化网络类
nn.add_layer(Layer(2, 25, 'sigmoid')) # 隐藏层1, 2=>25
nn.add_layer(Layer(25, 50, 'sigmoid')) # 隐藏层2, 25=>50
nn.add_layer(Layer(50, 25, 'sigmoid')) # 隐藏层3, 50=>25
nn.add_layer(Layer(25, 2, 'sigmoid')) # 输出层, 25=>2

网络模型的反向传播实现稍复杂,需要从最末层开始,计算每层的δ变量,然后根据推导出的梯度公式,将计算出的δ变量存储在Layer类的delta变量中。代码如下:

def backpropagation(self, X, y, learning_rate):
# 反向传播算法实现
# 前向计算,得到输出值
output = self.feed_forward(X)
for i in reversed(range(len(self._layers))): # 反向循环
layer = self._layers[i] # 得到当前层对象
# 如果是输出层
if layer == self._layers[-1]: # 对于输出层
layer.error = y - output # 计算2 分类任务的均方差的导数
# 关键步骤:计算最后一层的delta,参考输出层的梯度公式
layer.delta = layer.error *
layer.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output)
else: # 如果是隐藏层
next_layer = self._layers[i + 1] # 得到下一层对象
layer.error = np.dot(next_layer.weights, next_layer.delta)
# 关键步骤:计算隐藏层的delta,参考隐藏层的梯度公式
layer.delta = layer.error *
layer.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layer.last_activation)
…# 代码接下面

在反向计算完每层的δ变量后,只需按着公式∂L/(∂w_ij )=o_i δ_j^((J))计算每层参数的梯度,并更新网络参数即可。由于代码中的delta计算的其实是-δ,因此更新时使用了加号。代码如下:

def backpropagation(self, X, y, learning_rate):
… # 代码接上面
# 循环更新权值
for i in range(len(self._layers)):
layer = self._layers[i]
# o_i 为上一网络层的输出
o_i = np.atleast_2d(X if i == 0 else self._layers[i -
1].last_activation)
# 梯度下降算法,delta 是公式中的负数,故这里用加号
layer.weights += layer.delta * o_i.T * learning_rate

因此,在backpropagation函数中,反向计算每层的δ变量,并根据梯度公式计算每层参数的梯度值,按着梯度下降算法完成一次参数的更新。

4. 网络训练

这里的二分类任务网络设计为两个输出节点,因此需要将真实标签 y y y进行One-hot编码,代码如下:

def train(self,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learning_rate,
max_epochs):
# 网络训练函数
# one-hot 编码
y_onehot = np.zeros((y_train.shape[0], 2))
y_onehot[np.arange(y_train.shape[0]), y_train] = 1

将One-hot编码后的真实标签与网络的输出计算均方误差,并调用反向传播函数更新网络参数,循环迭代训练集1000遍即可。代码如下:

mses = []
for i in range(max_epochs): # 训练1000 个epoch
for j in range(len(X_train)): # 一次训练一个样本
self.backpropagation(X_train[j], y_onehot[j], learning_rate)
if i % 10 == 0:
# 打印出MSE Loss
mse = np.mean(np.square(y_onehot - self.feed_forward(X_train)))
mses.append(mse)
print('Epoch: #%s, MSE: %f' % (i, float(mse)))
# 统计并打印准确率
print('Accuracy: %.2f%%' % (self.accuracy(self.predict(X_test),
y_test.flatten()) * 100))
return mses
  1. 网络性能
    我们将每个Epoch的训练损失值记录如下,并绘制为曲线,如图所示,为训练误差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训练完1000个Epoch后,在测试集600个样本上得到的准确率为:

Epoch: #990, MSE: 0.024335
Accuracy: 97.67%

可以看到,通过手动计算梯度公式并手动更新网络参数的方式,我们在简单的二分类任务上也能获得了较低的错误率。通过精调网络超参数等技巧,还可以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
在每个Epoch中,我们在测试集上完成一次准确度测试,并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随着Epoch的进行,模型的准确率稳步提升,开始阶段提升较快,后续提升较为平缓。
通过这个基于Numpy手动计算梯度而实现的二分类全连接网络,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深度学习框架在算法实现中的角色。没有诸如TensorFlow这些框架,我们同样能够实现复杂的神经网络,但是灵活性、稳定性、开发效率和计算效率都较差,基于这些深度学习框架进行算法设计与训练,将大大提升算法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能意识到,框架只是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算大本身的理解,这才是算法开发者最重要的能力。
6. 完整代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eaborn as s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moon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plt.rcParams['font.size'] = 16
plt.rcParams['font.family'] = ['STKait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def load_dataset():
    # 采样点数
    N_SAMPLES = 2000
    # 测试数量比率
    TEST_SIZE = 0.3
    # 利用工具函数直接生成数据集
    X, y = make_moons(n_samples=N_SAMPLES, noise=0.2, random_state=100)
    # 将 2000 个点按着 7:3 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TEST_SIZE, random_state=42)
    return X, y,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def make_plot(X, y, plot_name, XX=None, YY=None, preds=None, dark=False):
    # 绘制数据集的分布, X 为 2D 坐标, y 为数据点的标签
    if (dark):
        plt.style.use('dark_background')
    else:
        sns.set_style("whitegrid")
    plt.figure(figsize=(16, 12))
    axes = plt.gca()
    axes.set(xlabel="$x_1$", ylabel="$x_2$")
    plt.title(plot_name, fontsize=30)
    plt.subplots_adjust(left=0.20)
    plt.subplots_adjust(right=0.80)
    if XX is not None and YY is not None and preds is not None:
        plt.contourf(XX, YY, preds.reshape(XX.shape), 25, alpha=1, cmap=plt.cm.Spectral)
        plt.contour(XX, YY, preds.reshape(XX.shape), levels=[.5], cmap="Greys", vmin=0, vmax=.6)
    # 绘制散点图,根据标签区分颜色
    plt.scatter(X[:, 0], X[:, 1], c=y.ravel(), s=40, cmap=plt.cm.Spectral, edgecolors='none')
    plt.savefig('数据集分布.svg')
    plt.close()


class Layer:
    # 全连接网络层
    def __init__(self, n_input, n_neurons, activation=None, weights=None,
                 bias=None):
        """
        :param int n_input: 输入节点数
        :param int n_neurons: 输出节点数
        :param str activation: 激活函数类型
        :param weights: 权值张量,默认类内部生成
        :param bias: 偏置,默认类内部生成
        """
        # 通过正态分布初始化网络权值,初始化非常重要,不合适的初始化将导致网络不收敛
        self.weights = weights if weights is not None else np.random.randn(n_input, n_neurons) * np.sqrt(1 / n_neurons)
        self.bias = bias if bias is not None else np.random.rand(n_neurons) * 0.1
        self.activation = activation  # 激活函数类型,如’sigmoid’
        self.last_activation = None  # 激活函数的输出值o
        self.error = None  # 用于计算当前层的delta 变量的中间变量
        self.delta = None  # 记录当前层的delta 变量,用于计算梯度

    # 网络层的前向传播函数实现如下,其中last_activation 变量用于保存当前层的输出值:
    def activate(self, x):
        # 前向传播函数
        r = np.dot(x, self.weights) + self.bias  # X@W+b
        # 通过激活函数,得到全连接层的输出o
        self.last_activation = self._apply_activation(r)
        return self.last_activation

    # 上述代码中的self._apply_activation 函数实现了不同类型的激活函数的前向计算过程,
    # 尽管此处我们只使用Sigmoid 激活函数一种。代码如下:
    def _apply_activation(self, r):
        # 计算激活函数的输出
        if self.activation is None:
            return r  # 无激活函数,直接返回
        # ReLU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relu':
            return np.maximum(r, 0)
        # tanh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tanh':
            return np.tanh(r)
        # sigmoid 激活函数
        elif self.activation == 'sigmoid':
            return 1 / (1 + np.exp(-r))
        return r

    # 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激活函数,它们的导数计算实现如下:
    def 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self, r):
        # 计算激活函数的导数
        # 无激活函数,导数为1
        if self.activation is None:
            return np.ones_like(r)
        # ReLU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relu':
            grad = np.array(r, copy=True)
            grad[r > 0] = 1.
            grad[r <= 0] = 0.
            return grad
        # tanh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tanh':
            return 1 - r ** 2
        # Sigmoid 函数的导数实现
        elif self.activation == 'sigmoid':
            return r * (1 - r)
        return r


# 神经网络模型
class NeuralNetwork:
    def __init__(self):
        self._layers = []  # 网络层对象列表

    def add_layer(self, layer):
        # 追加网络层
        self._layers.append(layer)

    # 网络的前向传播只需要循环调各个网络层对象的前向计算函数即可,代码如下:
    # 前向传播
    def feed_forward(self, X):
        for layer in self._layers:
            # 依次通过各个网络层
            X = layer.activate(X)
        return X

    def backpropagation(self, X, y, learning_rate):
        # 反向传播算法实现
        # 前向计算,得到输出值
        output = self.feed_forward(X)
        for i in reversed(range(len(self._layers))):  # 反向循环
            layer = self._layers[i]  # 得到当前层对象
            # 如果是输出层
            if layer == self._layers[-1]:  # 对于输出层
                layer.error = y - output  # 计算2 分类任务的均方差的导数
                # 关键步骤:计算最后一层的delta,参考输出层的梯度公式
                layer.delta = layer.error * layer.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output)
            else:  # 如果是隐藏层
                next_layer = self._layers[i + 1]  # 得到下一层对象
                layer.error = np.dot(next_layer.weights, next_layer.delta)
                # 关键步骤:计算隐藏层的delta,参考隐藏层的梯度公式
                layer.delta = layer.error * layer.apply_activation_derivative(layer.last_activation)

        # 循环更新权值
        for i in range(len(self._layers)):
            layer = self._layers[i]
            # o_i 为上一网络层的输出
            o_i = np.atleast_2d(X if i == 0 else self._layers[i - 1].last_activation)
            # 梯度下降算法,delta 是公式中的负数,故这里用加号
            layer.weights += layer.delta * o_i.T * learning_rate

    def train(self,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learning_rate, max_epochs):
        # 网络训练函数
        # one-hot 编码
        y_onehot = np.zeros((y_train.shape[0], 2))
        y_onehot[np.arange(y_train.shape[0]), y_train] = 1

        # 将One-hot 编码后的真实标签与网络的输出计算均方误差,并调用反向传播函数更新网络参数,循环迭代训练集1000 遍即可
        mses = []
        accuracys = []
        for i in range(max_epochs + 1):  # 训练1000 个epoch
            for j in range(len(X_train)):  # 一次训练一个样本
                self.backpropagation(X_train[j], y_onehot[j], learning_rate)
            if i % 10 == 0:
                # 打印出MSE Loss
                mse = np.mean(np.square(y_onehot - self.feed_forward(X_train)))
                mses.append(mse)
                accuracy = self.accuracy(self.predict(X_test), y_test.flatten())
                accuracys.append(accuracy)
                print('Epoch: #%s, MSE: %f' % (i, float(mse)))
                # 统计并打印准确率
                print('Accuracy: %.2f%%' % (accuracy * 100))
        return mses, accuracys

    def predict(self, X):
        return self.feed_forward(X)

    def accuracy(self, X, y):
        return np.sum(np.equal(np.argmax(X, axis=1), y)) / y.shape[0]


def main():
    X, y,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load_dataset()
    # 调用 make_plot 函数绘制数据的分布,其中 X 为 2D 坐标, y 为标签
    make_plot(X, y, "Classification Dataset Visualization ")
    plt.show()
    nn = NeuralNetwork()  # 实例化网络类
    nn.add_layer(Layer(2, 25, 'sigmoid'))  # 隐藏层 1, 2=>25
    nn.add_layer(Layer(25, 50, 'sigmoid'))  # 隐藏层 2, 25=>50
    nn.add_layer(Layer(50, 25, 'sigmoid'))  # 隐藏层 3, 50=>25
    nn.add_layer(Layer(25, 2, 'sigmoid'))  # 输出层, 25=>2
    mses, accuracys = nn.train(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0.01, 1000)

    x = [i for i in range(0, 101, 10)]

    # 绘制MES曲线
    plt.title("MES Loss")
    plt.plot(x, mses[:11], color='blue')
    plt.xlabel('Epoch')
    plt.ylabel('MSE')
    plt.savefig('训练误差曲线.svg')
    plt.close()

    # 绘制Accuracy曲线
    plt.title("Accuracy")
    plt.plot(x, accuracys[:11], color='blue')
    plt.xlabel('Epoch')
    plt.ylabel('Accuracy')
    plt.savefig('网络测试准确率.svg')
    plt.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参考文献:
[1] https://blog.csdn.net/woai8339/article/details/88628509
[2] https://blog.csdn.net/Liang_xj/article/details/85003467
[3]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60025/article/details/119832866?spm=1001.2014.3001.5501
[4]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60025/article/details/119607666?spm=1001.2014.3001.5501
[5] D. E. Rumelhart, G. E. Hinton 和 R. J. Williams,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 Nature, 卷 323, 编号 6088, pp. 533-536, 1986.
[6] 尼克, 人工智能简史, 图灵教育, 2017.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深度学习(32)随机梯度下降十: 手写数字识别问题(层) 的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 使用非对称加密(RSA) 实现前端加密后端解密

    数据加密方式有 单向加密 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 加密盐 散列函数 数字签名 1 单向加密 单向加密通过对数据进行摘要计算生成密文 密文不可逆推还原 只能加密 不能解密 常用于提取数据的指纹信息以此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但是会引发雪崩效应 雪崩
  • Wallpaper Engine软件——html做为壁纸

    我给各位大大们带来的是一款电脑壁纸软件 名称 Wallpaper Engine 这款由Steam发布的壁纸软件除具备将视频 音频 图片作为桌面壁纸播放外 还具有 1 支持鼠标交互式的壁纸 2 支持HTMl甚至是EXE文件作为壁纸 3 还支持
  • X265交叉编译

    X265编译 x264基本被淘汰了 x265可向下兼容x264 使用脚本自动编译 bin sh 设置交叉编译的目标系统 CROSS SYSTEM NAME Linux 设置平台处理器 CROSS SYSTEM PROCESSOR armv8
  • python 读取 mat 文件

    详细参考 https docs scipy org doc scipy reference tutorial io html 1 mat4py库 功能 将Matlab 数据导入为基本的Python数据类型 矩阵是以行为组的存储方式 使用列表
  • 浅谈搜索引擎技术原理与架构

    搜索引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互联网产品 上网都离不开搜索 毫无疑问 在pc端 是多数流量的入口 大家都会说 有问题 百度一下 当初百度靠这句广告语 打开了国内很大的市场 曾经看过一个百度员工写的段子 今天一个出租出司机载我去上班 一边看着百度大
  • 拷贝构造函数的参数类型必须是引用

    在C 中 构造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和赋值函数 赋值运算符重载 是最基本不过的需要掌握的知识 但是如果我问你 拷贝构造函数的参数为什么必须使用引用类型 这个问题 你会怎么回答 或许你会回答为了减少一次内存拷贝 很惭愧的是 我的第一感觉
  • android实现ios形式的字体,实现各种自定义的字体

    这段时间整个人都是处在一种颓废的状态 不想做任何事情 每天就是行尸般的上班 下班 然后在家玩游戏 状态是差的要死 脑子感觉就是一片混沌态 也不知道要写些啥了 真的是太可怕 为了防止延续 决定先写篇基础的东西压压惊吧 这样的状态真的不想再有了
  • 数据治理-数据质量监控

    数据质量人人有责 这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更是数据工作者的生命线 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数据价值高低 数据质量管理是指在数据创建 加工 使用和迁移等过程中 通过开展数据质量定义 过程控制 监测 问题分析和整改 评估与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提
  • tensorflow中自定义激活函数

    一 tensorflow中常用的模型定义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model tf keras Sequential tf keras layers Dense 64 kernel initializer norma
  • LLVM程序分析与编译转换框架论文分享

    LLVM 2004年论文原文 概述 本文描述了 LLVM 低级虚拟机 一种编译器框架 旨在通过在编译时 链接时 运行时 以及运行之间的空闲时间 LLVM 以静态单一赋值 SSA 形式定义了一种通用的低级代码表示 具有几个新颖的特性 一个简单
  • 飞腾D2000 + X100 调试记录 X100出来的 DP显示有问题(不显示), USB 接口不能使用的问题。

    1 DP显示出问题时的现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 DP显示出问题时的现象 A 板子电压正常 B DP信号在显示屏上有几条颜色的横线在闪 其他都是黑屏 C 使用D2000的调试串口 进入拷入系统盘的系统 发现进入系统正常 之后查看 其他设备
  • vuejs父子传值,兄弟组件传值

    子传父 子组件需要传递的数据 this emit func1 data this emit func1 data 其中func1对应到父组件中 在父组件引入子的模块中使用 v on绑定 对应上面的传值即 v on func1 fatherF
  • 机器学习概率论相关学习笔记

    一 什么是均值 在概率论中 均值是指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也称为数学期望 它是对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加权平均 其中权重是每个可能取值发生的概率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 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x P x 其中 x表示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 P x 表示随机变量
  • 蓝桥杯—单片机第十四届底层驱动函数修改

    本文总结了关于14届蓝桥杯单片机底层驱动文件相较13届的变化所需作出的改变 总体区别不大 欢迎批评指正 1 不再提供 h文件 故要牢记头文件书写格式 与引用格式 添加步骤 2 Onewire c文件 1 头文件添加 include reg5
  • 如何分解质因数

    如何分解质因数 质数 因数 合数 和倍数的知识 的结构图 在小学数学里 两个正整数相乘 那么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或称为约数 质数 是指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自然数 其余的叫做合数 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所有的 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 素数
  • MIPI CSI相关计算

    本文介绍MIPI CSI相关计算 MIPI CSI为目前Image Sensor和Host连接常用的接口 目前MIPI CSI最高传输速率为2 5Gbps lane 也有一些低版本的最高传输速率为1 5Gbps lane 我们在连接Imag
  • Ubuntu中安装Pytorch

    第一步 为PyTorch单独创建conda环境 需要先创建一个单独的conda环境 用于匹配对应的PyTorch版本 这一步不是必须的 但可以很方便的为PyTorch创建一个干净且独立的Python环境 这里使用比较稳定的3 6版本的Pyt
  • 利用python的matplotlib画图技巧

    目录 1 如何完全显示所有刻度 2 修改jupyter notebook输出图片大小 1 如何完全显示所有刻度 如果我们在没有设置坐标轴刻度的情况下 显示坐标情况及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matplotlib pyplot as plt
  • sonarLint使用

    转载 sonarLint使用 mine wz的博客 CSDN博客
  • 深度学习(32)随机梯度下降十: 手写数字识别问题(层)

    深度学习 32 随机梯度下降十 手写数字识别问题 层 1 数据集 2 网络层 3 网络模型 4 网络训练 本节将利用前面介绍的多层全连接网络的梯度推导结果 直接利用Python循环计算每一层的梯度 并按着梯度下降算法手动更新 由于Ten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