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平板显示技术比较

2023-05-16

各种平板显示技术简介
 

CRT发展历史
    CRT( Cathode Ray Tube)即阴极射线管,作为成像器件,它是实现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阴极射线管(CRT)是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Kari Ferdinand Braun)发明的,1897年被用于一台示波器中首次与世人见面。随后1907年罗辛在利用阴极射线管(CRT)接收器设计机械式扫描仪,1929年俄裔美国科学家佐尔金佐里金发展电子扫描的映像真空管,再到1949年第 1台荫罩式彩电问世。一百年来,以CRT为核心部件的显示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电脑用的CRT显示器也象电视一样步入千家万户。而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对显示效果、品质、健康、环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CRT的发展经历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荫罩式纯平面,直到以索尼平面珑、三菱钻石珑为代表的荫栅式纯平显像管的不断完善。
 
产品应用
阴极射线管(CRT)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实现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图像色彩丰富、还原性好、全彩色、高清晰度、较低成本和丰富的几何失真调整能力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工业监视器、投影仪等终端显示设备。

FED
发展历史
场发射电极理论最早是在1928年由R. H. Fowler与L. W. Nordheim共同提出。不过,真正以半导体技术研发出场发射电极组件,开启运用场发射电子作为显示器主要技术,却是在1968年由C. A. Spindt提出后,才吸引后续众多研发者的投入。但是,一直到1991年以前,场发射电极的应用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直到法国LETI CENG公司在1991年第四届国际真空微电子会议上展出了一款运用场发射电极技术制成的显示器成品后,这种技术才真正被世人注意,并吸引了众多大公司的投入,也从此让FED加入平面显示器的竞争行列,成为TFT-LCD、PDP等大型化显示技术的竞争对手。
技术原理
场致电子发射又称为冷电子发射,只需要在阴极表面加一个强电场,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能量,就能使阴极内的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表面逸出。它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场致电子发射显示器即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其工作原理是使用电场自发射阴极(cathode emitter)材料的尖端放出电子来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粉,激活荧光粉而发光,有点类似CRT的工作原理,但不同的是CRT在显像管内部有三个电子枪,为了使电子束获得足够的偏离还不得不把显像管做得必须有一段距离长,因此CRT显示器又大又厚又重。而FED在每一个荧光点后面不到3mm处都放置了成千上万个极小的电子发射器,同时用场发射技术作为电子来源以取代传统CRT显像管中的热电子枪,由于不是使用热能,使得场发射电子束的能量分布范围较传统热电子束窄而且具有较高亮度,因而可以用于平面显示器并带来了很多优秀特色。
产品优点
FED显示技术把CRT阴极射线管的明亮清晰与液晶显示的轻、薄结合起来,结果是具有液晶显示器的厚度、CRT显示器般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比液晶显示器大得多的亮度。因此,FED显示器将在很多方面具有比液晶显示器更显著的优点:更高的亮度可以在阳光下轻松地阅读;高速的响应速度使得它能适应诸如游戏电影等快速更新画面的场合;内置的千万冗余电子发射器让其表面比液晶显示器更凹凸不平,视角更宽广,面板的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发射器的数量大大过剩,使合格率更高。即使十分之一的发射器失效,亮度的损失也可以忽略。
产品缺点
这种技术需要的电量很大,很难被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它们比最初设想的更难制造。 而且它们在尺寸方面有限制:到目前为止被展示过的最大的显示器是15寸的。也导致了目前FED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市场应用尚需时日。


SED
    SED的全称是“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译成中文就是“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
SED在最初研制时也被称作surface conduction emitter (SCE),佳能公司在1986年开始SED技术的研发,从1999年起佳能与日本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东芝公司一起开发SED显示器。2004年10月佳能和东芝共同投资组建了SED公司,总投资达到18.2亿美元。新组建的SED公司在2005年正式将SED显示器商品化,开始生产主要供大尺寸平板电视使用的SED面板。
 
    前玻璃基板上涂有红、绿、蓝三色荧光粉,并作为阳极相对后玻璃基板加有几千伏的高压。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后玻璃基板上制作对应每个像素的金属电极,并用喷墨印刷的方法在金属电极间制作氧化钯薄膜电子发射阴极。上图右下角就是单个像素的示意图。生成了氧化钯膜的金属电极间距只有4-6个纳米,当金属电极间加上十几伏的电压后,极间将形成超高电场,氧化钯膜中的电子会被牵引出来,形成电子发射。由于金属电极是沿着同一块玻璃基板排列,所以刚发射出来的电子是在玻璃基板表面传导的,这是这种器件被命名为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的原因,这也是SED与其它的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的区别所在。
    SED只是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的一种。
    SED的唯一区别就是起牵引电子作用的柵极并不是与电子发射阴极平行排列在下玻璃基板上,而是制作在电子发射阴极和阳极(上玻璃基板)之间,因此仅仅是电极制作工艺的区别。
FED从上世纪90年代初做出实用化的样机,到90年代中期实现商业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至今我们也没有看到其对显示工业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了前期受到阴极和柵极的制造工艺的困扰之外,还有如下的问题需要解决:
(1) 为了不影响电子的发射和运行,FED的内部为超高真空状态,其表面要承受超过每平方米10吨的压力,内部的支撑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决定了FED的尺寸不可能做的太大,由此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CRT会如此笨重,且其极限尺寸只能达到45英寸。
(2) 高速电子打到荧光粉后会把其内部吸附的气体解吸出来,造成真空度降低。因此FED的寿命与真空保持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VFD发展历史
    真空荧光显示屏(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简称VFD)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自发光平板显示器,由于其特有的高亮度、广视角、耐环境等优点,在显示器家族中独树一帜,常被用作人机对话的终端显示器。
虽然荧光显示技术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迅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圆柱单位发展到平板多位管,八十年代的主流产品是厚膜阵列型产品,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主要产品则为薄膜岛栅产品。在薄膜岛栅技术的基础上,各种新型的VFD相继问世,并由于其优越性、新颖性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原理
    普通的VFD是三极管结构的电子管,至少在一个方向可以看到透明的真空容器内,置有灯丝(直热式氧化物阴极)、栅极(栅网)以及阳极(涂覆有显示图形的荧光粉的导体)等基本电极,还置有各种金属零部件,及通过厚膜或薄膜技术形成的膜层等。
    灯丝是在不妨碍显示的极细钨丝蕊线上,涂覆上钡(Ba)、锶(Sr)、钙(Ca)的氧化物(三元碳酸盐),再以适当的张力安装在灯丝支架(固定端)与弹簧支架(可动端)之间,在两端加上规定的灯丝电压,使阴极温度达到6000C左右而放射热电子。栅极也是在不妨碍显示的原则下,将不锈钢等的薄板予以光刻蚀(PHOTO-ETHING)后成型的金属网格(MESH),在其上加上正电压,可加速并扩散自灯丝所放射出来的电子,将之导向阳极;相反地,如果加上负电压,则能拦阻游向阳极的电子,使阳极消光。阳极是指在形成大致显示图案的石墨等导体上,依显示图案的形状印刷荧光粉,于其上加上正电压后,因前述栅极的作用而加速,扩散的电子将会互相冲击而激发荧光粉,使之发光。
技术分类
    按VFD的结构、显示形式、显示内容、驱动方式来分类,如图所示,已达到商品化的具体组合的品种有数千种之多。
产品特点
 自发光,显示清晰
 容易实现多色显示
 图形设计自由度大
 工作电压比较低
 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
应用领域
    由于它可以做多色彩显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电压来驱动,易与集成电路配套,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如下领域:
 汽车VFD面板
 家电VFD面板
 音响、VTR VFD面板
 事务机用VFD面板
 计量仪器用VFD面板
 通信设备用VFD面板
 
PDP发展历史
    等离子显示器于1964年由美国的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教授发明,70年代初实现了10英寸512×512线单色PDP的批量生产,80年代中期,美国的Photonisc公司研制了60英寸级显示容量为2048×2048线单色PDP。但直到90年代才突破彩色化、亮度和寿命等关键技术,进入彩色实用化阶段。
    1993年日本富士通公司首选进行21英寸640×480像素的彩色平等PDP生产,接着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锋和WHK等公司先后推出了各自研制的彩色PDP,其分辨率达到实用化阶段。富士通公司开发的55英寸彩色PDP的分辨率达到了1920×1080像素,完全适合高清晰度电视的显示要求。近年来,韩国的LG、三星、现代,我国台湾省的明基、中华映管等公司都已走出了研制开发阶段,建立了40英寸级的中试生产线,美国的Plasmaco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和法国的汤姆逊公司等都开发了各自的PDP产品。
技术原理
    PDP(Plasma Display Panel)即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等离子体(Plasma)是指正负电荷共存,处于电中性的放电气体的状态。PDP属于自发光型显示器。PDP有六大关键部件即等离子显示屏体(PANEL)、驱动电路、屏蔽玻璃(EMI filter)、电源(PSU)、接口电路(VSC)和外壳(Cover )组成。
    等离子显示屏一种利用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显示装置,其工作机理类似普通日光灯,由相距几百微米的两块玻璃板,中间排列大量的等离子管密封组成的。每个等离子管是在两层间隔为100~200um的玻璃衬板之间隔成的小室,每个小室内都充有氖氙气体。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辉光放电,产生紫外光(147nm),激发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磷光体荧光粉出可见光。每个等离子腔体作为一个像素。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变化,合成各种灰度和色彩的电视图像。
    按PDP驱动方式分PDP有交流型(AC)和直流型(DC)两种类型。其中交流驱动式又分为存储效应型和刷新型,直流驱动式又分为刷新型和自扫描型。但是由于图像不会产生闪烁、具有由显示屏确定的存储特性及较高的亮度三个原因,交流电压驱动的PDP(ACPDP)处于技术主流地位。
技术特点
PDP优点:
1、 纯平面显示、厚度薄、体积小、重量轻
2、 屏幕亮度均匀、不会因地磁影响出现色彩漂移、几何失真和噪音现象
3、 色彩还原性好,灰度可超过256级,相应速度快、宽视角(可达到160度)
4、 具有记忆特性,高亮度、高解析度、高对比度、大屏幕(可达70吋)
5、 多种音效、画效,可变色温,低环境光反射,无X射线辐射
PDP缺点:
1、 承压能力差
2、 功耗大、光效低
3、 成本高、价格昂贵
应用领域
PDP工作在全数字化模式,易于制成大屏幕显示,是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计算机工作站及多媒体终端理想的显示器件。尤其是近年来,关键技术基本突破,产品性能逐渐提高并已达到实用水平。预期今后在大屏幕壁挂电视、计算机工作站、多媒体显示等领域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STN发展历史
    1888年一位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Renitzer发现一种螺旋性甲苯酸盐的化合物具有两个不同温度的熔点。而它的状态介于我们一般所熟知的液态与固态物质之间,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却具有液体和结晶双方性质的物质,也由于其独特的状态,后来便把它命名为「Liquid Crystal」,就是液态结晶物质的意思。1968年美国RCA公司(收音机与电视的发明公司)沙诺夫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发现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压的影响,改变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且可以让射入的光线产生偏转的现象。利用这一原理,RCA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的屏幕。尽管液晶的发现比真空管或是阴极射线管还早,但直到1962年才有第一本由RCA研究小组的化学家乔.卡司特雷诺(Joe Castellano)先生所出版的书籍来描述。而与显像管相同的,这两项技术虽然都是由美国的RCA公司所发明的,却分别被日本的Sony与夏普Sharp两家公司发扬光大。不过,虽然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发现,但是真正被应用到具体的产品中,却是在80年后的事情了。1973年日本的夏普公司首次将它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今天,液晶显示技术作为人机被广泛的用在一般的电子产品中,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视、手机、工业仪表等。
液晶材料的特性
    液晶显示器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液晶分子的液体特性使得它具有两种非常有用的特点:如果你让电流通过液晶层,这些分子将会以电流的流向方向进行排列,如果没有电流,它们将会彼此平行排列。如果你提供了带有细小沟槽的外层,将液晶倒入后,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并且内层与外层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排列。液晶的第三个特性是很神奇的,液晶层能够使光线发生扭转。液晶层表现的有些类似偏光器,这就意味着它能够过滤掉除了那些从特殊方向射入之外的所有光线。此外,如果液晶层发生了扭转,光线将会随之扭转,以不同的方向从另外一个面中射出。
    液晶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被用来当作一种开关,即可以阻碍光线,也可以允许光线通过。液晶单元的底层是由细小的脊构成的,这些脊的作用是让分子呈平行排列。上表面也是如此,在这两侧之间的分子平行排列,不过当上下两个表面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时,液晶成了随着两个不同方向的表面进行排列,就会发生扭曲。结果便是这个扭曲了的螺旋层使通过的光线也发生扭曲。如果电流通过液晶,所有的分子将会按照电流的方向进行排列,这样就会消除光线的扭转。如果将一个偏振滤光器放置在液晶层的上表面,扭转的光线通过了,而没有发生扭转的光线将被阻碍。因此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改变LCD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线在加电时射出,而不加电时被阻断。也有某些设计了省电的需要,有电流时,光线不能通过,没有电流时,光线通过。
    由于STN、TFT两种液晶显示技术都以TN技术基础发展而来的,所以先理解TN液晶技术有利于理解其它两种技术。
TN技术原理
    TN型液晶显示器结构中包括了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细纹沟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导电的玻璃基板。
    不加电场的情况下,入射光经过偏光板后通过液晶层,偏光被分子扭转排列的液晶层旋转90度,离开液晶层时,其偏光方向恰与另一偏光板的方向一致,因此光线能顺利通过,整个电极面呈光亮。当加入电场的情况时,每个液晶分子的光轴转向与电场方向一致,液晶层因此失去了旋光的能力,结果来自入射偏光片的偏光,其偏光方向与另一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成垂直的关系,并无法通过,电极面因此呈现黑暗的状态。
    其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导电玻璃间,液晶分子会依配向膜的细沟槽方向依序旋转排列,如果电场未形成,光线会顺利的从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转其行进方向,然后从另一边射出。如果在两片导电玻璃通电之后,两片玻璃间会造成电场,进而影响其间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进行扭转,光线便无法穿透,进而遮住光源。这样所得到光暗对比的现象,叫做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简称TNFE(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在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都是用扭转式向列场效应原理所制成。
STN技术原理
    STN型的显示原理与TN相类似,不同的是TN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的液晶分子是将入射光旋转90度,而STN超扭转式向列场效应是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 要在这里说明的是,单纯的TN液晶显示器本身只有明暗两种情形(或称黑白),并没有办法做到色彩的变化。但如果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加上一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个子像素(sub-pixel),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再经由三原色比例之调和,也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型的液晶显示器如果显示屏幕做的越大,其屏幕对比度就会显得较差,不过藉由STN的改良技术,则可以弥补对比度不足的情况。
产品应用
    平面显示技术在近期呈现多元的发展,在LCD产业中,成熟的TN/STN技术面对诸多新兴的TFT、LTPS TFT、OLED等的强力竞争,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虽然TN/STN LCD在色彩表现、反应速度等性能方面不如TFT,但由于TN/STN LCD在低耗电及售价低的优势下,在结合近期开发的65K色、反应速度小于60ms等新技术后,仍能有效满足中小尺寸产品在动画显示方面的需求。展望未来,虽然在整体产量大幅成长的机会不大,但在中小尺寸显示设备中仍大有应用空间,如手机、PDA、数字相机、电子表、计算器等。

OLED发展历史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有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1953年A.Bernanose等人在蒽单晶片的两侧加400V的直流电压时,观察到了发光现象,这是有机EL的最早报道。到了七十年代,单晶方面的工作积累促进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1970年,D.F.Williams等人在100V驱动电压下得到了量子效率达5%的有机EL器件。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C.W.Tang及其合作者采用新结构和选用新材料,首次将空穴传输层引入了有机薄膜发光器件中,制备了具有双层结构的器件,使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技术原理
    OLED基本结构如下图,利用一个薄而透明具导电性质的铟锡氧化物(ITO)为正极,与另一金属阴极以如同三明治般的架构,将有机材料层包夹其中,有机材料层包括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通入适当的电流,此时注入正极的电洞与阴极来的电荷在发光层结合时,即可激发有机材料生成光线,而不同成分的有机材料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因此选择不同的发光材料就可以实现全色的显示。
 
   目前主要应用市场:手机副屏、音响设备、MP3等。
技术性能:
◆抗振性好
    ◆主动发光
    ◆低功耗
    ◆视角宽,响应速度快——视角大于170°,响应速度几微妙
    ◆宽温工作
    ◆超薄膜,重量轻
    ◆工艺简单,成本低
    ◆高对比度
    ◆发光颜色丰富,易实现彩色显示
    ◆大尺寸、高分辨率
    ◆可制作在柔软衬底上,器件可挠曲化
    ◆材料满足绿色环保要求
有机电致发光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1) 载流子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
2) 载流子的传输( 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内传输)
3) 载流子复合与激子的形成
4) 激子衰减而发出光子(在发射层中实现)
技术分类
以OLED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来看,一是以染料及颜料为材料的小分子器件系统,另一则以共轭性高分子为材料的高分子器件系统。同时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二极管整流与发光的特性,因此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亦被称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则被称为PL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小分子及高分子OLED在材料特性上可说是各有千秋,但以现有技术发展来看,如作为监视器的信赖性上,及电气特性、生产安定性上来看,小分子OLED现在是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投入量产的OLED组件,全是使用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现阶段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 寿命短(10000小时以内)、红蓝色纯不够
◆ 亮度受驱动电流制约
◆ 可靠性低
◆ 大面积化难度大
◆ 知识产权被垄断
◆ 配套产品滞后,价格还偏高

TFT发展历史
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TFT-LCD生产技术,TFT LCD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技术原理
    TFT LCD源自TN和STN,但不论是技术原理还是制造工艺却比TN和STN复杂的多,TFT LCD面板主要是由偏振片、玻璃基板、公共电极、ITO像素电极、控制IC、彩膜(CF)等构成。
 
    TFT就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简称,一般代指薄膜液晶显示器,而实际上指的是薄膜晶体管(矩阵)——  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 matrix TFT)的来历。那么图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基本原理很简单:显示屏由许多可以发出任意颜色的光线的像素组成,只要控制各个像素显示相应的颜色就能达到目的了。在TFT LCD中一般采用背光技术,为了能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和亮度就需要在每一个像素之后安装一个类似百叶窗的开关,当“百叶窗”打开时光线可以透过来,而“百叶窗”关上后光线就无法透过来。当然,在技术上实际上实现起来就不像刚才说的那么简单.
    目前使用的最普遍的是扭曲向列TFT液晶显示器(Twisted Nematic TFT LCD),来讲解一下TFT的基本原理。一个成品TFT显示屏,一般由一个夹层组成,组成这个夹层的每一层大致是偏光板、彩色滤光片组成,这两层之间就是液晶层。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决定了多少光可以通过以及生成何种颜色的光。这个夹层位于两层玻璃基板之间。在上层玻璃基板上有FED晶体管,而下层是共同电极,他们共同作用可以生成能精确控制的电场,电场决定了液晶的排列方式。 大家知道三原色,所以构成显示屏上的每个像素需上面介绍的三个类似的基本组件来构成,分别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
    在上、下两层上都有沟槽,其中上层的沟槽是纵向排列,而下层是横向排列的。而下层是横向排列的。当不加电压液晶处于自然状态,从发光图3扭曲向列TFT显示器工作原理图示意图层发散过来的光线通过夹层之后,会发生90度的扭曲,从而能在下层顺利透过。
    当两层之间加上电压之后,就会生成一个电场,这时液晶都会垂直排列,所以光线不会发生扭转——结果就是光线无法通过下层。
    TFT像素架构,彩色滤光镜依据颜色分为红、绿、蓝三种,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组成一组(dot pitch)对应一个像素每一个单色滤光镜称之为子像素(sub-pixel)。也就是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最大支持1280×1024分辨率的话,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个子像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768)那么一个像素大约是0.0188英寸(相当于0.30mm),对于18.1英寸的TFT显示器而言(1280×1024),就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mm)
    我们知道,像素对于显示器是有决定意义的,每个像素越小显示器可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就会越大。不过由于晶体管物理特性的限制,目前TFT每个像素的大小基本就是0.0117英寸(0.297mm),所以对于15英寸的显示器来说,分辨率最大只有1280×1024。
产品应用
TFT LCD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电子仪器、仪表
   *   文字处理机
   *   电子手表、计算器
   *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   台式电脑监视器
   *   工业监视器
   *   摄像机、数码相机
   *   投影显示
   *   车载或便携式VCD、DVD
   *   手机屏、PDA 、GPS
   *   液晶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DLP
技术原理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or)数码光输处理器包括数码微镜元件(DMD)、光源、彩色滤波器系统、冷却系统、照明及投射光学镜头。DLP投影机以DMD(Digital Micor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作为成像器件. 单片DMD由很多微镜组成,每个微镜对应一个像素点 ,DLP投影机的物理分辨率就是由微镜的数目决定的。其工作过程如下:光源所发白光,经分色轮着色,被分成不同时段的红绿蓝三束色光。三色光经DMD反射成像,最后三色像分时间先后进行叠加,还原出原色投放屏幕。
    DMD可形容是一个半导体光开关制。数万个微小的四方镜面(16×16MM)组合在有铰式记忆系统(SRAM)上面。每块镜能开关一个光的像素。铰可让镜面呈两种情况倾斜:开进+10度:关时-10度;当镜面不工作时停在静止的0度。根据应用,DLP系统可接受数码或模拟讯号。模拟讯号在DLP中或原厂器材前端处理器中转换成数码。任何错杂的影视讯号均会经过处理变成一个完整画幅的视频讯号,从这里,讯号通过DLP影视处理转变成累进的红、绿、蓝(RGB)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形成整个二位元比特(0和1)数据面。一旦影视和图解讯号变成数码形式即传送到DMD,每个讯息的像素以1:1比率直接在它自己的镜面上制图,以数码控制极为准确。
技术特点
技术优点:
    DLP显示板的优点是它们有极快的响应时间。你可以在显示一帧图像时将独立的像素开关很多次。它使利用一块显示板通过逐场过滤(field-sequential)方式产生真彩图像。步骤如下:首先,绿光照射到面板上,机械镜子进行调整来显示图像的绿色像素数据。 然后镜子再次为图像的红色和蓝色的像素数据进行调整。(一些投影仪通过使用第四种白色区域来增加图像的亮度并获得明亮的色调。)所有这些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人的眼睛无法察觉。循序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图像在大脑中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彩色的图像。
    对高质量的投影系统,可以使用3块DLP显示板。每块板分别被被打上红色、绿色和蓝色,图像被重组为一个单一的真彩色的图像。这种技术已经被用在一些数字电影院中的大型投影设备上。DLP显示板有高分辨率而且非常可靠。 它们的对比度大约是多晶硅LCD投影仪的两倍,这使它们在明亮的房间中更有效。
技术缺点:
    DLP本身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它们比多晶硅面板更贵。当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移动的点的时候,(尤其是在黑色背景上的白点),你会发现采用逐场过滤方式的图像将会分解为不同的颜色。使用投影机时,电机带动色轮旋转时会发出一定的噪音。现在市面上的一种新的固态滤色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应用领域
    DLP应用的前景非常看好,小型DLP投影机正在进军家庭娱乐市场。DLP技术在桌面投影显示器市场也有光明的前景。
LCOS
面板结构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属于新型反射式微LCD,其结构是在硅片上“生长”液晶,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制作驱动面板(又称CMOS-LCD),经过研磨技术磨平后镀上铝当反射镜,形成CMOS基板,再将CMOS基板与含有透明电极的玻璃(ITO)极板贴合,再注入液晶,进行封装(见图 1)。在单晶硅片上集成CMOS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通过开孔把漏电极和像素电极连结,像素电极用铝做成反射电极。为防止强光照射沟道,加一层金属挡光层。另一侧基板是ITO电极的玻璃板。液晶层盒厚受像素尺寸限制,一般盒厚为几微米.
投影显示系统技术原理
    LCOS投影机的基本原理与LCD投影机相似,只是LCOS投影机是利用LCOS面板来调变由光源发射出来欲投影至屏幕的光信号,当光线照射到LCOS芯片时,其反射光就受到CMOS电极和ITO电极之间电压的调制,因此LCOS芯片实际上是一种光调制器件。利用这种特性,将图像或数据信息转换为CMOS电极阵列的电压,就可以实现反射光的成像。光源的光经过极化和传输系统到棱镜分光为红绿兰三种光并照射到LCOS芯片上被图像调制,调制后的光线在经光会聚系统合成后进入投影镜头并照射到屏幕上成像。
    LCOS面板是以CMOS芯片为电路基板,因此无法让光线直接穿过,其分光合光系统设计和LCD投影机有些不同,通常需要在分光合光系统中利用偏极化分光镜(PoLarization BeaM SPLiter;PBS),将入射LCOS面板的光束与反射后的光束分开。
    由光源所发出的光经由DiChroiC Mirror(双色镜)后分成R、G、B三色光,此三色光分别通过各自的PBS后,会反射S偏光进入LCOS面板,当液晶显示为亮态时,S偏光将改变成P偏光,最后以双色棱镜(DiChroiC PriSM)组合调变过的三道偏极光,投射至屏幕处得到影像。
应用领域
    和透射式LCD技术相比,LCOS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高分辨率和充分的色彩表现,而且可以较大地降低成本。LCOS的用途十分广泛,大到背投彩电,小至数码相机都可以使用它作为显像器件。虽然LCOS看起来简单,但要产品化还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形成产业。LCOS技术一经推出便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影响,但由于制造工艺等方面原因,目前基于LCOS技术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量产,只有少数厂家开发出了应用于投影机的LCOS芯片和应用LCOS技术的投影机及背投电视样机。LCOS技术在以后大屏幕显示应用领域里具有很大优势,它没有晶元模式,且具有开放的架构和低成本的潜力。

 

转自http://www.nanomicrotech.com/dispservice3.asp?id=79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各种平板显示技术比较 的相关文章

  • OpenFlow Switch Specification 1.3.0 (三)

    六 OpenFlow 安全通道 xff08 OpenFlow Channel xff09 OpenFlow 通道是连接每一个交换到控制器的接口 通过这个接口 xff0c 控制器配置和管理交换机 xff0c 从交换机接收事件 xff0c 向交
  • MATLAB并行加速方法

    用MATLAB运行计算任务时 xff0c 有时会遇到程序中有很多重复计算部分 xff0c 多次循环中 xff0c 每一次的计算之间无相互依赖 xff08 即后一次的计算不需要使用到前一次的计算结果 xff09 xff0c 可能仅改变了输入参
  • 一名本科毕业女程序员的2013总结

    姓名 xff1a XXX 性别 xff1a 女 学历 xff1a 大学本科 毕业时间 xff1a 2013 06 31 参加工作 xff1a 2013 07 03 单位 xff1a 北京 某国企下属单位 职位 xff1a 程序员 1 初始
  • .NET用NCO连接SAP RFC---写数据到SAP

    1 环境 xff1a a win7 43 64位操作系统 b VS2012 c nco3 0 xff08 64bit 下载网址 xff1a http www dllbang com dll sapnco dll xff09 xff0c d
  • .NET Framwork,C#入门开发教程,零基础必看

    初识 NET Framwork和开发过程 一 什么是 NET Framework NETFramework是一个开发平台 xff0c 可以在其上使用多种语言开发程序 xff1a 如C xff0c VB xff0c C 43 43 xff08
  • 如何清除IIS缓存

    问题描述 xff1a 在IIS的默认网站下创建了一个虚拟目录名A xff0c 然后删除这个虚拟目录 后来需要重新创建一个同名虚拟目录 xff0c 映射的还是原来的项目文件 xff0c 只是项目文件的物理路径发生了变化 xff0c 这个新虚拟
  • jqGrid 多选复选框 编辑列

    1 首先看一下效果 2 html代码 lt table id 61 34 grid table 34 gt lt table gt 3 在 function 方法中 xff0c 写如下方法 xff0c 用json数据填充jqGrid xff
  • Asp.net WebApi 项目示例(增删改查)

    1 WebApi是什么 ASP NET Web API 是一种框架 xff0c 用于轻松构建可以由多种客户端 xff08 包括浏览器和移动设备 xff09 访问的 HTTP 服务 ASP NET Web API 是一种用于在 NET Fra
  • C# 多线程 用委托实现异步_调用委托的BeginInvoke和EndInvoke方法

    1 C 中的每一个委托都内置了BeginInvoke和EndInvoke方法 xff0c 如果委托的方法列表里只有一个方法 xff0c 那么这个方法就可以异步执行 xff08 不在当前线程里执行 xff0c 另开辟一个线程执行 xff09
  • Vue2 模板template的四种写法

    lt div id 61 34 app 34 gt lt h1 gt 我是直接写在构造器里的模板1 lt h1 gt lt div gt lt template id 61 34 demo3 34 gt lt h1 style 61 34
  • 计算机组成原理(四):计算机性能指标

    一 存储器容量相关知识 1 总容量的计算公式 xff1a 总容量 xff08 位bit xff09 61 存储单元个数 存储字长 总容量 xff08 字节Byte xff09 61 存储单元个数 存储字长 8 2 K 61 2 10 M 6
  • C++多线程——三种线程实现方式的区别与实际应用建议

    三种创建线程的方法分别在上述文章中已介绍 xff0c 分别为 xff1a CreateThread xff0c AfxBeginThread xff0c beginthread beginthreadex 区别 xff1a CreateTh
  • 安装.NET2003时,显示"安装程序无法访问Windows安装程序组件,安装程序无法继续"的解决办法

    确信 net框架 NET Framework 的没有安装到客户机器上 xff0c 将部分已安装的在控制面版中删除 将在安装光盘中的dotnetfx exe文件拷贝到C盘的根目录下 点击 开始 菜单的 运行 xff0c 输入 c dotnet
  • vscode_启动加速策略(插件冗余问题)/编辑卡慢问题

    文章目录 perfacedisable all installed Extensionsenable extensions you always use in every project path for every project by
  • C++与Java的语法区别

    C 43 43 与Java的语法区别 首先 xff0c 两个大的不同是主函数和怎样编译的不同 xff0c 接下来是许多小的区别 main 函数 C 43 43 自由浮动的函数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prin
  • [Linux] Linux系统权限644、755、777权限详解 & chmod 权限命令详细用法

    引入 首先来看看常见的Linux系统文件权限 xff1a 644 rw r r 700 rwx 755 rwxr xr x 777 rwxrwxrwx 数字部分 xff1a 从左至右 xff0c 每1位代表这个后面3位字母的和 字母部分 x
  • git clone 子模块(module)

    工作开发场景 xff1a 使用gitlab进行版本控制开发工作 xff0c 对git的使用并不是知道的很多 xff0c 第一次把项目整个gitclone 下来 xff0c 但是死活git clone不了子模块里面的代码 xff0c 这里做下
  • 数据挖掘之matplotlib入门

    简单介绍 matplotlib库是Python数据挖掘中的库之一 xff0c 主要用于2D绘图 xff0c 简单的3D绘图 xff0c 数据可视化的库 简单使用 xff08 一 xff09 画根直线 代码 xff1a span class
  • C++ 双冒号表示作用域运算符

    为什么会学习到双冒号作用域运算符 xff0c 是因为在 QT 中使用到通过 C 语言调用函数 open 和 close 来操作LED设备文件时 xff0c 需要在open 和 close 的前面加上 先看一个事例 xff1a span cl
  • 多层神经网络 ——小批量梯度下降法

    在前面的课程中 xff0c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非线性分类的任务 xff0c 需要使用多层神经网络 xff0c 多层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不再是凸函数 xff0c 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不规则函数 xff0c 这类函数求导数非常困难 xff0c 在求解

随机推荐

  • 嵌入式开发-一个小型的嵌入式系统msOS

    最近看到的一个小型的嵌入式系统 xff0c 国产 xff0c 惊为天人 xff0c 分享一下 链接 xff1a http www eefocus com wangsw blog 15 08 317762 0558c html
  • (hadoop学习-1)mapreduce实现数据过滤、聚合与排序

    翻译 xff1a http blog ditullio fr 2015 12 24 hadoop basics filter aggregate sort mapreduce 数据源 xff1a 对样例数据集Donations进行过滤 聚合
  • 利用ANTLR生成C++描述的分析程序

    摘要 ANTLR xff08 ANother Tool for Language Recognition xff09 是一种基于 LL xff08 k xff09 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xff08 以下简称分析器 xff09 生成工具 其生成
  • eclipse中遇到的JSP文件无法保存问题

    xfeff xfeff 提示设置的编码不包含在某个编码中 首先要保证自己写的编码名字正确 xff0c 因为如果编码拼写错误 xff0c 也不可以保存 然后 xff0c 解决方法如下 xff1a 在 Window 菜单里面找到 Prefere
  • 在 word 中 mathType 菜单灰色,无法使用

    问题 xff1a 在 word 中安装的 mathType 菜单是灰色的 xff0c 不能使用 解决方法 xff1a 把 C Program Files x86 Common Files microsoft shared VBA VBA6
  • 基本遗传算法(GA)的算法原理、步骤、及Matlab实现

    算法原理 遗传算法可以用来求函数的极值 xff08 1 xff09 用二进制编码来离散自变量 xff0c 码长根据离散精度来确定 码长为 l o g 2 xff08 m a x m i n 精 度 43 1 xff08 2 xff09 交叉
  • 机器人工具箱 V9.10(Robotics Toolbook) (1):建立机器人模型

    机器人学工具箱 xff08 Robotics Toolbook for Matlab 是matlab中专门用于机器人仿真的工具箱 xff0c 在机器人建模 轨迹规划 控制 可视化方面使用非常方便 创建机器人的两个最重要的函数是 xff1a
  •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性质

    一个 n 连杆的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含有很多项 特别是全部是转动关节的机械臂 让人看着害怕 但是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含有一些有助于开发控制算法的重要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对称性 无源性 有界性和参数的线性性 反对称性 skew aymmetry
  • LaTEX、 Aurora、 markdown常用数学符号

    在用 LaTEX 的时候 xff0c 公式排版中经常用到各种数学符号 xff0c 平时在编写 word 文档时 xff0c 应用 Aurora 编辑公式时也经常用到 xff0c 就是在CSDN 中用markdwon 编辑公式的时候也要用到
  • 机器人(机械臂)动力学建模方法(Newton-Euler equation)

    牛顿 欧拉公式 xff08 Newton Euler equation xff09 根据中间连杆上的力 力矩平衡关系上推断出来的 它的解具有递归的形式 xff0c 前向递归用于连杆的速度 加速度的传递 xff0c 后向递归用于力的传递 参数
  • 基于重力补偿的 PD 控制

    PD 控制是常规的控制方法 xff0c 设计简单 xff0c 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简单 xff0c 不需要系统的模型 xff0c 是无模型控制中的基本方法 令 q T q T 为系统的状态向量 xff0c 其中 xff1a q 61 q d
  • 矩阵的 Jordan 标准型

    如果把矩阵化成对角矩阵 xff0c 关于矩阵的函数计算问题就会大大简化 但一般的矩阵未必与对角矩阵相似 矩阵的标准型有多重 xff0c Jordan xff08 约当 xff09 标准型是最接近对角矩阵的形式 xff0c 在控制理论中经常用
  • 滑膜控制的基本原理

    滑动模态的定义 人为设定一经过平衡点的相轨迹 xff0c 通过适当设计 xff0c 系统状态点沿着此相轨迹渐近稳定到平衡点 xff0c 或形象地称为滑向平衡点的一种运动 xff0c 滑动模态的 滑动 二字即来源于此 滑模控制的优点 xff1
  • 基于策略的设计 vs 多继承

    基于策略的设计是对多继承的超越 基于策略的设计 xff08 Policy Based Design xff09 包含两个重要的部分 xff1a 策略类 xff08 Policy Classes xff09 和一个具有极大张力的核心 许 多人
  • linux 如何以树形结构显示文件目录结构

    linux 如何以树形结构显示文件目录结构 1 linux 如何显示文件信息 一般可用 ls 命令来查看文件的信息 xff1a ls OPTION FILE 如 xff1a ls 显示所有文件 ls 1 显示所有文件 xff08 按行显示
  • ROS学习(五):package.xml 文件

    package xml 文件 和 manifest 文件类似 xff0c 描述功能包的属性 xff0c 包括功能包的名字 版本号 作者 维护者 通行证 以及所以来的功能包 http wiki ros org catkin package x
  • ROS Gazebo(一):安装与使用

    gazebo 可以主要用来进行机器人动力学的仿真 一 安装和开始 完整安装时已经安装好 xff08 ros kinetic desktop full ros jade desktop full xff0c ros indigo deskto
  • 如何在window系统VS中设置boost编程环境

    在windows系统中设置boost编程非常简单 xff1a 1 下载boost软件包 网址 xff1a http www boost org 最新版 xff1a http www boost org users history versi
  • 个人信用报告机构查询中有: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

    最近 xff0c 网上各路专家纷纷现身解读新版征信 xff0c 我就查询了一下自己的 xff0c 发现一条被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查询的记录 xff0c 不理解 xff0c 惊讶带恐慌 随后查询了一下相关的知识 查询报告流程 ht
  • 各种平板显示技术比较

    各种平板显示技术简介 CRT发展历史 CRT xff08 Cathode Ray Tube xff09 即阴极射线管 xff0c 作为成像器件 xff0c 它是实现最早 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 阴极射线管 xff08 CRT xff09